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认知情况及对策

周伟敏

关键词:儿科, 护士, 认知, 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取授课、抽查、考核、发放问卷等方式,加深护士对护患沟通重要性及护患纠纷相关概念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准、应对技巧及操作技能,和谐护患关系.结果通过学习,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投诉.结论护理纠纷的减少依赖于对纠纷原因的查找和及时堵塞漏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术后不完全堵管拔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以往在拔管前常规需完全堵管48 h后再行拔管,近几年也有文献报道了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1,2].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对所有气管切开可实施拔管的患者施行不完全堵管24 h或48 h再行拔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向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全程管理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庆菊;谭庆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整体化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异常变化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内瘘闭塞率、住院率、满意率及检测血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指标,与血液透析未实施整体化护理的96例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较.结果整体化护理实施后比实施前血液透析患者ALB、PA、Hb等指标都明显上升(P<0.05).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上升(P<0.05),内瘘闭塞率明显下降(P<0.05),住院率明显下降(P<0.01),满意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曹玉兰;黄飘;颜香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临床轮班护士社会支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轮班护士的社会支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26名临床轮班护士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未婚与已婚护士社会支持总分经u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段护士社会支持总分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轮班护士社会支持总分与应对方式有关,年轻护士应注意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学会恰当地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护理管理层应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给护士争取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社会回报,降低应激反应水平,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文兰;龚颜欢;周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肿瘤的护理

    我院对21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多功能微波局部透热治疗联合化疗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连;郑淑敏;王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细菌培养的观察

    2001年,我科分别引进美国B-D公司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留置针在临床试用.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 d,好不超过1周[1,2].德国贝朗公司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成人3 d.李晓燕等[3]通过对5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观察,发现平均留置时间8~9 d.为进一步探讨留置针的佳留置时间,我院2004年5月-2005年3月,对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局部观察并在拔管后对管头进行细菌培养,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守凤;王艳;张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ICU护士培训的新进展

    综合医院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存活率.这就要求ICU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监护急救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因此,重症护理教育在提高ICU护士重症护理水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ICU护士培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重症护理教育体系和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蔡艳芳;覃喜香;周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5年内护士对操作技能培养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就本院年轻护士对操作技能培养的认知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找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年轻护士技能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胜春;金钰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抑郁症伴强迫症状的研究与护理对策

    自从Neiman(1980年)提出强迫与抑郁为常见的共存症状以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强迫症常见的并发症是焦虑、忧郁,而抑郁症中也常伴有强迫症状[1].目前临床公认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中,强迫症状被列入评定抑郁症状的一项常规内容,可见两者的密切关系.本研究调查了伴强迫症状抑郁患者的症状学特征,并与不伴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映台;杨丽芬;潘君玲;马平都;陈志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皮肤护理、个体化心理行为辅导及病室配置.术后护理包括肢体放置、转移区皮瓣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正确应用抗凝药、游离取皮区的护理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经Ⅱ期植皮后,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霍建珊;朱国兴;陈妙霞;危笑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前臂头静脉置管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经常遇到输注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液等,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为48~72 h)常可引起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静脉开始,沿静脉走向,受累静脉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以至血流受阻,长期输液患儿终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而加重患儿躯体上的痛苦.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从2003年起我科开始采用穿刺前臂头静脉置管的方法,共置管286人次(年龄3~16岁),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5%,留置时间为5~22 d,无局部感染和静脉炎发生,解决了一些因各种因素不能行PICC或CVC置管患儿输注刺激性药液的需求,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亚红;张超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异物反应患者的护理

    心脏永久型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电极导线脱位、折断,起搏阈值升高,起搏器综合征,感染,起搏器囊袋血肿,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血栓形成等[1],相关的护理研究也常见报道,但有关术后出现异物反应的报道较为少见.1989年以来,我院置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203例,仅在2003年12月有1例对心脏起搏器出现异物反应,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起搏器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皮穿刺快速置管腹膜透析术抢救急性重症药物中毒的护理

    2002年9月-2004月6月,我科通过采用经皮穿刺快速置管腹膜透析术抢救了24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宇;李素侠;吴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208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外界接触愈加频繁,因各种意外造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脱水治疗等原因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1].DVT不但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增加医疗消耗,严重者还可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而致患者猝死.所以,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医疗费用和死亡率的关键.2002年6月-200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对2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仅1例患者发生DVT,收到明显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华;罗玉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护理本科生留置导尿术带教方法的探讨

    留置导尿术是护理专业护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在导尿用物齐备、患者合作的情况下,护理本科生掌握该项操作并不难,但随着一次性导尿包的临床普及与应用,有些导尿包内用物在质量及数量方面存在缺陷,给该项技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另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时常遇到患者合作不佳的现象,因此,护生在进入临床实际操作时常表现为畏惧、束手无策甚至躲避操作的现象.笔者基于以上原因改革了留置导尿术教学方法,经实践评价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认知情况及对策

    目的调查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取授课、抽查、考核、发放问卷等方式,加深护士对护患沟通重要性及护患纠纷相关概念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准、应对技巧及操作技能,和谐护患关系.结果通过学习,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投诉.结论护理纠纷的减少依赖于对纠纷原因的查找和及时堵塞漏洞.

    作者:周伟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评审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促进

    2005年1月,我院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市第2周期医院评审.通过评审,为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莉;何玮;杨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护理12例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呈现性发育现象,以女孩的乳房发育,男孩的睾丸发育增大为早特征,同时有生长加速,骨龄增加和具有生殖能力[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多趋势,且女患儿多于男患儿.2002年7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ICPP患儿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黎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油剂预防气管插管全麻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00例普外科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分别于术前15 min,术后麻醉清醒3 h用自制中药油剂喷喉,对有留置胃管患者插胃管前及拔胃管前再喷喉1次,对照组常规用药物(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如疼痛、声嘶、充血、水肿、咳嗽、咯痰等,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值=6.001 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中药油剂喷喉,可起到局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润滑气道、保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便于麻醉插管,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宏;薛澄淋;高雁娟;容庆丰;袁淑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不孕症妇女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 a而未曾受孕者[1].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及生育年龄普遍后延,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加.为了在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在<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1995)中将不孕症的诊断年限确定为1 a,并已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在我国,约10%的已婚夫妇不能生育.

    作者:周耀;张晗;张欣宗;张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