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军队士气理论研究综述

李春苗;申荷永

关键词:士气, 军队, 维度, 理论研究, 综述
摘要:目的通过对军队士气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价,为军队的士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士气量表有3种,军队士气的主要维度包括:团体凝聚力、军事组织承诺和军事工作生活质量,士气对伤亡率、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延长服役意愿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国内对军队士气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对军队士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64例HIP测验分析

    目的通过测验结果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性.方法对6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P测验,将结果的粗分G率、纯修正分进行量化分析及综合分析.结果 80%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表现为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控能力偏低、心理依赖性顽固的心理变异性人格特征.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人格即反社会型人格.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作者: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

    目的验证大学生网络交往及其现实特点.方法本研究运用自编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和网络交往情况调查表以及网络成瘾测验,对分层随机选取的28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100%;67.8%的大学生选择晚上在学校进行上网;50.3%的大学生网络交往主要为网络寻呼,处于网络交往的较低层次;86.7%的大学生主要因娱乐或放松上网;大学生网络成瘾为4.5%.结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带有普遍性,且有自身的现实特点,网络成瘾是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个别现象.

    作者:郭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目的调查深圳市外来工的心理需求,为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的外来工心理卫生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外来工的心理卫生需求达81.5%,并且60.0%曾经考虑过心理求助,但是仅有5.0%真正寻求过心理服务.对于心理卫生服务,他们首选的方式是电话.结论对外来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很有必要性.

    作者:张泉水;刘晋洪;陈家建;黄晓宇;张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派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奥派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派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维思通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派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孙群星;郭华;刘勇;杨传友;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烦恼与性格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大学生烦恼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烦恼的原因、宣泄烦恼的方法,同时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大学生烦恼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宣泄烦恼的方法有向同性朋友诉说、睡觉、听音乐或跳舞、看课外书、让时间淡忘、吃零食、上街购物等;性格中N分值较高、L分值较低者烦恼较多(P<0.001或0.01),性格中N分值较低、L分值较高者宣泄效果较好(P<0.01或0.05).结论烦恼、宣泄烦恼能力与性格有关.

    作者:刘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军队士气理论研究综述

    目的通过对军队士气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价,为军队的士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士气量表有3种,军队士气的主要维度包括:团体凝聚力、军事组织承诺和军事工作生活质量,士气对伤亡率、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延长服役意愿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国内对军队士气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对军队士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作者:李春苗;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环境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方法按配对研究设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286名学习不良儿童及286名对照组儿童家庭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学习不良儿童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心理环境中.提示对学习不良儿童在提高学业成绩时,要注意家庭心理环境的改善.

    作者:孔德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家庭一般情况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21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22.14%,住房面积、父母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父母关系、教育不一致、不适当的养育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家庭因素.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心理障碍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除学习压力外,强迫症状、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是多见的心理问题.结论要积极利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可变因素:父母养育方式、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校老师的支持和社会良好环境,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枫;刘毅梅;王洁;马晓健;陆雪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2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紧张、抑郁,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梅香;郑华;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庭功能对老年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本市老年人313例,采用FamilyAPGAR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调查研究分析其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 45.4%为功能良好家庭,42.5%为一般家庭,12.1%为障碍家庭.老年抑郁总的发生率为20.2%,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17.6%,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2.6%.家庭功能各组间抑郁发生率、GDS值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人的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有显著关联.

    作者:季坚;孙蓉;耿青;康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的修订

    目的对幼儿母亲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进行修订,使之适用于初中生母亲.方法在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基础上,编制开放式问卷,拟订访谈提纲,根据访谈结果编制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量表初稿.用初稿对文化程度不同的229名母亲预测后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没有鉴别力和因素负荷低的项目并确定量表结构,形成正式的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结果修订后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由9个因子构成,9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4.40%,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在0.36~0.81之间,各因子的贡献率在3.75%~8.53%之间.该量表的Cronbanch'sα系数为0.84,间隔1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88;量表信度和效度均很理想.结论修订后的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学统计意义上的标准,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

    作者:杨美荣;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驻高原武警官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武警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0名青海高原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7±0.48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0±0.56分.②武警官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③相关分析:武警官兵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加强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晓秋;解亚宁;白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15名医学院大学生,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与评定.结果 515份有效问卷中,SCL-90总分≥160分189人,占总数的36.70%,因子分≥2.5分人数占总数前3位的因子分别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有更多心理问题.1、3年级之间和2、3年级之间在SCL-90评分上有差异.被试者母亲受教育程度与被试心理问题呈负相关.内向和SCL-90呈负相关,精神质与SCL-90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翠红;谢正;代娟;陈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异同.方法对56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122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早,行为紊乱多见,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

    作者:肖攀攀;宋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考察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及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不利影响,采用积极应对有助于促进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作者:李志凯;崔冠宇;赵俊峰;张香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CPI-RC测试分析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20例银屑病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患者组Re(责任心)、So(社会化)、Sc(自我控制)、Ai(独立成就)、Py(心理感受性)和V2(常规趋向-异向)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Em(通情)、Ac(顺从成就)、Fx(灵活性)和F/M(女/男性化)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与对照组人格类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中以Gamma型者居多.病程5年以上银屑病患者Sp(社交风度)、Sa(自我接受)、Em和So分较病程5年以下的患者明显下降(P<0.05~0.01),Gi(好印象)和Ac分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病程迁延可出现某些人格结构的改变.

    作者:孙全新;祝家胜;顾桂英;郑忠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教育观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目的编制教育观量表,为评价教师的教育观提供量化工具.方法根据教育观的概念架构,结合对幼儿教师半结构式访谈的结果,初步确定能够反映个体教育观的题目,对534名幼儿教师被试进行测试,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3个主要因子:教师观、活动观和儿童观(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40.96%),负荷量>0.4的共有16个项目.结论教育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可用于教师教育观的测查,具有较广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芝;孟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长虹;贾金鼎;张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际关系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探讨

    目的考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在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具有抑郁症状的8名学生,运用人际关系治疗法,开展共8次的团体心理咨询.结果 SDS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极显著(t=6.03,P<0.01);SCL-90抑郁项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2.84,P<0.05);SCL-90人际关系敏感项降低值(1.25±0.51)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树木人格图显示抑郁症状缓解.学生对团体咨询活动的满意度高.结论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是干预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裴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