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萍;傅玲玲;魏沄沄;马静瑶;唐凌;吴润晖
目的:探讨男医学生性别角色与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对甘肃省某医学院校112名男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医学生的情绪分享得分低于女医学生(P<0.05).性别角色为女性化型的男医学生共情总分和共情关注得分高于未分化型男医学生(P=0.016;P=0.042).结论:男医学生的情绪分享能力低于女医学生.具有较多女性正性特质和较少男性负性特质的男医学生共情能力较强.
作者:韦凤美;赵龙;李惠菊;白凤霞;陈虹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日两国在眼科青年专科医师培养方案的异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眼科青年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中国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与日本国神奈川县北里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青年专科医师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轮转制度和培养时间及青年医师职业生涯出口的异同.结果:我国与日本的眼科医学生教育方案总体相似,但在培训学员专业水平,培训时长,培养方案,社会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出口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中日两国的眼科青年专科医师的培训制度存在异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眼科专科医师.
作者:洪颖;李学民;清水公也;王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干预及康复效果,为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抑郁症患者40例,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各20例,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和社会功能康复量表(NOSIE)评分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NOSIE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是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实践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作者:陈奇文;夏频珍;赖利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对于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本院的研究对象80例,均为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80例患者均应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和评估患者的诊断结果,总结经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经诊断,显示宫外孕50例,卵巢肿瘤蒂扭转2例,黄体破裂4例,不全流产5例,急性盆腔炎19例.术后符合例数为76,符合率为95%.结论:采用经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率高,且具有无创性、准确性以及快速性,为医师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何雪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发现和总结专科男护生在成人护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学习成绩.方法:选择本校2012年秋考入学的二年级专科男护班学生69人,女护班学生104人.分别对成人护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期末考试的三个考试项目成绩及总分男生班均低于女生班.结论:应根据男护生的学习心态特点,加强男护生专业认同感教育,加强课堂管理,纪律约束,同时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作者:陈颖;刘春娜;卢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实地考察美国普渡大学药学教育模式,为国内药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美国普渡大学药学培养呈现多层级和转换灵活性.职业学位药学博士是培养主体,药房实践是其教育精华.我国药学教育,尤其是军医大学,应更有力地推进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作者:陈琰;鲁莹;赵平;邹豪;钟延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系统总结了英国医学生资助制度,认为该制度体现了专业化、规范化、部门协作以及高效、灵活、普及的特点.简述了我国医学生的资助制度及特点,建议我国应建立更灵活的医学生资助及贷款制度;充分动员行业力量,加强资助力度;充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内涵,发挥资助育人效能.
作者:罗友晖;侯建林;巫凯敏;吕伟佳;王维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职业教育与训练对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医学生职业教育和训练情况调查问卷和华瑞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量表等测量工具,对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的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修读过职业生涯或就业创业课程的学生,其一般学习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状知觉能力、事务能力比未修读过的学生要强(P<0.05);专业见习或实习、平时学校职业教育开展情况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效果.结论:今后医学院校应进一步转变人才模式,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提升医学生职业能力.
作者:柯采茶;刘春扬;肖慧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我国关于临床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刚刚起步,而日本的专科医师培训体制历经数十年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形成目标明确、标准统一的培养模式,兼顾不同层级医生的培训需求.借鉴国外经验,分阶段、分层次的逐步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医师,有助于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林颖;查定军;邱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结合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需要,初步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微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化教学,并与传统实验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项目化实验教学可以明显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合作沟通的综合能力,其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桂芳;林梅;费嫦;李争鸣;李树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通过四步训练法指导临床硕士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实验技术培训,培养其临床与实验能力、提高其创新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方法:以8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在儿童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的科研中,应用四步训练法培养其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科研能力.结果:初步建立了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培养方法,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完成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工作.在读期间共发表文章24篇,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7人次.结论:四步训练教学法明显提高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科研能力,并得到研究生的肯定.
作者:陈振萍;傅玲玲;魏沄沄;马静瑶;唐凌;吴润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对妇产科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的职业倦怠率高达51.35%,显著高于住院医师、进修医师(P<0.05).工作时间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与亚健康呈正相关(P<0.05).结论:妇产科研究生职业倦怠高发,与工作时间长相关;职业倦怠影响研究生的健康.
作者:鹿群;朱思敏;王平;段胜男;王建六;沈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分析中医、西医哲学基础的不同,结合中医、西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异同,探讨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地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
作者:邓奕辉;李定祥;盛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介入放射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知识掌握好,这是介入放射学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发现前者能明显提高介入放射学理论培训效果.
作者:陈尘;高健;胡立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利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筛选,对具有不同程度手机成瘾大学生施以10周的运动干预,采用SCL-90量表测量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干预能显著改善不同程度手机成瘾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等方面.
作者:王兴通;张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网络媒体的教育已在国内很多大学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现今的网络教育多数还是停留在仅以网络为载体的阶段,网络平台缺少教学、师生的互动导致网站作用有限.本文在建立儿科互动教学网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互动网络教学经验,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完善的互动网络教学平台提出实践建议.
作者:杨李;吴德;唐久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回顾性方法分析纳入对象相关临床资料,归纳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经针对性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术前准确对患者肿瘤分期并评估肝功能,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案治疗可收到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少,有效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可辉;钱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均衡、分阶段带教法在手术室临床实习护生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护理实习生120名,随机分组,每组60名.实验组采用均衡、分阶段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一对一常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方法支持率.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和操作得分、教学效果以及病人对护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应用均衡、分阶段教学带教模式适应当前教育和日后工作需求.
作者:邵明英;陈珊珊;颜君艳;王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为例,对美国模拟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简介.并从模拟教学功能与目标、标准化病人在模拟教学中的作用及模拟教学局限性三方面,对模拟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金花;于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开发和应用QLS带教支持软件,发现移动学习法不失为为西藏公共卫生带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并发现为此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协调力度以及丰富学习内容.
作者:扎西达娃;旺珍;张志祯;王淼;来有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