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症复发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史静杰;孙海双;史静艳

关键词:抑郁症, 复发, 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OR=0.143,95%CI:0.046~0.439)、精神障碍家族史(OR=3.861,95%CI:1.362~10.943)和负性生活事件(OR=3.453,95%CI:1.149~10.370)为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复发与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实施心理干预,是防治抑郁症复发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作者: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压力

    目的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压力问题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学习压力较大.对比中发现:医学生常感到学习任务重,学习不如他人,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常因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烦恼,角色转换难度更大;男生常感到学习成绩不理想,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担心自己能否学有所成(用),而女生常感到学习任务较重,学习不如他人;大一新生常感到学习任务重,学习的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而从大一到大三学生越来越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越来越因不喜欢所学专业烦恼,越来越为前途担心.结论必须把握好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压力特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李文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庭功能对老年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本市老年人313例,采用FamilyAPGAR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调查研究分析其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 45.4%为功能良好家庭,42.5%为一般家庭,12.1%为障碍家庭.老年抑郁总的发生率为20.2%,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17.6%,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2.6%.家庭功能各组间抑郁发生率、GDS值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人的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有显著关联.

    作者:季坚;孙蓉;耿青;康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初中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50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矛盾性的高评分影响独生子女IAS、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的高评分使女性初中学生FNE、IAS评分增加;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低评分则增加非重点中学学生IAS、FNE得分.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姚丰菊;严芳;张志华;李恒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目的调查深圳市外来工的心理需求,为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的外来工心理卫生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外来工的心理卫生需求达81.5%,并且60.0%曾经考虑过心理求助,但是仅有5.0%真正寻求过心理服务.对于心理卫生服务,他们首选的方式是电话.结论对外来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很有必要性.

    作者:张泉水;刘晋洪;陈家建;黄晓宇;张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梅香;李宁;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以奥氮平为对照,比较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分别予以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5.25%,总有效率81.79%;奥氮平组显效率73.76%,总有效率80.12%,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56.34%;奥氮平组为68.2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副反应较奥氮平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张一中;高桂林;张秋丽;杨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际关系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探讨

    目的考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在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具有抑郁症状的8名学生,运用人际关系治疗法,开展共8次的团体心理咨询.结果 SDS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极显著(t=6.03,P<0.01);SCL-90抑郁项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2.84,P<0.05);SCL-90人际关系敏感项降低值(1.25±0.51)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树木人格图显示抑郁症状缓解.学生对团体咨询活动的满意度高.结论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是干预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裴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学生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研究道德情感的内涵,编制以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道德情感的4个维度的道德情感量表.方法采用量表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量表,以1339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信度和效度.结果①从内部一致性系数来看,维度的α系数介于0.339~0.77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520.②总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63,分量表同情心为0.52;自尊心为0.48;责任感为0.63;羞耻感为0.54.③该量表的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3.299,GFI=0.996, RFI=0.994,IFI=0.997,TLI=0.996 ,CFI=0.997,RMSEA=0.041.结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用于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状况的分析与诊断.

    作者:戴艳;郑日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长虹;贾金鼎;张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派唑和利培酮治疗共8周.采用PANSS和TESS量表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派唑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4.4%和71.1%,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各时点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派唑组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头昏,头痛,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恶心,厌食.与利培酮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月经紊乱显著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派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副反应轻,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刘文庭;杨坤;左笑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计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89.58%,其中,显进27例(56.25%),好转16例(33.33%);无效5例(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有;权长庚;岳玲梅;刘淑玲;姜涛;苗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与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心理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药物合并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求助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合并药物治疗,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前1天,分别进行HAMA及SAS量表评定.结果心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与干预前比较HAMA、SAS评分差异显著,而下学期考前1天同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合并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同干预前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以心理合并药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应作为首选.

    作者:袁晓兰;王璐;付修勇;盖万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驻高原武警官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武警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0名青海高原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7±0.48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0±0.56分.②武警官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③相关分析:武警官兵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加强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晓秋;解亚宁;白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孕期心理教育对非必须剖宫产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教育对非必须剖宫产率的影响,加强孕期宣教,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记录2005年1~12月参加孕妇学校宣教两次以上的(实验组)和没有参加孕妇学校宣教的(对照组)在我院分娩的所有孕妇,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及非必须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非必须剖宫产率及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孕期宣教,加强孕期心理教育,纠正错误认识,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崔英梅;曹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2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紧张、抑郁,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梅香;郑华;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15名医学院大学生,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与评定.结果 515份有效问卷中,SCL-90总分≥160分189人,占总数的36.70%,因子分≥2.5分人数占总数前3位的因子分别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有更多心理问题.1、3年级之间和2、3年级之间在SCL-90评分上有差异.被试者母亲受教育程度与被试心理问题呈负相关.内向和SCL-90呈负相关,精神质与SCL-90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翠红;谢正;代娟;陈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作者: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教育观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目的编制教育观量表,为评价教师的教育观提供量化工具.方法根据教育观的概念架构,结合对幼儿教师半结构式访谈的结果,初步确定能够反映个体教育观的题目,对534名幼儿教师被试进行测试,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3个主要因子:教师观、活动观和儿童观(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40.96%),负荷量>0.4的共有16个项目.结论教育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可用于教师教育观的测查,具有较广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芝;孟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派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奥派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派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维思通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派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孙群星;郭华;刘勇;杨传友;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