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高飞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性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泵于术中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性全身麻醉,而对照组患者按照相同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之后再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诱导.结果:试验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方面也优于均对照组,但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血氧分压无明显影响.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性麻醉可使患者保持镇静,且不影响血氧分压,但传导阻滞患者不宜使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创伤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用于创伤急救护理技能教学的效果.方法:以低年资护士94人分为对照组45人和实验组49例,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护士护理基础、急救流程、应急处置要点、病例分析等理论知识及徒手心肺复苏、仪器使用、止血和包扎等操作技巧掌握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学习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创伤急救护理技能综合教学质量.

    作者:陈爱萍;俞宁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组讨论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小组讨论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统计学专业2010级、2011级两个不同年级教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将小组讨论法应用流行病学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贾改珍;秦国民;王萍玉;林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探究性教学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化学课程中运用网络互动教学平台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文章通过对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探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韩丽琴;董顺福;赵文秀;曹宏梅;吴先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观察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手外科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12月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12月采用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进行护理带教的3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各项出科考核得分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率(9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不仅可增强护生对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有提高护生评价等积极作用.

    作者:郭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学特色在医事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体现

    为了实现医事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体现医学特色,突出讲授涉及医学的知识产权制度,选取医学领域的案例讲解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法的基础性教学与医学特色并重,通过医学知识与知识产权法学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王国柱;曹险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我院诊治的卵巢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且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数据以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无转开腹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后患者E2与P并无明显改变,FSH与LH术后有明显升高;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有很好的疗效,在患者身体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推荐使用.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即刻种植术与延期种植术远期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与延期种植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病例89个牙种植体,包括即刻种植38例,植入种植体43个;延期种植42例,植入种植体46个.对其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相比,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经5-10年远期随访发现,二者种植成功率均随时间时间推移而下降.结论:在行牙种植修复时,只要充分把握适应证,选择正确的种植材料、种植方法,严格遵照规范操作,均可达到预期疗效.

    作者:王超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设计思路与实践

    随学科间课程内容的整合模式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培养人才新的课程模式.海南医学院组建了五年制临床医学院专业的改革试点班,该班将生物医学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综合板块”和“器官系统板决”,增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板块”.在教学方法上增加PBL、临床见习、实行小班授课和学术型导师制等.

    作者:董战玲;易西南;马志健;梁平;林英姿;谢协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压力谈当代医学人文教育

    临床医务人员面临医患关系、职业责任、职业发展及经济生活等多重压力,如何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成了当务之急.以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为切入点,从医学人文角度开展医学生阶段人文教育研究,旨在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早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此奠定未来医生职业生涯的人文素养和从医技能.

    作者:陈英群;于德华;蒋燕;苏俊蕾;赵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探讨

    根据医学技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用性的特点及我国高校教师和医学技术职业从业资格的要求,通过分析医学技术“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内涵特征,梳理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培育医学“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及保障措施.

    作者:陈录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习档案在护理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实习档案在护理实习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护理实习教学效果.方法:将实习护生分为档案管理组和普通实习组,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在实习成绩、对实习教学评价和实习自我感受方面的差异.结果:档案管理组实习护生在实习成绩、对实习教学评价方面均明显优于普通实习组护生;在实习自我感受方面,档案管理组实习护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目标更明确.结论:实习档案是提高护理实习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步国敏;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氢氧化钙糊剂在老年人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

    目的:分析研究氢氧化钙糊剂在老年人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86颗行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氢氧化钙糊剂治疗)50例和对照组(碧兰糊剂治疗)36例.两组病例在根管预备、干燥后,立即用两种糊剂分别充满根管,用侧方加压法紧密充填牙胶尖,摄片确定后再行永久性充填.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封药后疼痛率为8.0%和30.6%,封药后肿胀率为0%和5.6%,根充后疼痛率为4.0%和13.9%,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可以有效的提高根管治疗的效率,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华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辅助教学在现场应急救护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索适合医学院校公共任选课现场应急救护的授课模式,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方法:选取2014级选修现场应急救护大一新生200名为研究对象,2011级高年级学生在实训课上为其实施辅助教学.结果:辅助教学后选修课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实训前(P<0.05),选修课学生对辅助教学授课模式给予高度评价.结论:高年级学生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此种授课模式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值得推广.

    作者:吴冬梅;李伟;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卒中早期认知干预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认知干预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1个月后,干预组改良Barthel指数(71.75±18.06);MMSE评分分别为(24.62±6.21),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治疗能改善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陈晓顶;范录平;杨晓国;林一均;张有超;吴旭才;方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模型化教学法在胚胎学教学中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模型化教学在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每届选择6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模型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综合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实验组调查问卷综合分析,96.13%的学生认为模型化教学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论:模型化教学法可提高胚胎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胚胎学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耿世佳;任明姬;崔明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龄重症患者综合内科护理研究

    目的:对高龄重症患者实施综合内科护理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内科收治的200例高龄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内科护理.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方面,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存在显著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高龄重症患者采取综合内科护理办法,利于患者减少不利因素,增加治疗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进康复进程,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江孟琼;桑依毛;宋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师制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双师制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妇科护理实习生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采取常规的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双师制带教模式.观察两组护生各项考核及对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沟通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病情分析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满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师制带教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各项考核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施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实习的108名护生,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护生52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5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带教4周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带教老师对护生ICU实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实习质量从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应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观察组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习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戴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校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研究

    交叉学科虽然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但其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科硬性交叉、长效机制匮乏、专业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规范,因此需要重新定位交叉学科的目标.完善现有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提升交叉专业设置级别、建立交叉学科教学梯队、重点培育“复合型人才”.提升高校交叉学科学术创新能力需要搭建交叉学科平台、注重学术团队建设、改革传统学科评价机制.

    作者:王立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JD-R模型的临床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临床教师身兼医生和教师双重角色,使其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研究以职业倦怠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为依据,结合临床教师职业特征将社会因素引入该模型,探讨临床教师职业倦怠形成机制.

    作者:尹文强;孙葵;黄冬梅;郭洪伟;于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