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张灏;李崇亮

关键词:班级环境, 自尊,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动机
摘要:目的 探讨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水平与成就动机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20名初中学生,采用<我的班级>问卷、自尊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与自尊水平以及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2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对自尊以及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效应显著;控制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后,自尊对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效应显著.结论 班级环境对初中生自尊水平以及成就动机水平有预测作用;初中生在班级环境中体会到的关系状态会直接影响初中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初中生自尊水平的起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等对954名大学新生进行小团体测验.结果 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是否为师范类专业、家庭收入高低上存在差异,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2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尊是预测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国华;王春莲;李月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青少年父母教养观念调查研究

    目的 探索青少年父母的教养观念.方法 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调查了466名青少年的父母,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观念各因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父母对青少年的成就期望有着明显的差异,青少年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因素都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结论 父母的文化程度,青少年的性别以及是否非独生子女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

    作者:刘小先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轻性抑郁障碍疗效及依从性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单独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差异.方法 将64例轻性押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并评定各期依从性.结果 1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P=0);2帕罗汀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第6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6.5,P=0.06);3治疗初期2周时药物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显著(u=385.5,P<0.05),4~6用治疗后,患者依从性没有显著差异(u=424.5和348.0,P>0.05).结论 单独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相当,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桑文华;杜波;张香云;刘卉兰;张彦恒;魏昆岭;齐国娥;徐涛;张旭静;张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分析

    目的 对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修订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88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88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 适应障碍组的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Q2(独立性)、H(敢为性)均分别低于正常人组(P<0.001或P<0.05),因素O(忧虑性)、Q4(紧张性)、I(敏感性)、L(怀疑性)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组(P<0.001或P<0.05);适应障碍组的心理健康因素、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因素均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适应障碍组适应与焦虑型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适应障碍组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均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 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与正常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许萍;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鉴定结论的法律地位与评价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属性与地位.方法 对精神病人恤刑制度的历史发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法定程序、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法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果 对精神病人的恤刑制度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保护,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较20世纪80年代已趋于严格.结论 鉴定结论符合证据学的一般特征.

    作者:刘双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本科新生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本科新生入学后的适应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864名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学习适应差异显著(P<0.01);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满意度、情绪、自我、校园生活适应及总分差异显著(P<0.01);城镇与农村生源学生人际关系、情绪、自我适应、满意度、学习适应及总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不同群体适应方面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于琪;任志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系统干预预防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复食的研究

    目的 研究运用系统干预的方法对预防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复食的作用.方法 对60例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运用系统干预治疗(研究组)并和60例没有经过系统干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经过系统干预治疗后,在半年时和1年时的复食率、SCL-90、SDS和SAS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在半年和1年时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1年时父亲过分干涉和保护、母亲在半年和1年时过分干涉和保护、1年时父亲拒绝与否认、半年和1年时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主观上获得支持和客现上获得支持,以及感觉对支持利用度在1年时均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评定研究组在半年时和1年时好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的复食率,起到预防的作用.

    作者:吴树跃;陈泽华;汤妙瑜;秦才来;吴民吉;李植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高血压病人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压测验结果,经配对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实验组使用药物并放松训练和心理干预后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压测验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湘;高静;朱金华;刘常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

    目的 探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关系.方法 以97名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职业压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 两列变量发现的两对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高职业压力将导致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倦怠水平.结论 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中介调节作用.

    作者:张林;刘璐;陈文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的性别与年级差异研究

    目的 对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自强意识问卷对某师范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强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自强意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自强意识在4个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在总体取向、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自强意识3个分量表上,女生都显著高于男生.结论 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韦油亮;康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放松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进行3个月的放松训练.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放松前和放松后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 放松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放松训练技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退,促进疾病的恢复很有帮助,值得在精神科推广.

    作者:李健;于瑞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水平与成就动机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20名初中学生,采用<我的班级>问卷、自尊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与自尊水平以及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2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对自尊以及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效应显著;控制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后,自尊对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效应显著.结论 班级环境对初中生自尊水平以及成就动机水平有预测作用;初中生在班级环境中体会到的关系状态会直接影响初中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初中生自尊水平的起作用.

