赖立英;王艳;叶秀春;周欣雯
开展科研团队模式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药学大学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从课外活动制度、阶梯化团队建设、课外科技活动团队的运作、课外科技活动中对大学生的激励几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王成蹊;孙奋勇;郑康帝;梅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牙周病伴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33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为对照组;另35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为实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个月分别检PD、AL、SBI、PLI及BOP;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D、AL、SBI、PLI及BO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咀嚼效能(84.19±2.62)%、对照组(70.85±3.7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实验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牙周基础治疗上加正畸治疗可增加患者牙齿稳定性,提高其咀嚼功能.
作者:高源;王玉善;陈斌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通过四步训练法指导临床硕士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实验技术培训,培养其临床与实验能力、提高其创新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方法:以8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在儿童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的科研中,应用四步训练法培养其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科研能力.结果:初步建立了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培养方法,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完成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工作.在读期间共发表文章24篇,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7人次.结论:四步训练教学法明显提高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科研能力,并得到研究生的肯定.
作者:陈振萍;傅玲玲;魏沄沄;马静瑶;唐凌;吴润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干预及康复效果,为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抑郁症患者40例,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各20例,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和社会功能康复量表(NOSIE)评分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NOSIE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是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实践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作者:陈奇文;夏频珍;赖利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日两国在眼科青年专科医师培养方案的异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眼科青年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中国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与日本国神奈川县北里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青年专科医师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轮转制度和培养时间及青年医师职业生涯出口的异同.结果:我国与日本的眼科医学生教育方案总体相似,但在培训学员专业水平,培训时长,培养方案,社会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出口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中日两国的眼科青年专科医师的培训制度存在异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眼科专科医师.
作者:洪颖;李学民;清水公也;王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对进入科室的实习生分别采用思维导图方式和传统的口授法进行入科指导宣教.结果显示思维导图式入科指导方式有助于实习学生熟悉科室环境、掌握重要规章制度;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参与到实习中,增加患儿家属对实习学生满意度.在儿科入科宣教中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入科指导方法.
作者:贾瑞贞;钟琳;翟松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内科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价值,为在临床教学中推广SP提供经验.方法:选择进入临床学习的医学专业学生,分别采用SP教学、非SP教学法进行技能培训,并对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结果:两组学生训练前基本情况一致;训练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的问诊、体检、病例分析和与患者沟通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应用SP教学法有助于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提高基本技能,在实习中接触患者时更有信心.结论:SP充分发挥了模拟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的三重作用,增加模拟疾病的真实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应用SP对临床技能进行考核可以客观公平、真实可靠地反映训练效果.
作者:王芳侠;刘原;马肖容;张王刚;曹星梅;古流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妇产科实习的5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所采用的不同带教方法进行分组,其中26名护生应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并定为实验组,26名护生应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并定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护生轮转期间的各项考核成绩并比较各组带教效果及患者评价.结果: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且患者对实验组护生的评分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带教效果更佳,PBL教学法不仅可增强实习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能力,同时可提高护生的积极性与责任心,有效增强了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燕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中美健康评估教材进行适用性评价对比研究,为教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比较调查问卷对江苏某高校49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对6本中美高职健康评估教材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高职护生对6本中美教材评价属很好或较好,36个观测点的平均评价为7.52分-8.69分,适用性评价总评75.36分-86.58分,多重比较显示教材TB1、TB3的平均得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教材(P<0.001).结论:高职护理教材应符合读者特点和临床,增强助学功能,汲取国外教材优点,提高教材质量和读者满意度.
作者:蔡小红;钱晓蓉;许俐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与传统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治疗的15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与传统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徐步远;蔡敏;上官惠敏;仇建成;潘显阁;金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普外科急诊实习是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逻辑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长征医院普外科借助微信辅助CBL(Case-Basedkarning)及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普外科急诊实习带教中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成祥;裘年存;宋鑫;仇明;徐志飞;沈宏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要求变化背景下超声教学改革的意义.方法:分析临床医学本科生超声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传统教学、PBL、CBL及团队教学方法在超声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结论:整合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超声教学水平,适应今后的临床要求.
作者:刘艳君;李响;康姝;王学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在不断的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顺应形势通过调查,针对口腔医学专业方向积极探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新思路,追求实现创业型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许诺;胡书海;董明;马国武;牛卫东;时建伟;左恩俊;李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我国关于临床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刚刚起步,而日本的专科医师培训体制历经数十年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形成目标明确、标准统一的培养模式,兼顾不同层级医生的培训需求.借鉴国外经验,分阶段、分层次的逐步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医师,有助于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林颖;查定军;邱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为例,对美国模拟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简介.并从模拟教学功能与目标、标准化病人在模拟教学中的作用及模拟教学局限性三方面,对模拟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金花;于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对医学教育及就业情况,为相关部门优化医学教学及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医学毕业生的教学及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学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兴趣,对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较大;对就业指导有较大需求;绝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在医学院校的正确引导下仍愿继续从事医疗行业.结论:医学院校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医学生的需求,合理规划课程,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作者:吴亮君;胡金波;罗天友;陈鸿雁;代小云;官思远;程志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SP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SP组进行SP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实习教学方式.结果:学生对SP教学形式、氛围更满意、支持(SP组96%,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SP教学模式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SP组96%,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临床技能考核S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1).结论:SP教学模式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可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查操作技能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综合技能.
作者:李新;周建平;宋禾;李昱骥;董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400名医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及人际关系不和谐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为28.16%.不同年级医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以适应性差较为突出.
作者:王瑞新;花恩静;刘越;孙慧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生涯适应力特点,为医学院校生涯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500名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生涯适应力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年级差异显著.(2)医学生自我概念与生涯适应力存在显著正相关.(3)自我概念对生涯适应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整体协调性不高,医学院校在开展生涯教育时应凸显其全程性、全面性、专业性与个体性,帮助医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更好地应对生涯发展问题.
作者:杨遇林;郝学敏;侯晓娟;周旻;姜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度与职业生涯认知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医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度和职业生涯认知调查表对某综合性大学医学生进行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8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度属于一般规范;医学生职业生涯认知在年级、生源地、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知晓程度上存在差异;医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度与职业生涯认知存在正相关.
作者:于洗河;马凯;吴宁;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