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利培酮, 氯丙嗪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中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50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矛盾性的高评分影响独生子女IAS、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的高评分使女性初中学生FNE、IAS评分增加;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低评分则增加非重点中学学生IAS、FNE得分.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姚丰菊;严芳;张志华;李恒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的修订

    目的对幼儿母亲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进行修订,使之适用于初中生母亲.方法在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基础上,编制开放式问卷,拟订访谈提纲,根据访谈结果编制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量表初稿.用初稿对文化程度不同的229名母亲预测后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没有鉴别力和因素负荷低的项目并确定量表结构,形成正式的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结果修订后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由9个因子构成,9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4.40%,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在0.36~0.81之间,各因子的贡献率在3.75%~8.53%之间.该量表的Cronbanch'sα系数为0.84,间隔1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88;量表信度和效度均很理想.结论修订后的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调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学统计意义上的标准,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

    作者:杨美荣;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状况.方法以北京市某打工子弟学校3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①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自我意识水平偏低的学生相对较多,而自我意识水平偏高的学生相对较少;②男生和女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常模(P<0.05);③男生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及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男生常模(P<0.001);④男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分量表及总分较女生得分低(P<0.01);⑤独生子女组与非独生子女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偏低.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3年1月间在我院复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共有68例复发病人入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19项.通过询问病人的监护人或了解情况的其他亲属,完成问卷的填写.资料经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与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认为病愈后不需继续服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服药等是造成病人在家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占58.83%.结论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这些因素,可能会延缓患者的复发.

    作者:王新福;时利妲;赵惠芳;安彦敏;丛小山;魏新贞;刘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2例外出务工人员和40例农村未出外人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BP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发病至就诊时间较短,诊断分型上以偏执型为多.临床症状以被害妄想较多(P<0.05),而兴奋躁动较少(P<0.01).结论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宏林;孙正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15名医学院大学生,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与评定.结果 515份有效问卷中,SCL-90总分≥160分189人,占总数的36.70%,因子分≥2.5分人数占总数前3位的因子分别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有更多心理问题.1、3年级之间和2、3年级之间在SCL-90评分上有差异.被试者母亲受教育程度与被试心理问题呈负相关.内向和SCL-90呈负相关,精神质与SCL-90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翠红;谢正;代娟;陈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0例,氯氮平组30例),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8周的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与氯氮平相比较,分别在治疗0、1、2、4、8周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在0、2、4、6、8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结果阿立哌唑与氯氮平疗效相当,阿立哌唑能迅速减轻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很少引起催乳素变化.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孙付根;张子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烦恼与性格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大学生烦恼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烦恼的原因、宣泄烦恼的方法,同时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大学生烦恼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宣泄烦恼的方法有向同性朋友诉说、睡觉、听音乐或跳舞、看课外书、让时间淡忘、吃零食、上街购物等;性格中N分值较高、L分值较低者烦恼较多(P<0.001或0.01),性格中N分值较低、L分值较高者宣泄效果较好(P<0.01或0.05).结论烦恼、宣泄烦恼能力与性格有关.

    作者:刘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考察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及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不利影响,采用积极应对有助于促进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作者:李志凯;崔冠宇;赵俊峰;张香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职业女性心理干预及其心率变异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职业妇女心理干预效果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围绝经期103名职业女性,在心理干预前后分别测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率变异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SCL-90除恐怖因子没有变化外,其它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心率变异性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上都显示,在心理干预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趋于平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围绝经期职业妇女可以通过心理干预调整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趋于平衡.

    作者:韩秋菊;刘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学生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研究道德情感的内涵,编制以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道德情感的4个维度的道德情感量表.方法采用量表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量表,以1339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信度和效度.结果①从内部一致性系数来看,维度的α系数介于0.339~0.77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520.②总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63,分量表同情心为0.52;自尊心为0.48;责任感为0.63;羞耻感为0.54.③该量表的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3.299,GFI=0.996, RFI=0.994,IFI=0.997,TLI=0.996 ,CFI=0.997,RMSEA=0.041.结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用于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状况的分析与诊断.

    作者:戴艳;郑日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作者: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作者: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派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奥派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派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维思通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派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孙群星;郭华;刘勇;杨传友;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大学6个学院的321名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高的负相关,呈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受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与自尊水平相关较高的3个SCL-90因子为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另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林晓桂;何少颖;赵凌波;段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梅香;李宁;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以奥氮平为对照,比较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分别予以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5.25%,总有效率81.79%;奥氮平组显效率73.76%,总有效率80.12%,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56.34%;奥氮平组为68.2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副反应较奥氮平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张一中;高桂林;张秋丽;杨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目的本文旨在对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要的介绍与评述.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美国积极心理学文献资料的回顾,提炼并分析在积极心理学范式下有关临床心理学的新主张.结果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将日益关注以人类力量与美德为取向的病因学及干预体系研究,借鉴DSM建立的力量与美德分类目录以及编制的调查问卷已初具规模,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结论构建以力量与美德为核心取向的积极临床心理学模式,将成为传统临床心理学的有益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心性修养理念,在美国开展的积极临床心理学研究,也将为我国的相关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作者:江雪华;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

    目的探究当代大学生面对严峻就业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职业理想、就业心理及价值取向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大学生在就业中既存在心理矛盾,又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心理、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心理、挫折耐受力低、社会适应恐惧等.结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刻不容缓.加强教育,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振奋精神;鼎力支持,开创未来.

    作者:王季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压力

    目的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压力问题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学习压力较大.对比中发现:医学生常感到学习任务重,学习不如他人,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常因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烦恼,角色转换难度更大;男生常感到学习成绩不理想,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担心自己能否学有所成(用),而女生常感到学习任务较重,学习不如他人;大一新生常感到学习任务重,学习的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而从大一到大三学生越来越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越来越因不喜欢所学专业烦恼,越来越为前途担心.结论必须把握好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压力特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李文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