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际关系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探讨

裴利华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抑郁症状, 干预, 人际关系
摘要:目的考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在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具有抑郁症状的8名学生,运用人际关系治疗法,开展共8次的团体心理咨询.结果 SDS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极显著(t=6.03,P<0.01);SCL-90抑郁项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2.84,P<0.05);SCL-90人际关系敏感项降低值(1.25±0.51)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树木人格图显示抑郁症状缓解.学生对团体咨询活动的满意度高.结论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是干预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异同.方法对56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122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早,行为紊乱多见,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

    作者:肖攀攀;宋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64例HIP测验分析

    目的通过测验结果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性.方法对6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P测验,将结果的粗分G率、纯修正分进行量化分析及综合分析.结果 80%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表现为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控能力偏低、心理依赖性顽固的心理变异性人格特征.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人格即反社会型人格.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职业女性心理干预及其心率变异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职业妇女心理干预效果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围绝经期103名职业女性,在心理干预前后分别测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率变异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SCL-90除恐怖因子没有变化外,其它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心率变异性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上都显示,在心理干预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趋于平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围绝经期职业妇女可以通过心理干预调整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趋于平衡.

    作者:韩秋菊;刘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了解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癫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癫痫病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评定.结果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常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结论对癫痫病人在抗癫痫治疗的同时,应特别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治疗,必要时及时应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作者:王启军;程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的修订

    目的对幼儿母亲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进行修订,使之适用于初中生母亲.方法在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基础上,编制开放式问卷,拟订访谈提纲,根据访谈结果编制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量表初稿.用初稿对文化程度不同的229名母亲预测后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没有鉴别力和因素负荷低的项目并确定量表结构,形成正式的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结果修订后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由9个因子构成,9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4.40%,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在0.36~0.81之间,各因子的贡献率在3.75%~8.53%之间.该量表的Cronbanch'sα系数为0.84,间隔1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88;量表信度和效度均很理想.结论修订后的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学统计意义上的标准,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

    作者:杨美荣;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抑郁症复发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OR=0.143,95%CI:0.046~0.439)、精神障碍家族史(OR=3.861,95%CI:1.362~10.943)和负性生活事件(OR=3.453,95%CI:1.149~10.370)为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复发与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实施心理干预,是防治抑郁症复发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作者:史静杰;孙海双;史静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裂症的家庭照料者心理干预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分裂症家庭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家庭照料者300人,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150人,研究组接受综合干预6个月.两组使用SCL-90、SAS、SD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和1年后随访,研究组比对照组在各量表的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对分裂症家庭照料者的综合干预模式是满意和可行的.

    作者:张华坤;邱育平;黄京铭;陈尚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派唑和利培酮治疗共8周.采用PANSS和TESS量表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派唑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4.4%和71.1%,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各时点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派唑组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头昏,头痛,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恶心,厌食.与利培酮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月经紊乱显著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派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副反应轻,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刘文庭;杨坤;左笑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大学6个学院的321名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高的负相关,呈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受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与自尊水平相关较高的3个SCL-90因子为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另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林晓桂;何少颖;赵凌波;段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梅香;李宁;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长虹;贾金鼎;张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军队士气理论研究综述

    目的通过对军队士气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价,为军队的士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士气量表有3种,军队士气的主要维度包括:团体凝聚力、军事组织承诺和军事工作生活质量,士气对伤亡率、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延长服役意愿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国内对军队士气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对军队士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作者:李春苗;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ICD-10诊断标准60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8周的临床观察,用PANSS、CGI、 TESS、体格检查及实验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用量分别为22.68±4.91mg/日、3.94±1.43mg/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76.67%,治愈率分别为53.33%和50.00%;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治疗后2、4、6、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P>0.05);PANSS量表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因子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症状全面有效,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冯砚国;阎喜英;赵峥;王东平;王世贵;李予春;王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安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城乡老年人情绪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城乡452名老年人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西安市城、乡及男女老年人在情感变量方面差异十分显著,城市老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男性老年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低于女性老人;在快乐感上,城市老人得分均低于乡村老人,女性老年人得分均高于男性老人,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城市老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老人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女性老人(P<0.05).结论城市老年人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村老人.

    作者:张兰君;马武玲;杨兆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3年1月间在我院复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共有68例复发病人入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19项.通过询问病人的监护人或了解情况的其他亲属,完成问卷的填写.资料经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与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认为病愈后不需继续服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服药等是造成病人在家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占58.83%.结论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这些因素,可能会延缓患者的复发.

    作者:王新福;时利妲;赵惠芳;安彦敏;丛小山;魏新贞;刘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作者: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派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奥派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派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维思通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派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孙群星;郭华;刘勇;杨传友;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对98名老年抑郁症恢复期患者(抑郁组)以及正常社区老年人(对照组)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组精神病家族史、现患躯体疾病、脑血管病得分高于对照组.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数、负性事件总值及家庭有关问题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活事件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凌;李建明;李占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CPI-RC测试分析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20例银屑病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患者组Re(责任心)、So(社会化)、Sc(自我控制)、Ai(独立成就)、Py(心理感受性)和V2(常规趋向-异向)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Em(通情)、Ac(顺从成就)、Fx(灵活性)和F/M(女/男性化)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与对照组人格类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中以Gamma型者居多.病程5年以上银屑病患者Sp(社交风度)、Sa(自我接受)、Em和So分较病程5年以下的患者明显下降(P<0.05~0.01),Gi(好印象)和Ac分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病程迁延可出现某些人格结构的改变.

    作者:孙全新;祝家胜;顾桂英;郑忠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考察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及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不利影响,采用积极应对有助于促进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作者:李志凯;崔冠宇;赵俊峰;张香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