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2例外出务工人员和40例农村未出外人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BP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发病至就诊时间较短,诊断分型上以偏执型为多.临床症状以被害妄想较多(P<0.05),而兴奋躁动较少(P<0.01).结论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宏林;孙正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作者: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教育对非必须剖宫产率的影响,加强孕期宣教,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记录2005年1~12月参加孕妇学校宣教两次以上的(实验组)和没有参加孕妇学校宣教的(对照组)在我院分娩的所有孕妇,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及非必须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非必须剖宫产率及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孕期宣教,加强孕期心理教育,纠正错误认识,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崔英梅;曹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作者: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状况.方法以北京市某打工子弟学校3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①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自我意识水平偏低的学生相对较多,而自我意识水平偏高的学生相对较少;②男生和女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常模(P<0.05);③男生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及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男生常模(P<0.001);④男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分量表及总分较女生得分低(P<0.01);⑤独生子女组与非独生子女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偏低.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军队士气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价,为军队的士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士气量表有3种,军队士气的主要维度包括:团体凝聚力、军事组织承诺和军事工作生活质量,士气对伤亡率、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延长服役意愿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国内对军队士气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对军队士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作者:李春苗;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城乡老年人情绪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城乡452名老年人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西安市城、乡及男女老年人在情感变量方面差异十分显著,城市老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男性老年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低于女性老人;在快乐感上,城市老人得分均低于乡村老人,女性老年人得分均高于男性老人,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城市老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老人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女性老人(P<0.05).结论城市老年人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村老人.
作者:张兰君;马武玲;杨兆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道德情感的内涵,编制以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道德情感的4个维度的道德情感量表.方法采用量表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量表,以1339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信度和效度.结果①从内部一致性系数来看,维度的α系数介于0.339~0.77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520.②总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63,分量表同情心为0.52;自尊心为0.48;责任感为0.63;羞耻感为0.54.③该量表的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3.299,GFI=0.996, RFI=0.994,IFI=0.997,TLI=0.996 ,CFI=0.997,RMSEA=0.041.结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用于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状况的分析与诊断.
作者:戴艳;郑日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大学6个学院的321名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高的负相关,呈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受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与自尊水平相关较高的3个SCL-90因子为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另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林晓桂;何少颖;赵凌波;段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纯心理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药物合并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求助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合并药物治疗,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前1天,分别进行HAMA及SAS量表评定.结果心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与干预前比较HAMA、SAS评分差异显著,而下学期考前1天同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合并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同干预前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以心理合并药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应作为首选.
作者:袁晓兰;王璐;付修勇;盖万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梅香;李宁;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癫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癫痫病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评定.结果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常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结论对癫痫病人在抗癫痫治疗的同时,应特别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治疗,必要时及时应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作者:王启军;程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异同.方法对56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122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早,行为紊乱多见,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
作者:肖攀攀;宋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20例银屑病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患者组Re(责任心)、So(社会化)、Sc(自我控制)、Ai(独立成就)、Py(心理感受性)和V2(常规趋向-异向)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Em(通情)、Ac(顺从成就)、Fx(灵活性)和F/M(女/男性化)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与对照组人格类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中以Gamma型者居多.病程5年以上银屑病患者Sp(社交风度)、Sa(自我接受)、Em和So分较病程5年以下的患者明显下降(P<0.05~0.01),Gi(好印象)和Ac分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病程迁延可出现某些人格结构的改变.
作者:孙全新;祝家胜;顾桂英;郑忠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在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具有抑郁症状的8名学生,运用人际关系治疗法,开展共8次的团体心理咨询.结果 SDS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极显著(t=6.03,P<0.01);SCL-90抑郁项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2.84,P<0.05);SCL-90人际关系敏感项降低值(1.25±0.51)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树木人格图显示抑郁症状缓解.学生对团体咨询活动的满意度高.结论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是干预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裴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派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奥派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派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维思通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派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孙群星;郭华;刘勇;杨传友;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OR=0.143,95%CI:0.046~0.439)、精神障碍家族史(OR=3.861,95%CI:1.362~10.943)和负性生活事件(OR=3.453,95%CI:1.149~10.370)为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复发与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实施心理干预,是防治抑郁症复发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作者:史静杰;孙海双;史静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奥氮平为对照,比较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分别予以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5.25%,总有效率81.79%;奥氮平组显效率73.76%,总有效率80.12%,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56.34%;奥氮平组为68.2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副反应较奥氮平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张一中;高桂林;张秋丽;杨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分裂症家庭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家庭照料者300人,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150人,研究组接受综合干预6个月.两组使用SCL-90、SAS、SD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和1年后随访,研究组比对照组在各量表的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对分裂症家庭照料者的综合干预模式是满意和可行的.
作者:张华坤;邱育平;黄京铭;陈尚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关系.方法对51名首次发作老年抑郁症恢复期患者(首发抑郁组)以及45名非首次发作老年抑郁症恢复期患者(复发抑郁组)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首发老年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数、负性生活事件总值、家庭有关问题得分、社交及其他问题得分明显高于复发老年抑郁组.工作学习问题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有关,而与复发无关.
作者:李凌;李建明;李占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