    作者:张灏;李崇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试图建立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格各因素间的回归方程.方法 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2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适应与焦虑型因素、怯懦与果断型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316PF的8种次级因素,除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均可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论 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有显著影响.

    作者:马喜亭;李冉;邓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精神残疾评估.结果 3年末干预组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郑春;于兆阳;魏保华;张洪秋;李艳;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P300的波幅、潜伏期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的关系.方法 检测4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40名正常人(对照组)Cz、Fz、Pz 3点的P300,并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在Cz、Fz、Pz 3点,患者组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患者组女性波幅明显比男性高.P300与MCCB相关分析显示,Fz潜伏期与连线、符号编码及持续操作呈负相关;Cz潜伏期与连线、符号编码、言语记忆及迷宫呈负相关;Pz潜伏期与符号编码、迷宫及视觉记忆呈负相关;Pz波幅与符号编码、空间广度、迷宫及视觉记忆呈正相关.结论 成P300及MCCB可以反映出额叶、顶叶及枕叶的情况,将神经生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结合起来,说明他们可以从两方面共同对大脑认知功能做出评定.

    作者:彭焱;李建明;王健;邹义壮;谭淑平;张进国;陈楠;范宏振;崔介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促进身体恢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为86.7%,其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t=14.11,强迫t=9.96,人际关系敏感t=8.62,抑郁t=10.64.焦虑t=11.92,敌对t=10.59,恐怖t=11.87,偏执t=11.12和精神病性t=12.20,P均小于0.001);不同性别的内科住院患者只在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08,P<0.05);不同工作性质的内科住院患者在躯体化(f=-2.12,P<0.05)、强迫(t=-2.37,P<0.05)、人际关系敏感(t=-1.99,P<0.05)、抑郁(t=-2.54,P<0.05)、恐怖(f=-2.38,P<0.05)、偏执(t=-2.28,P<0.05)和精神病性(t=-2.51,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脑力患者在这些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体力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病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其工作性质影响,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其影响不大.

    作者:庞金凤;杨绍清;高志俊;李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认知干预对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患者术后体位适应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对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患者术后体位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收入我科的72例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实施认知干预.结果 通过认知干预,干预组较对照组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患者的体位适应性强,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可提高其术后的体位适应性.

    作者:高静;张桂湘;朱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目的 测查初中生的乐观心理品质的状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乐观心理品质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和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对770名初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男女生在乐观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乐现人格(F=28.49,P<0.01)、积极解释(F=7.17,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6.24,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好朋友多寡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3.41,P<0.01)、消极解释(F=4.59,P<0.01)、积极解释(F=15.79,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16.95,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性别因素对乐观程度没有影响,初中生的乐观受年级和朋友多少的影响.

    作者:刘艳丽;林乃磊;杨绍清;张小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有关因素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市4所高校351名大学生,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进行测试.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共情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大学生组EMBU的各个分量表得分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除FF1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学生组中FF2、FF4、FF5、MF3、MF4、MF5高于修订中文版组,其余低于修订中文版组(P<0.05~P<0.001).男女大学生比较显示,女生的MF1高于男生,而FF2、FF3、FF5、MF2、MF3、MF4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P<0.001).2大学生共情能力存在性别、年级、来源地、是否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差异,4个变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的惩罚、严厉等消极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呈负相关,并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作用大于母亲.结论 此研究结果对开展大学生情感教育和亲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文彬;高健;康铁君;吴冰;石扩;王雪艳;温子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更年期女性伴发抑郁情绪的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更年期女性伴发抑郁情绪的现状,为制定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市区10个居民小区45~55岁359名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可疑抑郁23人,占6.40%,肯定抑郁31例,占8.64%.更年期症状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即Kupperman评分越高,抑郁评分也越高(P<0.001).结论 更年期症状是影响中年女性抑郁情绪的高危因素,改善更年期症状可减低更年期抑郁的发生.

    作者:尹延梅;岳静玲;程淑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