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等专科护理学校手术室专业护士培养模式探讨

翟永华;齐长静;苏纯燕

关键词:专科护理, 学校, 手术室, 专业护士, 医学科学技术, 专业发展, 业务素质, 临床医学, 技术水平, 技术发展, 护理教育, 滞后, 能力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护士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技术发展之间尚存在着差距,护士的专业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巧用血糖试纸盒保存治疗盘中盐酸肾上腺素

    盐酸肾上腺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药品,治疗盘中必须常备,但其易碎且需避光保存,针对此问题,我科从2007年7月起用废弃的罗氏血糖试纸盒存放盐酸肾上腺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琪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手术室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作为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管理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保证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达到有效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我科室自2005年开始对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采取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波;吕玉琴;辛丹;丛玉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预防压疮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对预防压疮形成的临床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81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压疮预防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加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进行压疮预防.比较2组的压疮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发生Ⅰ度、Ⅱ度压疮各1例,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共发生压疮9例,其中Ⅰ度压疮5例,Ⅱ度压疮4例,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常规压疮防治护理方法配合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用于压疮的预防,较单一使用常规压疮防治护理方法能更有效降低危险人群压疮的发生率,该项操作技术简便、无痛、无创,是早期预防压疮,进行护理干预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坚;杨大志;吴宝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3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分为对照组65例和实验组66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期、围生儿情况以及实验室感染指标监测情况.结果 2组在年龄、入院孕周、分娩孕周、距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积极护理治疗中,必须对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做好预防感染的护理,一旦出现感染先兆必须终止妊娠.

    作者:温泰芳;胡小云;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 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制度,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2005年开始建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干预的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比较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提高. 结论跌倒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屠新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胸腔闭式引流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有研究[1,2]报道,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经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本研究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引流时非计划性拔管的12例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制订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兰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8例肝脾破裂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即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制订佳护理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 108例肝脾破裂患者术后共1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腔内出血4例,感染7例,脾热4例,均予及时纠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和器官衰竭.结论 在肝脾破裂手术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侯惠芹;蔡新春;马娟;刘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牲疾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与病死率[1].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庞艳梅;李媛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的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施行肠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过程,对比2组处理效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手术结束后实验组手术间污染率、手术切口污染率、对医护人员的刺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无菌塑料袋施行肠减压术护理流程再造,提高了手术人员的满意度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娜妹;张菊梅;彭秋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1].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2-4].

    作者:施爱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17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24,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镇痛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红月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地塞米松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及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对38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以及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应用地塞米松者有13例出现用药后低血钾性四肢麻痹;2例出现甲状腺危象前兆,9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口唇和四肢麻木,对症处理后均迅速恢复,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清君;苟丽;左书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细节管理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细节管理在1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肝动脉结扎止血术、二期切除术,已存活2年以上.6例行局部切除术,存活1年左右.3例行肝动脉结扎+明胶海绵和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6个月内死亡.2例年老体弱,出血量较少,未行手术,存活7个月左右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关注护理细节,运用细节管理,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充分体现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者:黄建美;刘华纯;刘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复用穿刺针清洗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和改进复用穿刺针的清洗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90件复用穿刺针分为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各30件.常规组采用预洗+超声清洗+机洗;实验A组采用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机洗;实验B组采用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手工冲洗+机洗.对3组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进行χ2检验.结果 实验B组清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组.结论 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手工冲洗+机洗能有效去除针腔内的血液污垢,是目前穿刺针的佳清洗方法.

    作者:韩平平;吕永杰;张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疗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

    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控制是疗养院护理管理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坚持为人民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兰;管荣娟;黄昌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文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4例,实验组除了采用一般护理外还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对2组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儿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长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经过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复发率降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不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还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孙燕飞;王桂杰;陈清波;肖政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高等专科护理学校手术室专业护士培养模式探讨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护士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技术发展之间尚存在着差距,护士的专业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

    作者:翟永华;齐长静;苏纯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edial infa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0%~90%,单纯的药物治疗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缩小心肌缺血区域及梗死面积,促使左室功能恢复,纠正心功能不全,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时机,有效的改善预后,从而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至50%以上[1].

    作者:张尧;李栎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胸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法制的健全,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胸外科患者大多为肿瘤和创伤患者,因此,健康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使患者更好的适应院内治疗,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47例手部肌腱松解术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选取中国常模SCL-90评定结果与其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术后第1天调查对象与中国常模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显著,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第7天调查对象与中国常模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在肌腱松解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和手部功能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桔慧;傅爱风;陈捷;钟丽萍;欧运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