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妻相互支持在悲伤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王玲;郑会敏

关键词:心理援助, 悲伤康复, 个案研究, 夫妻相互支持
摘要:目的 研究夫妻相互支持在悲伤康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通过对四川灾区1例失去女儿的母亲的心理援助,分析病态悲伤产生的原因以及夫妻关系在悲伤辅导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具体辅导计划.结果 随着夫妻关系的改善,母亲的情绪也在一天天好转.结论 理解、支持、转移注意力、积极引导参与活动等方法是悲伤处理的重要方法,而悲伤辅导中的夫妻间的相互支持和关心对于人们走出哀伤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台湾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台湾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教据资料和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台中公立安养院157名65岁以上老人,采用中文版WHO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台湾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年龄、教育程度、有无职业及目前是否患病有关(P<0.05或P<0.01),性别及婚姻状况对生活质量各领域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 台湾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博一;王宗琴;王高华;王惠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应激对小鼠NPY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应激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神经肤Y(NPY)含量的变化,探讨慢性应激对学习记忆和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 采用束缚制动的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应激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应激状态下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PY的含量.结果 应激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脑组织NPY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慢性应激可引起机体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慢性应激可导致小鼠脑组织NPY的高表达,且NPY与心理应激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相关,提示NPY可能作为应激分子参与机体的心理应激过程.

    作者:马颖;卢莉;袁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8岁儿童权威认知的特点及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6~8岁儿童对童年早期出现的权威人物与权威形象的认知特点.方法 采用质的研究法,通过结构式访谈访问26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结果 发现儿童对父母的权成管教基本都报以理解的态度,儿童对教师的管教也表示支持,另外,知识、能力与外形会影响儿童对教师权威的认知.结论 儿童对父母权威式教育认知可分为目的 导向、责任导向以及否认3类,并影响他们对父母的情感认知,教师权威对儿童伙伴意识有潜在的影响,父母权威相对于教师权威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作者:章菁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衡阳市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衡阳市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恋爱状况问卷对衡阳市4所高校的800名大学生的恋爱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问卷的4个维度(现实表现型、慕才攀比型、空虚满足型、尝试体验型)能较好的概括目前大学生恋爱状况的各个方面;衡阳市大学生的恋爱状况表现出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性质的差异.结论 大学生恋爱状况值得关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分析非常有用.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问卷简便易行,有助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诊断.

    作者:王本强;牛美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

    目的 探讨潮州新农村女性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湖州新农村600名女性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547份.结果 新农村女性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的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显著;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16.03,P<0.01);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r=-0.115,P<0.05).结论 湖州新农村女性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两者存在负相关.

    作者:郁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研究生失眠的临床技术干预与效果分析

    目的 考察条件性情绪干预对失眠来访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被试多基线实验设计对1名患有失眠的研究生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 来访者在基线观察期具有明显的失眠症状,SCL-90睡眠分量表为4分,经过对其正式干预后SCL-90睡眠分量表为1分,失眠症状基本消失.预后效果良好.结论 条件性情绪干预是治疗失眠有希望的方法.

    作者:金洪源;李晓溪;魏晓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有关因素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市4所高校351名大学生,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进行测试.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共情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大学生组EMBU的各个分量表得分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除FF1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学生组中FF2、FF4、FF5、MF3、MF4、MF5高于修订中文版组,其余低于修订中文版组(P<0.05~P<0.001).男女大学生比较显示,女生的MF1高于男生,而FF2、FF3、FF5、MF2、MF3、MF4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P<0.001).2大学生共情能力存在性别、年级、来源地、是否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差异,4个变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的惩罚、严厉等消极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呈负相关,并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作用大于母亲.结论 此研究结果对开展大学生情感教育和亲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文彬;高健;康铁君;吴冰;石扩;王雪艳;温子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等对954名大学新生进行小团体测验.结果 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是否为师范类专业、家庭收入高低上存在差异,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2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尊是预测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国华;王春莲;李月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少.结论 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作者:刘志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尤其是男性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他们生活中的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理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深化精神科整体护理的内涵,从而提高精神科的护理质量.方法 以北京市两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在职临床护士及一家综合医院普通内科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用SSP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心理问题较普通内科护士严重,其中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问题更多.精神科轮班护士与非轮班护士、精神科已婚护士与未婚护士、不同职称的护士心理状态存在差异.精神科护士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SCL-90总分)与年龄、工龄、社会支持度(包括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方面均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我们应该关心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是我们精神科护士自己应该学习的一门功课.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对方式问卷(COPE)在中小学教师样本中的修订

