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孟如芬
在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基本办学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改革与发展思路,厘清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分析和论述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基于此目标的预期教学效果.
作者:黄睿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口腔临床教学中引入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Webquest教学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网上搜索学习将知识深化融入角色情景,换位思考并模拟不同角色的社会行为.理论和技能考核所取成效证明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培养决策思维、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王梦溪;高丽丽;毕良佳;林江;金美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改进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皮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注射菌苗.对照组在接种前用安抚奶嘴安抚新生儿,针头斜面刺入皮内后,再平行进针0.3cm-0.5cm再推药.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的接种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增加新生儿配合度,保证卡介苗剂量准确,提高接种效果,减少菌苗外溢.
作者:卢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实习不仅仅属于护生学习护理技能的实践操作,还是增强职业道德、建立人生信念以及适应护士角色的主要时期,护理临床带教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护理工作者业务素质以及护理水平,文章通过在带教过程中实施心理学的移情理论,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起到明显的协助以及推动效果,受到了实习生的一致好评.
作者:王慧娟;孟如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通过在渥太华大学附属渥太华医院的Clinic Fellowship的学习和考察研究,分析渥太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培训机制、软硬件设施及考核机制与方法.获得一些可以借鉴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
作者:陈龙;潘骏;陈华;蒋良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设计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并在心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引入CBL,经教师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在传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师生反映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体系.结果:该教学法深获师生好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结论:该教学方法切合临床心内科实践教学实际,有效可行.
作者:郭守玉;钱琦;朱舒舒;龙明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一套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形态学实验考试系统.方法:应用php+ mysql工具开发考试平台,与图像考试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考试系统运行稳定,所得成绩更接近正态分布,区分度增高.结论:形态学考试平台能够科学全面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手段.
作者:陈先才;苏中静;林常敏;欧少闽;刘少辉;郑少燕;杨棉华;陈海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本科在临床课程整合后单独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不仅能有效地配合临床课程整合,又能及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郭庆峰;张东华;薄红;杨立斌;崔莹;高岳;郭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专业人才体系培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TBL组和LBL组,对比分析两组培训前后的操作考核及理论考试成绩.结果:TBL组实习后成绩均优于LBL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景宁;杨红;彭民浩;肖开银;彭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学科,与各学科交叉渗透,与临床及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为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医学人才,推行药理学教学全过程创新,重点实施PBL、TBL为基础的启发、探究式讨论,考试改革由学生日常表现、综合文献报告、社会调查和论文、病案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而成.课程考试改革后,反馈良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朱玲;周黎明;王春艳;杨云霞;文锦琼;包旭;左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闹作为一种比较极端的医疗纠纷形式,正在对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带来影响.该文以高年级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和评价“准医生”对“医闹”的认知与态度,去发现和评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
作者:曹飞;刘燕;段丽敏;朱灵燕;程亚军;颜雪梅;陈宝;黄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理念进入了医学教育,为大学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依据.医学教育应充分考虑培养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观注情绪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发挥脑功能发育关键期的作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李晨旭;李艳花;王林森;马存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总结分析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儿科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证实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可客观、有效地评估儿科专业医学生临床能力,促进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华子瑜;蒋乐媛;谭虹;刘恩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郑群;张力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将外科影像资料应用于护本生外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探讨其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年级4个班的131名护本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将外科影像资料结合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于当堂授课后及授课三个月后分别进行理论测试.结果:试验组两次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的教学模式及重复测试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作者:庞双艳;李军文;张新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祛痰剂、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5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6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07,P<0.05).而治疗组FEV1、FEV1/FVC和FEV1/PR等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伟娟;赖立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方法:选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肿瘤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学生在必修课临床肿瘤内科学大课授课和临床实习中分阶段开展案例教学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统计授课学期期末考试和实习后临床肿瘤内科出科考试成绩.结果:通过一学期的案例教学法授课,研究组学生对肿瘤专业的兴趣有明显增加;两次期末考试研究组学生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成绩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临床肿瘤内科学的授课有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沈丽达;谢琳;龙庭凤;李科;邓明佳;李云霞;杨继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对比,探讨西医抗菌药物等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对于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和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评价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两组中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虽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方剂可以明显增加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且并无特殊的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傅芝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研究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及流程设计,探索方法论价值.以Delphi法筛选指标,以AHP法计算主观权重,以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以加权TOPSIS法构建模型.指标、权重、模型将专家研判和客观测量反映到课堂教学质量综合排序.设计合理、信息充分、方法科学,对于教育管理决策有推广意义.
作者:李望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科临床护理中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80例骨科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潜在隐患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率、潜在护理隐患和患者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中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来源于患者、疾病和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意外情况和潜在护理隐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许敏芽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