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护士感知护理支持程度的调查研究

孙丽珍;万学英;徐迎春;张玲

关键词:儿科护士, 感知, 护理, 支持程度, 支持系统, 家庭, 疾病治疗, 儿童, 心理, 生理, 角色, 家长, 患儿
摘要:家庭在儿童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的疾病可影响家庭的支持系统及生活.患儿自人院开始,其家长就需要在心理、生理、社会上不断获得护士的支持和建议[1].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jc anemia,SAA)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差,而如对此类患者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可显著改善SAA患者的预后.

    作者:柴梅荣;房永红;田瑞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儿科护士感知护理支持程度的调查研究

    家庭在儿童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的疾病可影响家庭的支持系统及生活.患儿自人院开始,其家长就需要在心理、生理、社会上不断获得护士的支持和建议[1].

    作者:孙丽珍;万学英;徐迎春;张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应对方式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即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手术,需要做永久性的乙状结肠造瘘,即人工肛门,我国每年有近10万患者接受此类手术.

    作者:姚银春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东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建立促进其健康发育的长效机制.方法 收集5年学生健康体检、生长发育调查资料.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按龋齿、视力低下、沙眼、肥胖、营养不良5项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病率由高至低为视力低下、龋齿、肥胖、沙眼及营养不良,分别达41.43%、17.38%、3.49%、3.23%、1.82%.其中以视力不良和恒牙龋齿患病率上升幅度较大.结论 视力低下和龋齿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同时,应继续重视沙眼、肥胖、营养不良的防治.

    作者:黄福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留置物品对洁净层流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洁净层流手术室留置物品对洁净层流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洁净层流手术室分别按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各取2间,随机分为对照组(留置物品组)和实验组(空置物品组),每组每级各1间,2组每级别各取样50次,比较2组的空气质量.结果 不论是十万级、万级层流手术室,还是千级、百级层流手术室,实验组的空气取检合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洁净层流手术室留置物品对洁净层流空气质量有影响,需加强层流手术室的管理.

    作者:郭惜珍;陈少虹;周霓;罗婵清;郭丽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精神科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分析与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的同时,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一般职业,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2].

    作者:安春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亚健康状态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公司职工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调查表,对深圳市某公司职工110人进行亚健康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亚健康发生率为43.6%,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工作不顺利,生活不满意,工作环境差,经济困难,睡眠质量差,人际关系不融洽等.结论 深圳市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公司、职工、家庭以及全社会应针对职工亚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雷志荣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目的 逐步建立和完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实施质量控制前后、住院3 d以上的患者各240例进行一般资料、健康教育内容的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施质量控制前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分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控制实施以后,患者的入院宣教知识、辅助检查相关知识、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的知晓分值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t值分别为2.753,3.052和2.335,P<0.05.结论 运用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健康教育质量控制体系,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丁小容;罗捷;卞苏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镇区住院骨折患者骨折发生的规律,提出健康教育要点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镇区4家医院2004-2006年住院的5982例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其中20~59岁年龄组发生骨折比例较高,骨折多为摔倒引起,平均住院日为23 d,入院方式以急诊为主.结论 对劳动人群和易发生骨折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及提高防护意识,预防骨折发生.

    作者:林俊;胡迎春;郝凤琴;黎惠霞;蔡燕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冠状动脉搭桥下肢术前消毒用抬高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常取单侧或双测的大隐静脉代替冠状动脉,由于目前没有专用的下肢消毒抬高装置,临床上一般采用绷带悬吊的方式.传统方法使用不便,易摔伤患者下肢.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下肢消毒用抬高装置,经临床应用5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立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医学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或业务工作经验总结的成果,是医学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成就,同时也能促进医学的发展.为了提高医学论文的写作水平,避免论文形成后劳而无功,笔者就医学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作者:曲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精神病患者并发外伤的调查分析

    精神病患者并发外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外伤的发生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或恶化,也可能有潜在的自残、自杀、私逃等危险.

    作者:刘雪琴;刘蕴;时君;金冬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改进型多用途换药桌的设计及应用

    我院是克拉玛依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主要负责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30多万人的医疗救治任务.日门诊量为2000人次,其中门诊换药室工作也比较繁忙.以往护士操作时采用普通的桌子换药,不仅头面部外伤患者清创时易污染桌面,下肢部位的换药还要垫一小凳,处理后再搬走,很不方便.

    作者:李桂芳;孙丽;刘焕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时刻提示盘的设计及应用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对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多需用消毒液浸泡的方法使器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计时工具来提示医务人员浸泡的器械物品是否已达到规定的浸泡时间,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作者:卢钦玲;邓红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掌握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68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出血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提高了产后出血的治愈率,达98%.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急救护理,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文秀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碘伏除锈法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医用金属器械、容器等,因保管或使用不当,会出现生锈等现象.若丢掉不用,确实浪费,而继续使用又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笔者21305年12月-2006年6月,对26件医用生锈的金属器械和容器用0.5%的碘伏液进行擦拭除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跃群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放松训练在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的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在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伴发抑郁心理的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对应用药物及心理疏导干预效果欠佳的16例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伴发抑郁的老年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测评训练效果,并对血压进行监测.结果 观察到16例患者经放松训练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S得分干预后下降明显,入组前与干预半年后比较t=5.77,入组前与干预1年后比较t=13.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松训练不仅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

    作者:占建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不同氧流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弹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时不同氧流量对痰液黏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9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分别以4,6,8 L/min的氧流量给予鼻导管吸氧,比较吸氧前、后第l、2、3天3组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变化及吸氧前与吸氧3 d后患者PaO2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吸入不同氧流量组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氧流量越高,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越大;吸氧前后患者PaO2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患者缺氧状态明显改善;一定范围内吸入氧流量越高,氧疗效果越好,但B、C 2组的吸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 L/min的吸入氧流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既可以达到有效的氧疗,也不至于使痰液过度黏稠.

    作者:何茹;冯文;何小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及对策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鼻枕或接口器等方法连接患者.近年来,NIPPV已经成为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1,2].然而,患者一旦开始了NIPPV治疗,耐受性、依从性成为影响NIPPV疗效的主要问题[3~8].

    作者:胡晓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

    作者:唐翠明;练敏;黄永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