    目的 对Carver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COPE)进行修订,考察该量表应用于中国中小学教师群体的适用性.方法 以内蒙古53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修订后的应对方式问卷在中国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并确定该问卷测评维度的佳结构.结果 结果支持应对方式问卷的9因子的一阶因子结构斜交模型,修订后的应对方式问卷(CSS)确定为9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4.342%,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61,并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CSS在中国中小学教师群体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证明了应对方式具有多维度性及应对方式彼此相关性的假设.

    作者:申艳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精神残疾评估.结果 3年末干预组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郑春;于兆阳;魏保华;张洪秋;李艳;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多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现状,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长期住院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病人调查问卷对我院住院1年以上的7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长期住院病人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多为反复住院.婚姻状况以单身者(未婚、离异)居多,此类病人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不理想,缺乏家庭监护和被社会忽略.结论 精神病人滞留医院既有自身疾病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因素.发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和家庭康复治疗既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又有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连文仙;魏玉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水平与成就动机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20名初中学生,采用<我的班级>问卷、自尊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与自尊水平以及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2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对自尊以及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效应显著;控制班级环境中关系维度后,自尊对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效应显著.结论 班级环境对初中生自尊水平以及成就动机水平有预测作用;初中生在班级环境中体会到的关系状态会直接影响初中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初中生自尊水平的起作用.

    作者:张灏;李崇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

    目的 探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关系.方法 以97名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职业压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 两列变量发现的两对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高职业压力将导致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倦怠水平.结论 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中介调节作用.

    作者:张林;刘璐;陈文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芪参复康胶囊对大鼠睡眠剥夺后脑组织NO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参复康胶囊对大鼠睡眠剥夺(SD)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行为变化,探讨芪参复康胶囊对睡眠剥夺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大鼠TSD模型,观察大鼠经过3天SD后额叶和海马NO含量和SOD活性,并观察采用芪参复康胶囊干预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大鼠额叶和海马NO含量和SOD活性均升高.芪参复康胶囊干预后大鼠脑内NO含量及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0.05).结论 芪参复康胶囊具有改善生化代谢作用,可减轻睡眠剥夺对机体的损害.

    作者:邓自和;吴兴曲;杨来启;张建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初中生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初中生的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LOT-R)、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乐观人格与乐观解释风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的乐观人格(r=-0.389,P<0.01)、乐观解释风格(r=-0.309,P<0.01)与心理健康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初中生的人格越乐观,其解释风格越乐观,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作者:刘艳丽;林乃磊;张小明;杨绍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SQ)对2至4年级320名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对象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非常显著高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得分非常显著低于大学生样本(P<0.01).生活事件中人际、学习、健康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自责、退避、合理化三因子与SCL-90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高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优于大学生样本,劣于1986年健康成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身体健康生活事件和自责、逃避、合理化、幻想应对方式均会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作者:郭俊慧;白雪光;王晓萍;成敬;王高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社区干预及个案干预,干预期1年,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病情控制、就业、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34.1%上升为70.4%;患者的就业率由23.5%上升为47.4%;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结论 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作者:吕长波;吴光现;李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分析

    目的 对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修订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88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88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 适应障碍组的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Q2(独立性)、H(敢为性)均分别低于正常人组(P<0.001或P<0.05),因素O(忧虑性)、Q4(紧张性)、I(敏感性)、L(怀疑性)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组(P<0.001或P<0.05);适应障碍组的心理健康因素、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因素均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适应障碍组适应与焦虑型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适应障碍组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均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 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与正常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许萍;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