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

王季桃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应对策略
摘要:目的探究当代大学生面对严峻就业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职业理想、就业心理及价值取向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大学生在就业中既存在心理矛盾,又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心理、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心理、挫折耐受力低、社会适应恐惧等.结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刻不容缓.加强教育,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振奋精神;鼎力支持,开创未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驻高原武警官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武警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0名青海高原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7±0.48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0±0.56分.②武警官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③相关分析:武警官兵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加强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晓秋;解亚宁;白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3年1月间在我院复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共有68例复发病人入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19项.通过询问病人的监护人或了解情况的其他亲属,完成问卷的填写.资料经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与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认为病愈后不需继续服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服药等是造成病人在家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占58.83%.结论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这些因素,可能会延缓患者的复发.

    作者:王新福;时利妲;赵惠芳;安彦敏;丛小山;魏新贞;刘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学生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研究道德情感的内涵,编制以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道德情感的4个维度的道德情感量表.方法采用量表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量表,以1339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信度和效度.结果①从内部一致性系数来看,维度的α系数介于0.339~0.77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520.②总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63,分量表同情心为0.52;自尊心为0.48;责任感为0.63;羞耻感为0.54.③该量表的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3.299,GFI=0.996, RFI=0.994,IFI=0.997,TLI=0.996 ,CFI=0.997,RMSEA=0.041.结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用于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状况的分析与诊断.

    作者:戴艳;郑日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军队士气理论研究综述

    目的通过对军队士气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价,为军队的士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士气量表有3种,军队士气的主要维度包括:团体凝聚力、军事组织承诺和军事工作生活质量,士气对伤亡率、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延长服役意愿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国内对军队士气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对军队士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作者:李春苗;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安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城乡老年人情绪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城乡452名老年人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西安市城、乡及男女老年人在情感变量方面差异十分显著,城市老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男性老年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低于女性老人;在快乐感上,城市老人得分均低于乡村老人,女性老年人得分均高于男性老人,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城市老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老人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女性老人(P<0.05).结论城市老年人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村老人.

    作者:张兰君;马武玲;杨兆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长虹;贾金鼎;张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64例HIP测验分析

    目的通过测验结果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性.方法对6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P测验,将结果的粗分G率、纯修正分进行量化分析及综合分析.结果 80%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表现为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控能力偏低、心理依赖性顽固的心理变异性人格特征.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人格即反社会型人格.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家庭一般情况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21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22.14%,住房面积、父母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父母关系、教育不一致、不适当的养育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家庭因素.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心理障碍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除学习压力外,强迫症状、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是多见的心理问题.结论要积极利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可变因素:父母养育方式、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校老师的支持和社会良好环境,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枫;刘毅梅;王洁;马晓健;陆雪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了解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癫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癫痫病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评定.结果癫痫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常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结论对癫痫病人在抗癫痫治疗的同时,应特别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治疗,必要时及时应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作者:王启军;程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目的本文旨在对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要的介绍与评述.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美国积极心理学文献资料的回顾,提炼并分析在积极心理学范式下有关临床心理学的新主张.结果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将日益关注以人类力量与美德为取向的病因学及干预体系研究,借鉴DSM建立的力量与美德分类目录以及编制的调查问卷已初具规模,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结论构建以力量与美德为核心取向的积极临床心理学模式,将成为传统临床心理学的有益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心性修养理念,在美国开展的积极临床心理学研究,也将为我国的相关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作者:江雪华;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以奥氮平为对照,比较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分别予以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5.25%,总有效率81.79%;奥氮平组显效率73.76%,总有效率80.12%,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56.34%;奥氮平组为68.2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副反应较奥氮平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张一中;高桂林;张秋丽;杨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职业女性心理干预及其心率变异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职业妇女心理干预效果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围绝经期103名职业女性,在心理干预前后分别测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率变异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SCL-90除恐怖因子没有变化外,其它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心率变异性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上都显示,在心理干预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趋于平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围绝经期职业妇女可以通过心理干预调整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趋于平衡.

    作者:韩秋菊;刘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庭功能对老年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本市老年人313例,采用FamilyAPGAR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调查研究分析其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 45.4%为功能良好家庭,42.5%为一般家庭,12.1%为障碍家庭.老年抑郁总的发生率为20.2%,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17.6%,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2.6%.家庭功能各组间抑郁发生率、GDS值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人的抑郁状态与家庭功能有显著关联.

    作者:季坚;孙蓉;耿青;康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异同.方法对56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122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早,行为紊乱多见,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

    作者:肖攀攀;宋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初中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50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矛盾性的高评分影响独生子女IAS、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的高评分使女性初中学生FNE、IAS评分增加;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低评分则增加非重点中学学生IAS、FNE得分.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姚丰菊;严芳;张志华;李恒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2例外出务工人员和40例农村未出外人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BP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发病至就诊时间较短,诊断分型上以偏执型为多.临床症状以被害妄想较多(P<0.05),而兴奋躁动较少(P<0.01).结论不同环境经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宏林;孙正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对98名老年抑郁症恢复期患者(抑郁组)以及正常社区老年人(对照组)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组精神病家族史、现患躯体疾病、脑血管病得分高于对照组.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数、负性事件总值及家庭有关问题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活事件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凌;李建明;李占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计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89.58%,其中,显进27例(56.25%),好转16例(33.33%);无效5例(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有;权长庚;岳玲梅;刘淑玲;姜涛;苗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目的调查深圳市外来工的心理需求,为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的外来工心理卫生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外来工的心理卫生需求达81.5%,并且60.0%曾经考虑过心理求助,但是仅有5.0%真正寻求过心理服务.对于心理卫生服务,他们首选的方式是电话.结论对外来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很有必要性.

    作者:张泉水;刘晋洪;陈家建;黄晓宇;张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状况.方法以北京市某打工子弟学校3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①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自我意识水平偏低的学生相对较多,而自我意识水平偏高的学生相对较少;②男生和女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常模(P<0.05);③男生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及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男生常模(P<0.001);④男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分量表及总分较女生得分低(P<0.01);⑤独生子女组与非独生子女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偏低.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