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临床分析

马文有;权长庚;岳玲梅;刘淑玲;姜涛;苗丽玲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疾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计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89.58%,其中,显进27例(56.25%),好转16例(33.33%);无效5例(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目的调查深圳市外来工的心理需求,为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的外来工心理卫生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外来工的心理卫生需求达81.5%,并且60.0%曾经考虑过心理求助,但是仅有5.0%真正寻求过心理服务.对于心理卫生服务,他们首选的方式是电话.结论对外来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很有必要性.

    作者:张泉水;刘晋洪;陈家建;黄晓宇;张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CPI-RC测试分析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20例银屑病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患者组Re(责任心)、So(社会化)、Sc(自我控制)、Ai(独立成就)、Py(心理感受性)和V2(常规趋向-异向)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Em(通情)、Ac(顺从成就)、Fx(灵活性)和F/M(女/男性化)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与对照组人格类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中以Gamma型者居多.病程5年以上银屑病患者Sp(社交风度)、Sa(自我接受)、Em和So分较病程5年以下的患者明显下降(P<0.05~0.01),Gi(好印象)和Ac分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病程迁延可出现某些人格结构的改变.

    作者:孙全新;祝家胜;顾桂英;郑忠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3年1月间在我院复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共有68例复发病人入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19项.通过询问病人的监护人或了解情况的其他亲属,完成问卷的填写.资料经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与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认为病愈后不需继续服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服药等是造成病人在家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占58.83%.结论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这些因素,可能会延缓患者的复发.

    作者:王新福;时利妲;赵惠芳;安彦敏;丛小山;魏新贞;刘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长虹;贾金鼎;张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

    目的验证大学生网络交往及其现实特点.方法本研究运用自编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和网络交往情况调查表以及网络成瘾测验,对分层随机选取的28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100%;67.8%的大学生选择晚上在学校进行上网;50.3%的大学生网络交往主要为网络寻呼,处于网络交往的较低层次;86.7%的大学生主要因娱乐或放松上网;大学生网络成瘾为4.5%.结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带有普遍性,且有自身的现实特点,网络成瘾是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个别现象.

    作者:郭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烦恼与性格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大学生烦恼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烦恼的原因、宣泄烦恼的方法,同时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大学生烦恼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宣泄烦恼的方法有向同性朋友诉说、睡觉、听音乐或跳舞、看课外书、让时间淡忘、吃零食、上街购物等;性格中N分值较高、L分值较低者烦恼较多(P<0.001或0.01),性格中N分值较低、L分值较高者宣泄效果较好(P<0.01或0.05).结论烦恼、宣泄烦恼能力与性格有关.

    作者:刘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派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奥派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派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维思通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派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孙群星;郭华;刘勇;杨传友;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2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紧张、抑郁,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梅香;郑华;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0例,氯氮平组30例),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8周的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与氯氮平相比较,分别在治疗0、1、2、4、8周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在0、2、4、6、8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结果阿立哌唑与氯氮平疗效相当,阿立哌唑能迅速减轻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很少引起催乳素变化.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孙付根;张子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学生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研究道德情感的内涵,编制以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道德情感的4个维度的道德情感量表.方法采用量表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量表,以1339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信度和效度.结果①从内部一致性系数来看,维度的α系数介于0.339~0.77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520.②总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63,分量表同情心为0.52;自尊心为0.48;责任感为0.63;羞耻感为0.54.③该量表的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3.299,GFI=0.996, RFI=0.994,IFI=0.997,TLI=0.996 ,CFI=0.997,RMSEA=0.041.结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用于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状况的分析与诊断.

    作者:戴艳;郑日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抑郁症复发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OR=0.143,95%CI:0.046~0.439)、精神障碍家族史(OR=3.861,95%CI:1.362~10.943)和负性生活事件(OR=3.453,95%CI:1.149~10.370)为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复发与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实施心理干预,是防治抑郁症复发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作者:史静杰;孙海双;史静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驻高原武警官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武警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0名青海高原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7±0.48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0±0.56分.②武警官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③相关分析:武警官兵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加强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晓秋;解亚宁;白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作者: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与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心理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药物合并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求助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合并药物治疗,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前1天,分别进行HAMA及SAS量表评定.结果心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与干预前比较HAMA、SAS评分差异显著,而下学期考前1天同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合并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同干预前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以心理合并药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应作为首选.

    作者:袁晓兰;王璐;付修勇;盖万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计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89.58%,其中,显进27例(56.25%),好转16例(33.33%);无效5例(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有;权长庚;岳玲梅;刘淑玲;姜涛;苗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9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4例)与氯丙嗪组(45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 8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所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8周后,利培酮与氯丙嗪两组患者成绩均明显提高,而利培酮组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利培酮对其的治疗作用优于氯丙嗪.

    作者:范建华;杨峰一;陆洲新;覃忠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ICD-10诊断标准60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8周的临床观察,用PANSS、CGI、 TESS、体格检查及实验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用量分别为22.68±4.91mg/日、3.94±1.43mg/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76.67%,治愈率分别为53.33%和50.00%;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治疗后2、4、6、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P>0.05);PANSS量表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因子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症状全面有效,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冯砚国;阎喜英;赵峥;王东平;王世贵;李予春;王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考察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及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不利影响,采用积极应对有助于促进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作者:李志凯;崔冠宇;赵俊峰;张香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军队士气理论研究综述

    目的通过对军队士气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价,为军队的士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士气量表有3种,军队士气的主要维度包括:团体凝聚力、军事组织承诺和军事工作生活质量,士气对伤亡率、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延长服役意愿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国内对军队士气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对军队士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作者:李春苗;申荷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

    目的探究当代大学生面对严峻就业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职业理想、就业心理及价值取向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大学生在就业中既存在心理矛盾,又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心理、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心理、挫折耐受力低、社会适应恐惧等.结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刻不容缓.加强教育,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振奋精神;鼎力支持,开创未来.

    作者:王季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