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护理

董婉华;刘结珍;郭东明;苏为平

关键词:融合器, 腰椎, 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65例腰椎疾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内容涉及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功能锻炼等方面.结果 本组65例患者术后平均卧床3.5 d.术前腰痛评分平均6.5分,术后随访4~15个月,腰痛评分升至14.0分.优良率92.9%,围手术期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新型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患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加强对患者术中心理耐受力的训练,可以保证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Orem自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Orem自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4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75组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以Orem理论为框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同期住院按分级护理标准实施护理计划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相比较.分别在入院时和住院2个月后,采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量表(SDSS)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的提高和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激惹等消极因素的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从护理角度实施自理模式,有效体现了护理活动的独立性、专业性,有利于实现护患的共同目标,运用Orem的自护学说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刘麦仙;张红云;魏蕤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眼眶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眼眶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完善眼眶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眼眶肿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和视力监测.对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感觉、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监测异常发现次数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感觉、护理满意度、疾病治愈的信心、视力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合眼眶肿瘤的特点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在护理过程中突出护理重点,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黄小琼;吴淑慧;陈燕燕;王爱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术前访视单在患者术前准备中的作用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使患者在佳状态下接受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治疗的全过程[1].然而,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术前准备极易被忽略而做得不够完善,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一些意外或纠纷的发生.为了更好地让患者与家属了解并重视这方面的要求、积极配合病房护士完成术前自身准备,我科于2002年11月起将术前自身准备方面相关内容详细描述于术前访视单中,方便患者与家属随时阅读,并由病房护士指导协助患者完善术前自身准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晨耘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护行为现状,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4-10月对随机抽取的济南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19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和改良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自护行为与其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患者自护行为的总体饮食、具体饮食及运动方面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调查前7 d内进行过血糖监测的患者仅有19例(16.96%),进行过足部相关护理者16例(14.29%).(2)运动方面与生存质量的各领域间相关系数r(0.202~0.402).结论 运动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其他方面与生存质量的关联还不确定.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须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

    作者:臧小英;徐东娟;昌桂英;王克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1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误入颈静脉再复位的体会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导管从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右心房处,起到外周静脉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作用[1].肿瘤患者应用PICC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2].而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一次置管成功,有时置管会误入颈静脉.我科2005年7月-2006年4月对210例肿瘤患者使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其中有11例导管误入颈静脉,通过重新复位,有9例复位成功,长期留置,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淑萍;邵小萍;杨方英;陈建华;李卫阳;项冬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尽快的明确病变血管的位置、性质及程度,在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前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心肌供血,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梗死面积,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的措施[1].但患者接受此手术时,常常对手术效果存有疑虑,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而使术中插管困难,甚至产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加之行PCI治疗的患者多起病急、症状重、术前时间短,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为了解PCI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本研究特对我院PCI治疗的65例患者于术前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秀华;陈贤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晚期鼻咽癌患者光动力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东南亚一带及我国南方省份,又称为广东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新方法,通过给患者注射光敏制剂(photofrin是一种需在特定波长下才能激活的药物)、再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来照射病灶[1]而产生单太氧和血栓紊A2来杀伤肿瘤细胞.PDT对于晚期鼻咽癌可解除或缓解梗阻,显著控制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2002年7月-2006年3月,我科共对15例鼻咽癌肿瘤患者行光动力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景霞;罗宇玲;李黎波;李慧;李春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减少小儿气管插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气管插管包括经口、经鼻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1].2002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共收治24例气管插管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大限度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燕;陈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三乙醇胺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鼻咽癌的首选疗法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是放射性皮炎.随着放射计量累积,照射野皮肤易出现湿性皮炎,甚至产生溃疡面,以致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近年防治放射性皮炎的药物甚多,如三乙醇胺等,但疗效各有不同.为此,本研究对近年三乙醇胺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军;叶凌霞;赵秀媚;林巧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严重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严重颈髓损伤常影响呼吸功能,尤其是高位颈髓受损时常累及呼吸中枢而致呼吸麻痹,患者呼吸、咳嗽无力,多需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1].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为常见[2].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3].围手术期的预防、护理对患者手术准备、手术效果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科收治56例严重颈髓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孙巍;戴晓洁;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病种限价收费中的应用

    单病种限价收费[1],即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经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限定高费用,超过部分医院承担,节约部分则退还给患者.据2003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2]结果表明,占48.9%的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未能住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医疗费用太高.我院于2006年2月率先在当地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这一全新的护理模式,为216名患者推行36种单病种限价收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娟;李起栋;郑章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操作及护理

    目的 总结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中的操作要点及护理心得,为临床同类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11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1~3个疗程,并进行精心护理,定期随访2~3年.观察疗效并总结治疗中的操作及护理要点.结果 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有所好转或恢复,总有效率达94%,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良好的心理疏导、完整的健康教育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蒋琳;魏玲;武晓泓;刘晓云;刘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例胸大肌肌皮瓣下咽及颈段食管重建气管口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前临床对于喉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射治疗等方法.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手术时间长,范围大,为解除患者术后终身带管的痛苦,我们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行气管造口下置入术,以减少局部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方便吸痰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军;贺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各部位[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1985年1月-2005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治疗,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共9329例,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仅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双燕;赵玉芳;李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治疗剖官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的护理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的一种,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45%[1],当胎盘剥离时可使切口部位破裂,流产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需行全子宫切除术[2],严重危及妇女身心健康,故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3~5].目前国内外对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均倾向于保守治疗,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保守治疗方案,由于治疗方案的特殊性,对相应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晓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护理

    血压升高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肾移植受者(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RTRs)会出现血压升高,而在接受以环孢菌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0%[1,2].肾移植患者血压升高,使其术后存活期缩短,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004年5月-2006年6月,本研究对我院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压危象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波;汤淼;宋倩颖;于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手术中微型冲洗器的设计与应用

    冲洗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而神经外科手术具有切口小、位置深、手术精细的特点,尤其是显微镜下手术,手术医生的可操作范围变小,如果选择的冲洗器不合适,就会影响手术视野.因此,我们设计制作了微型冲洗器,并且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提高了手术护士的手术配合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曾俊;卓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对器官移植患者的影响

    终末期肾病(ESRD)是一种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劳动力和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器官移植手术是根治此类疾病的唯一方法[1].近10年来人们对于器官移植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人/移植器官存活率也均有较大的提高[2].1993年4月8日-2004年6月5日我们对2049例次器官移植患者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桂荣;姚琳;张玉兰;游丽娟;白玲;雷洪玲;雷芬;方妹妮;胡婉贞;史丽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穿刺活检术后患者适宜床上活动时间探讨

    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是诊断肾实质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患者术后卧床抖h.多数患者由于长时间平卧而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失眠等症状.据文献报道[1],肾穿刺术后患者只需卧床并制动穿刺处6 h,即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床上活动,并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针对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床上活动时间进行探讨,以制订适宜的术后床上活动时间,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彩萍;王晓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态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疾病之一,而精神科整体护理往往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却忽略了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致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家属的激惹、恐惧、焦虑情绪,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甚至会引起医患关系紧张[1].2005年5-12月,本研究对5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实施健康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香菊;宋喜宽;掌永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