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琴
目的 观察改良压疮预防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将我院神经内科1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82例和改良方法组86例.分别接受传统的和改良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 改良方法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2组压疮愈合时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实践总结发现,改良压疮预防与护理方法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作者:傅代秀;应秀华 刊期: 2009年第36期
妊娠期由于生理性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存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英国学者统计妊娠期的发病率为1%~2%,我国妊娠期的发病率与国外报道相仿,严重者可诱发肺梗死导致孕妇死亡.在孕期并发下肢静脉曲张者其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本研究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500名产妇,自怀孕期发现静脉曲张即采取循序减压弹力袜至产后3个月,观察其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初剑英 刊期: 2009年第36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利用在不同冲击波源所产生的冲击波经过聚焦使能量集中将结石击碎之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达到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设备的改进,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因其具有相对安全、损伤小、有效、无痛苦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200例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彩凤 刊期: 2009年第36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以及患者健康维权意识的提高,由于护理质量不高等原因而引起的护患纠纷逐年上升.传统的内科护理由于从整体上质量不高,导致内科护患纠纷不断增加[1],因此,寻找影响内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措施,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减少护患纠纷,而且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本研究就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内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林英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糖尿病(DM)为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其基本生化特征是持续的高血糖,主要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因胰岛素抵抗.或是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4000万,每年约增加100万,患者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迅速增加.
作者:钱菁;申屠菊红 刊期: 2009年第36期
无创正压通气以使用方便、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发症少、可间歇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人们更多关注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在总结了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交流谈话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可行性护理建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巧云;杨建 刊期: 2009年第36期
高血压住院治疗者一般是中、重度患者,应激因素可提高患者的应激水平,导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会出现无可挽回的结局.我们采用医院应激量表,对13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发病率较高的应激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玉梅;魏玲本 刊期: 2009年第36期
妊娠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而初产妇分娩出现疼痛时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这些均可增加疼痛的程度,而疼痛的加剧又影响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妇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产后出血等.2008年3月-2009年3月,本研究对69例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及分娩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琴仙 刊期: 2009年第36期
毕业实习是护理学专业人才(护生)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及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的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如何高质量的培养出新一代护士,使护理事业后继有人,一直是我们探讨的目标.本文将我科的临床带教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祥飞 刊期: 2009年第36期
血透室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血透室护士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血透患者日常透析的护理工作及患者的管理,配合医生参加透析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按质量要求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依法办院,依法行医,依法维护患者的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者:陆秀荣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眼球摘除是一种破坏性、毁容性手术,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和视力,也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和伤害.2003年6月-2009年4月我院共施行眼球摘除术70例.在分析眼球摘除的病因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设计出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心理干预内容,并观察其心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值,进行对比,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生梅;王志农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68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干预组患儿的认知、心理及其行为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对2组患儿的心理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另外,干预组患儿的独立功能、社会,自制能力、适应能力等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益芬 刊期: 2009年第36期
鼻腔填塞是鼻出血常用的止血方法,也是鼻腔、鼻窦手术后止血的基本方法,鼻腔填塞后由于通气受阻及填塞物的刺激,易引起患者鼻部胀痛、头痛、情绪紧张、焦虑、失眠等生理心理反应,我科对2007年2月-2008年12月入院实行鼻腔填塞的40例患者实行了音乐疗法,发现音乐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患者鼻腔填塞后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本文将护理方法和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巩新红;陈学松 刊期: 2009年第36期
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如何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是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术前焦虑症往往发生在患者来手术室等候手术的这段时间,患者由于离开亲人,置身于陌生的环境,所以此时患者的焦虑为明显.为了减轻术前患者焦虑的情绪,除了做好术前访视和护理外,本研究使用手术室背景音乐来减轻术前患者焦虑情绪,探讨适合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引梅;姬晓莉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目前,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到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由其引起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和并发症逐年增高,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往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的诱因很多,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暴饮暴食、气候寒冷、天气突变、过度劳累、各种感染等.有时病情突然恶化发生在医护人员预料之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安全的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管理计划势在必行.其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护理安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持续改进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董艳丽;朱莉;刘涤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影响.探讨推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导乐陪伴分娩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方法,将在单县妇幼保健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选取对照组480例,只用导乐陪伴分娩,而不让孕妇家属参与.比较2组采用的分娩方式、产后24 h内出血量及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与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与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影响分娩的因素众多,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转变效果明显.此服务模式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作者:孙卓群 刊期: 2009年第36期
手术对机体是一种创伤,手术后机体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凝血和纤溶系统也与其他系统一样会发生改变.其中凝血和纤溶系统对于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出现高凝状态,就有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如不积极预防,DVT和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可高达30%~50%,严重时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危及生命.本文对下肢DVT成因、诊断以及防治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王琴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互不协调,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1].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至关重要,而且,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与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调查结果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银儿 刊期: 2009年第36期
急性心肌梗死(ae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情危重、变化快而且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其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精心的护理.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临床护理领域迅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凤丽 刊期: 2009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结束后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和主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联用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的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主观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中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而且也能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爱琴 刊期: 2009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