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伦;刘建榕;刘大力;葛琳华;束蓉
目的:观察歌诀教学法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影响.方法:将心内科见习、进修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歌诀教学组.歌诀教学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将心内科专业知识编成歌诀,用于心内科临床教学.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模拟测试,分析其对该教学方法的接受度、教学内容的掌握度.结果:(1)两组在调查中有显著差异:82%调查者认为歌诀对自已在心内科学习中有促进作用,87%调查者认为歌诀对心内科知识记忆有明显帮助;(2)歌诀教学组医师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采用歌诀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帮助记忆,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卢新政;侯麦花;杨安琪;孔祥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Ca125的浓度与心功能之间的,系,从而探讨Ca125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80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测定血清中Ca125的浓度.另外选取正常人20位,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血清中Ca125的浓度.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血清中的Ca125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进一步研究发现Ca125的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结论:经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比较后发现,血清中Ca125的浓度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相关,因此可认为Ca125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功能的一项指标.
作者:毛昌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一对一带教模式在提升产科实习护生综合素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实习的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名护生,对照组以常规带教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护生则按照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带教,然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后的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评估结果及应急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带教后第4周时的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评估结果及应激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带教前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对一带教模式可有效改善产科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与知识,对于改善其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夏卫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通过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临床技能培训新模式初见成效.
作者:刘丹丹;孟秀香;苏红;王绍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鲁卡因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良好,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PCV-7(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对婴幼儿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0例婴幼儿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对照组婴幼儿接种常规疫苗预防肺炎,实验组婴幼儿则接种PCV-7,分析对比两组婴幼儿发生肺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同对照组婴幼儿相比,肺炎的发生率明显要低很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7可以有效降低幼儿发生肺炎的机率,而且治疗时间短,取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作者:王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以适应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科学、严格的管理决定着培训质量与培训效果,也直接决定着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管理人员只有在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能使得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作者:刘铮然;何金鑫;王素华;白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以医学教育认证标准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课程整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学业成就评价、课程考核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建设等六个方面,构建“六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新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
作者:吴红燕;程益群;孙业桓;张蔚;卜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建设定位面向农村,实践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界限,教学内容的设置突出职业的定向性和实用性.将课堂集体教学改革为小组教学、模拟教学,增加了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疾病控制中心的临床见习.实践教学过程渗透执业准入标准,培养执业思维.毕业后与执业助理医生培训合理衔接,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医学人才培养需要.
作者:白纯;陈芳;许有华;方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药物流产并出现产后子宫出血症状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6.5%(x2=5.86,P<0.05).治疗组清宫率为1.9%,对照组清宫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治疗组子宫出血平均时间(10.83±3.33)d短于对照组(18.07±5.21)d.结论:新生化颗粒可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子宫出血量,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用决策、认知、环境、时间、空间和形式六维信息认知模型设计建设网络课程是利用信息共性和个性的一种尝试,它在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较好的体现了互联网的学习特征和当今师生互为教与学的角色转变.
作者:邵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教学管理者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不可忽视的力量.医学院校的专职教学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且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医学教育发展的新信息;兼职管理者由于其专业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在医学教育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议充分利用二者优势,建立合理的、高素质的专兼职管理者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促进医学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俞赤卉;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CBL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医师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肿瘤科162名内科轮转医师被随机分配至LBL组与CBL组.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肿瘤相关知识的考核.结果:CBL对六项调查指标的正面影响均优于LBL.两组医师轮转结束后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临床肿瘤内科轮转医师带教中应强调CBL的应用.
作者:李琴;车娟娟;李卉惠;闫涵;曹邦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为当前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优势,是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敏;张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动机与策略、学习风格现状与特点及其之间相关性,以期为护理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应用Fisher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Biggs学习过程问卷、Kolb学习风格量表对354名护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专业方向护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三个层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方向护生具体经验与感知信息维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水平相当,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对自主学习的主观态度较好;护生学习动机与策略以深层型为主,即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为弄懂和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不同专业护生学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专业方向特征.
作者:张扬;王燕;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文化建设中有其特有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为培养具有高尚医学文化意识和道德品格的优秀医务人才,浙江大学医学部在文化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既积极突出专业特色,又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优势.
作者:任桑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 Learing,BL)应用到妇产科理论教学中,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2008级本科学生,1班36人,2班36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形成性及总结性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满意度、平时成绩等统计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学生负担增加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助于知识体系建构、期末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BL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体意识、创造性及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江延姣;李瑞兰;宁玉梅;吕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前期酝酿、制度确立、试点工作和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四个阶段,开创了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国家建设高素质的临床医疗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意见建议,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松鹤;蔡志华;李海涛;郭奕君;田丹;张英梅;苏景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46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有1例因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5例下肢坏死截肢.对其余病例做6个月-2.5年随访,4例发生骨不连,行二期植骨后愈合,3例发生下肢体缺血性痉挛,其余病例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在进行修复时应根据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
作者:王远平;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探讨提高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同专业3个不同年级教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的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专业论文撰写规范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统合案例教学、专业设计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张训保;吴秀娟;孙桂香;金英良;王炳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