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海;王章琴;岳国军;李冉;苟小霞;马虎
本文从关注学生学习效能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考虑医学专升本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学生构成的基础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课堂学习的前2/3时间)、提升学习(课堂学习的后1/3时间)和拓展学习(课外学习时间)三个阶段,各教学阶段环环相扣、相互促进,使学生学习效能显著提升,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促进个性化学习.
作者:石运芝;郝麦玲;孙岳鹏;王晓慧;刘菁;刘学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血清中miRNA-433的表达情况,探讨miRNA-433在胃癌检测中的意义.方法:设计miRNA-433和U6茎环逆转录引物和PCR扩增引物,以U6为内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对照组、胃窦溃疡组、胃窦炎性息肉组及胃癌组的miRNA-433表达情况,并将术前与术后的miRNA-43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的miRNA-433表达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窦溃疡组及胃窦炎性息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运用于检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沈淑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础生命支持BLS课程对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综合急救水平的作用.研究方法:以ICU的出科考核成绩作为评价住院医师急救综合能力的标准,根据是否培训过BLS课程为前提对住院医师进行分组,对考核成绩的优秀率进行比较.结果:BLS培训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住院医师在临床急救中的思辨能力、反应速度及实践操作等综合急救能力.
作者:罗茜;刘显东;白建文;唐伦先;陈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系统分析我国PBL与L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医学生对神经病学学习效果的影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数据库中PBL与LBL教学在我国神经病学课程应用的文献,截止时间是2014年7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资料,采用R3.0.2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9篇,其中以综合成绩为考核指标6篇,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考核指标的3篇.在以综合成绩为考核目标的6篇文献中,PBL组检测样本量436人,对照组为435人,PBL组在综合成绩的标准均数差SMD=7.39,95% CI(4.34,10.45);在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考核目标的3篇文献中,PBL组样本量170人,对照组为166人,理论成绩的标准均数差SMD=9.94,95% CI(0.29,19.59)、操作成绩SMD=11.07,95% CI(-2.29,24.44).提示,PBL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效果在综合成绩及理论考核优于LBL教学法.
作者:杜爱玲;张三强;杨世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医务人员面临医患关系、职业责任、职业发展及经济生活等多重压力,如何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成了当务之急.以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为切入点,从医学人文角度开展医学生阶段人文教育研究,旨在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早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此奠定未来医生职业生涯的人文素养和从医技能.
作者:陈英群;于德华;蒋燕;苏俊蕾;赵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医学人体解剖学交互式资源图库,并应用于自主学习、随堂自测和阶段考试,有效的推进了形成性评价的开展;通过时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方式和学生意愿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益绰;王茜;任博;司道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手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介绍1例结肠ca患者手术中无瘤技术操作的要点及经验体会.结果: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操作,手术室护士在其本职工作外还行使了督促及协助管理整个手术过程的关键作用.各相关岗位人员的有效配合能避免肿瘤细胞医源性转移.结论:无瘤技术操作要点的标准化和人员管理的规范化都不可或缺,本例结肠癌手术中的无瘤操作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尤敏君;郑慧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交叉学科虽然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但其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科硬性交叉、长效机制匮乏、专业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规范,因此需要重新定位交叉学科的目标.完善现有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提升交叉专业设置级别、建立交叉学科教学梯队、重点培育“复合型人才”.提升高校交叉学科学术创新能力需要搭建交叉学科平台、注重学术团队建设、改革传统学科评价机制.
作者:王立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与延期种植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病例89个牙种植体,包括即刻种植38例,植入种植体43个;延期种植42例,植入种植体46个.对其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相比,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经5-10年远期随访发现,二者种植成功率均随时间时间推移而下降.结论:在行牙种植修复时,只要充分把握适应证,选择正确的种植材料、种植方法,严格遵照规范操作,均可达到预期疗效.
作者:王超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Seminar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谭光国;吴红;王玉琨;杨铁虹;赵燕;范黎;乔友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模型化教学在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每届选择6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模型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综合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实验组调查问卷综合分析,96.13%的学生认为模型化教学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论:模型化教学法可提高胚胎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胚胎学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耿世佳;任明姬;崔明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践教学与网络PBL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口腔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网络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资源为背景,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把网络PBL教学应用到口腔预防实践教学过程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建,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促进口腔预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者:徐冬雪;曾素娟;谢灵芝;陈亮;张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作为医疗行业的未来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及分析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教育更好地有机融合.
作者:肖松舒;屈梦园;袁乐;万亚军;薛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课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课堂影响因素问卷对864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分及各因子的性别、年级、就读学校差异均不显著(P>0.05);专业课程因素、学生因素两因子在专业上差异均显著(P<0.05),总分及教师因素、课堂环境因素两因子在专业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课堂的因素基本相同,主要有教师因素、专业课程因素、学生因素和课堂环境因素,其中专业课程因素和教师因素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申鲁军;杨磊;吴世韫;李文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性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泵于术中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性全身麻醉,而对照组患者按照相同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之后再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诱导.结果:试验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方面也优于均对照组,但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血氧分压无明显影响.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性麻醉可使患者保持镇静,且不影响血氧分压,但传导阻滞患者不宜使用.
作者:高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助产过程中关于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护理操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近年来产科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助产过程中是否有预防锁骨骨折护理为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40例,接受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新生儿40例,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联合预防锁骨骨折相关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事件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率77.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足月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助产过程中注重预防锁骨骨折护理干预,不但能降低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概率且可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环境,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丁夏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认知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某教学单位附属医院的护理师生共4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的概念、具体内容、实施过程、绩效考核方式、效果评价方法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90%以上的护理师生认为实施临床导师制能显著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生实习质量,99%的护理师生认为临床导师有必要定期接受培训,近90%的护理师生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仍然愿意担任临床导师,且在以上几方面护理师生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知识来源途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带教护理人员较实习护生对临床导师制的认知度高,两者对临床导师制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临床带教护士具有强烈的带教意愿;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知识来源途径通过医院相关通知的形式所占的比例高,相关机构及部门应加强对临床导师制的培训.
作者:任伟;石彩晓;盛小燕;王娟;潘永毅;蔡文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南京医科大学开展的课外科研活动,激发本校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有所提高,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本文在科研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制定了目标并为达到目标规划了一系列方案,取得成果的同时积极反思,力求为今后相关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作者:卢泓成;黄华兴;王水;沈历宗;夏添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高龄重症患者实施综合内科护理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内科收治的200例高龄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内科护理.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方面,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存在显著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高龄重症患者采取综合内科护理办法,利于患者减少不利因素,增加治疗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进康复进程,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江孟琼;桑依毛;宋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校逐步得到开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将PBL教学法引入药理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的PBL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作者:叶晓龙;孟静茹;李明凯;李杨;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