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的临床思维水平的方法与评价

黄花荣

关键词:临床见习, 临床思维, 八年制医学教育
摘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三基”的训练、运用归纳推理提出诊断、应用反思维法验证诊断、注重临床处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重视完整病历书写、增加临床思维水平测试题目的份量来进行评价实施效果等措施来提高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在儿科见习中的临床思维水平,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围绕国家教育及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构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体系;以“医学专业认证”为标准,完善卓越医师人才保障体系;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推动,促进卓越医生人才教育体系改革.

    作者:周润;胡志;孙业桓;程益群;张蔚;秦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模式光固化照射对牙髓温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体外实验比较不同光照模式对牙髓温度的影响.方法:将60颗离体双尖牙分成3组,每组20颗,分别采用强光模式、脉冲模式和渐亮模式照射牙齿,记录照射前后牙髓腔温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模式照射后,牙髓腔温度均有所上升,其中强光组温度上升较其他两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光模式光照牙齿后,可引起牙髓腔温度明显上升.

    作者:万龙;徐芬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剖宫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360例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特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出现1例肺栓塞,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组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肺栓塞.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对产妇进行特殊护理可降低深静血栓发生率.

    作者:陈丽君;葛玲飞;金茜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剑桥大学免疫学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剑桥大学是世界优秀大学之一,英免疫学教学有英独特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结合对剑桥大学免疫学教学的考察,分析他们的教学优点,对我们的免疫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陈广洁;李伟毅;葛海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采用护理人员离职意愿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调查河南省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三附院等五家医院的在职护士,分析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离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护理学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和实现护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建议策略.

    作者:张艺群;宋元明;李杰;翟淑霞;李盼盼;张焕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在职申请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我国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开展在职申请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加快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反思我国目前在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勇;罗殿中;黄天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可行的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德尔斐法.结果:确定了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用3个评价表.指导教师用评价表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评审教师用评价表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答辩教师用评价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结论: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作者:高红;王蓉;段功香;万艳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住院医师规培学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成效初探

    现代医学模式下,一名合格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2011年7月到2012年3月间通过对我院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前后的对比测量表明经过规范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杨洪斌;陈钰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归因及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归因方式问卷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6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医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高于西医院校大学生,但其自我效能和归因总分低于西医院校学生.(2)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在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都高于中值,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均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的程度,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均可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

    作者:李玲;沈翠珍;沈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学生社团对提高医学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医科大学学生模拟诊疗社团为例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国内各医学高等院校在提高医学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方面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南京医科大学学生模拟诊疗社团为例,通过对社团规模、活动形式、优缺点的分析,总结出学生社团对提高医学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的作用.

    作者:孟楠;王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病理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目的:探讨构建数字化组织切片和三维立体成像标本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方法:用2009级五年制1-4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样老师授课的2008级五年制1-4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数字化组织切片和三维立体成像标本的应用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课考试成绩.结论:用数字化组织切片和三维立体成像标本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实验教学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丽梅;唐娜;邱雪杉;王恩华;沙宪政;孙宝志;闻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在医学研究生病理教学中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

    目的:在医学研究生病理教学中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方法:结合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关心的课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从先进理论、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的学研渗透与交互.结果: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即先进理论知识先学后研、病理技能学研并进、创新能力先研后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结论:在医学研究生病理教学中构建的“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实践能力.

    作者:陈莉;王桂兰;叶蕴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病案库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

    急诊医学是一门具有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涉及各科领域的跨专业学科.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建立急诊医学病案库是必要的.正确应用急诊医学病案能提高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为医学生进入急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刘江华;郑晓文;雷卓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效果的探讨

    神经病学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涉及相关学科众多,因此神经病学的临床实习效果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分不开.教研室通过素质教育的推进、临床教学的开展、腰椎穿刺的带教、出科考评的改革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五个方面来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示范教学病区建设,并且不断探索,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确保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来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医学生.

    作者:傅毅;陈晟;王刚;杜敏;杨宛霖;邓钰蕾;陈生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90后”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和应对方式调查及教学干预研究

    本研究对“90后”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并采用8W教育模型与相关课程整合进行教学干预,以期引导医学生理性用网.结果显示:教学干预能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的比例,对信息获取偏好、网站技术偏好和网站经营偏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休闲娱乐偏好和网络游戏偏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方雅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TBL教学影响因素的ISM分析

    为了实现T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佳教学效果,现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问卷调查筛选出的影响TBL教学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因素之间对教学效果分层次的影响关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

    作者:孙春莉;邓晓慧;常玉巧;刘恒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乐教乐学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织组胚胎学是一门内容枯燥并且缺乏必要关联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陈腐,以乐教乐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说明: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第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终实现组织胚胎学的乐教乐学.

    作者:李红;陈晓蓉;吕正梅;陈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使得临床医学教育模式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够适应现有状况下的高等医学教育.现在各医学院校正在积极地探索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打破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

    作者:雷晨;周晓玲;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课程标准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课程标准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级、2010级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将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诊断学教学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学生实践考核成绩及对“能否激发学习能动性”、“能否提高动手能力”、“能否加强分析问题能力”、“是否容易从基础向临床过渡”的评价,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课程标准教学较传统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对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红莲;崔东涛;张福华;徐宛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动画模拟技术在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技术应用于血液病教学课件中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动画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可发展前景.

    作者:王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