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输液用加温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钟芬梅;林菁;兰玉清

关键词:输液治疗, 加温装置, 现报道如下, 治疗途径, 医疗过程, 药液温度, 输液速度, 临床实践, 患者, 反应现象, 低温季节, 人体内, 肢体, 血管, 体质, 疼痛, 输入, 寒冷, 穿刺
摘要:输液是医疗过程中为基本而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然而,在低温季节,由于输入人体内的药液温度较低,其结果可能导致患者:(1)所输液肢体寒冷,时间长者伴有持续性疼痛,严重者会不愿接受输液治疗.(2)输液速度减慢(穿刺血管细小者更明显).(3)体弱及体质敏感患者可能出现寒战、促发虚脱及输液反应现象.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了一种输液用加温装置,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经营理念在护理服务中的渗透与应用

    经营理念起源于美国,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理论,通过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使其购买公司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一种经营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命质量愈加强烈的注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果、及时性、方便性提出更高的要求[1].

    作者:龚素敏;廖嘉;章金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种输液用加温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输液是医疗过程中为基本而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然而,在低温季节,由于输入人体内的药液温度较低,其结果可能导致患者:(1)所输液肢体寒冷,时间长者伴有持续性疼痛,严重者会不愿接受输液治疗.(2)输液速度减慢(穿刺血管细小者更明显).(3)体弱及体质敏感患者可能出现寒战、促发虚脱及输液反应现象.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了一种输液用加温装置,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芬梅;林菁;兰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妇科术后排便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妇科术后排便困难的疗效.方法将152例妇科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采用开塞露4剂(80ml)不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塞露2剂(40ml)挤入法,比较2组服药后15~30 min粪便排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4例,有效率达97.3%;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率47.4%,经统计学处理χ2值=40.7,P<0.01,2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开塞露灌肠法用于妇科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见效快,患者易接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平;钟小华;黄飘;陈凯;黄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使用PICC导管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退化,常并发多种疾病,且血管条件较年轻人差,为临床输液治疗带来难度.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开展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30例,解除了因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兆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生在供应室实习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供应室是医院各种病菌污染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护生在实习期间往往把学习重点放在熟悉临床操作技术上,常常忽视了对医院潜在有害因素的防护[1].基于供应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在带教工作中,不但要教会护生熟悉供应室的各项工作流程,同时也要加强其的自我防护的意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床使用锐器收集盒对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作用

    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活动时,锐器伤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被注射器、输液器及采血器等医疗锐器刺伤,是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可导致医务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等感染的危险[1],医务人员被HIV阳性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引起感染的几率为0.3%[2].

    作者:江智霞;张咏梅;彭景俊;张晓芳;蔡亮容;肖烨;陈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的住院管理及护理

    为了探讨在精神病院海洛因依赖者自愿住院的管理及护理措施,本研究总结了我中心2000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海洛因依赖患者613例的住院资料,发现通过改善戒毒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亦可提高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崇丽;程航;郭建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例背阔肌游离肌皮瓣踝部移植术的护理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其血液供应充沛,组织量丰富,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常利用其修复复合损伤及深层重要组织结构或器官外露[1].近期我科开展了1例背阔肌游离肌皮瓣踝部移植术,此手术是利用背阔肌为供区,来修复踝部损伤部位,通过吻合血管来完成供血的一种手术方式.

    作者:房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腰脊髓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腰脊髓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也称腰穿持续外引流,是神经外科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排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同时促进脑脊液循环.本研究为35例患者行腰脊髓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发生并发症15例,经精心护理,均得以纠正,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小玲;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1].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后简称<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志、体温单、医嘱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理资料.可见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而护理记录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2].

    作者:李颖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四肢骨折外固定患者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多因意外交通、工伤事故或生活中的不慎所致.骨折后复位只完成了骨折治疗的第一步,通过良好的固定,才能保持复位后的位置不变[1].对闭合性骨折通常采用夹板、石膏托、牵引、外固定器等外固定治疗方法.

    作者:唐凤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代替病变的关节,以达到解除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强直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1].

    作者:叶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行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适当的、有序的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时间的延长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护品质[1].我院是以骨科为重点专科的二级甲等医院,年收治骨伤患者5 000~6 000例,由于病种相对单纯,同类患者多,治疗处置差异小,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有着良好的条件.

    作者:谢秀霞;柴翠萍;张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室更鞋的科学管理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要求,进出消毒供应室的人员必须遵守更鞋的制度,本研究调查了龙岩市、县级15所医院发现,虽然各医院在进出供应室时都按管理要求进行更鞋,但是在具体的更鞋过程中却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爱美;卢礼娟;张小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肢体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机械通气,通常疗效差.为了减缓,减轻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出现的肌肉萎缩并保持一定的肌力和耐力,缩短通气时间,尽早脱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1],我科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8例,分组进行护理效果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促进新生儿脐部残端早期脱落的干预措施

    新生儿脐部是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感染及出血.一般残留的脐带自然脱落需1周左右[1],目前临床普遍主张二次剪脐[2],其优点是缩短脐部残端脱落时间,减少局部渗液和脐部感染.但剪脐时机及操作不易掌握,而且需要一定时间观察出血情况.本研究发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既能促使脐部残端早期干燥,缩短自然脱落时间,又能降低剪脐时出血的可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小凤;杜秋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护理54例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是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缺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虽然鼻内镜外科应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但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为一种小创伤高风险的手术,术后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焕;穆秀琴;王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服的制作与应用

    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各种危重患者在任何一种体位下(包括四肢不能活动或关节不能弯曲、以及行石膏固定和牵引的患者)既能方便患者穿着,又不影响各种引流管、监护导联线和监护导管、牵引装置安置的患者服,经临床65例患者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红英;毛君晓;赖小芳;钟一鸣;危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

    压疮是脑卒中瘫痪患者易于发生又极难治愈的并发症之一,积极有效的预防是防止压疮发生的惟一途径.如何准确地预见压疮,对已有压疮进行及时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科对3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压疮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例食管癌术后合并左主支气管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支气管肺癌(bronchogenic carcinoma)又称肺癌,它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是常见的原发性肺癌.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在40岁以后开始明显增加,50~60岁上升特别显著.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英国为4.5:1.0,美国为4:1,我国为2~3:1.

    作者:原红;赵秋月;王丽娟;冯月亮;周玉红;宋雪青;孙万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