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霞;李丽;张珊珊
为了防止和减少手术中污染的几率,我院手术室根据各种仪器、设备外形设计自制了一系列医用保护套,由江西3L公司制作生产,常规用于不耐(适于)高压灭菌的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阜平;阎丽;孙红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在儿科ICU病房建立和实施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争取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ICU病房患儿的治愈率.方法与儿科各级工作人员讨论建立各种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包括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各种疾病抢救的程序等.通过科内定期比赛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了解护理人员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统计患儿的疾病好转率及死亡率来判定实施效果.结果成功制订并实施了各种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后各级护理人员均熟练掌握并加以应用.ICU患儿治愈率及好转率均达到90.5%以上,病房满意度由70%左右提高至95%.结论建立和实施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一方面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提高ICU病房患儿好转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大有益处.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在手术室实施压疮预警干预程序对预防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成效.方法对736例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行压疮预警干预程序.结果实施压疮预警干预程序后,无一例压疮发生.结论采用恰当的预警干预程序,能确保围手术期患者有效的预防压疮,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车慧;何小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常规静脉输液过程中,为了防止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医务人员通常用条状胶布将输液针头与一次性针头的硅胶管道一起粘贴、固定在患者输液部位周围的皮肤上.这种固定方式要求患者的各种活动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会因输液管的拉扯而使输液管与输液针脱离连接,或使输液针头移位、脱出,给患者带来输液危险和伤害.为了避免上述现种象的发生,我们研制了一种输液管固定装置,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珉;纪树梅;黄以群;赵枫;方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手指末节近侧甲襞以远称为指尖.指尖再造是手指再造的一种新术式.过去对指尖的修复不太重视,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容意识的增强,指尖操作的工种逐渐增多,手指再造技术亦日趋成熟.但指尖再造术后血循环状态有何特点,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2002年3月-2005年3月,本研究对趾尖移植再造指尖术后血循环情况进行观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房玉霞;李丽;张珊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68例使用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3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67.65%,对照组1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5.88%,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毛慧;沙秀兰;谭彩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989年Campau[1]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我国已逐步开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IC)的常规方法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具有损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无体位限制,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洁;陈安萍;王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1].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发生率为0.45‰[2],是异位妊娠中为罕见的,是子宫肌层妊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剖宫产后瘢痕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导致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常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肌层不断生长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3],造成患者子宫破裂、腹腔内大出血,严重危及生命.我院2004年8月收治孕中期子宫瘢痕处妊娠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长捷;赵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护理方法、要点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13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期间的护理,总结术中的护理特点、出入量的管理、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术中护理得当,无任何护理缺陷,手术总耗时平均9.5 h,无肝期平均为65 min,失血量平均达7 000 ml.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保持体温的稳定,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护理措施.
作者:马育璇;韦南茉;冯艳青;龚凤球;吴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护士的工作压力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工作压力指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1].手术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易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定量的分析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汉化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汉化的SIS量表对130例中老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并对其中的105例患者在发病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定.根据结果对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结果SIS量表8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中表示内部一致性的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 α)均>0.8,重测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CC(intracla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值均>0.7(P<0.05).各分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0.5(P<0.05).因子分析法提取的8个因子总共解释总体变量的80%.情绪、ADL/IADL、移动能力、参与4个方面及总分方面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汉化SI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行性,可应用于临床和社区护士对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效果的评定.
作者:朱雪娇;姜小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耳鼻喉咽科、口腔科及眼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术后眼部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但是对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费时较长或儿童及心理恐惧较重的患者,还需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能完成手术.全麻患者由于麻醉药品的肌松作用使眼睑肌肉松弛,消除了正常的机械性眼睑闭合,常会使患者在术后表现出畏光、流泪、异物感以及眼痛等不适[1].眼部检查发现角膜上皮点状浸润,严重者上皮剥脱,治疗及护理不当可致角膜溃疡,甚至视力丧失.怎样预防眼部暴露性角膜炎,减少患者不应有的痛苦,是当前临床护理关注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选取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及眼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86例,术前使用红霉素眼膏保护角膜、防止暴露性角膜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丽;王海莲;卢福花;马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护理成本是指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货币价值[1].但从目前医疗服务收费来看,并没有真正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为了解不同方法对护理人力成本核算结果的影响,找到适合的护理人力成本核算方法,本研究对现有的2种护理人力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阳;刘则杨;张利岩;毛莎;公静;孙玲;王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四肢手术需将肢体抬至一定高度实施消毒、铺无菌巾等操作.尤其双下肢同时手术时(如双侧大隐静脉剥脱术、下肢外伤手术等)需要人力抬高支撑10~20 min,而麻醉后的肢体沉重,人力托起困难,且肢体托起的高度因人而异,不易控制,不仅影响消毒等操作,还会因人力支撑不住而造成污染,同时也影响巡回护士其他方面的手术配合.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简易肢体支撑架,2003年2月-2005年7月用于四肢手术1 8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莉;靳明萍;魏代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患儿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循序渐进的采用泪囊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与泪道探通三种治疗护理方法,对出生后2个月内的176例患儿182只眼先予以泪囊挤压按摩并滴抗生素眼液治疗,对2~3个月的患儿给予加压冲洗泪道法,对以上治疗无效者进行泪道探通术.结果泪道挤压按摩治愈4只眼(2.20%),加压冲洗泪道治愈11只眼(6.25%),泪道探通术治愈161只眼(96.41%).结论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应采取综合性治疗,同时做好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关纪红;麦玉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血液透析过程中,偶有穿刺部位渗血的情况发生.由于使用抗凝剂使渗血不易自行停止,通常护士会采取重新选择血管穿刺或更换穿刺点并无菌棉球加压覆盖的方法来处理.前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疼痛,后者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但随之无菌棉球又会被血液浸湿,需要重新更换.我们在临床中总结了一种效果好、简便可行的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儿童哮喘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将7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行常规平喘、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喘乐宁.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及PEF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雾化吸入喘乐宁对儿童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经济.
作者:陈艺平;黄飘;陈英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支气管黏膜炎性水肿加重,痰液堵塞支气管腔,潮气量减低而导致总的肺泡通气量不足,同时由于COPD患者存在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1].本研究采用端坐前倾位应用于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吸氧,旨在研究端坐前倾位对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合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此种体位吸氧应采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COPD患者实施端坐前倾位吸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红卫;陈艳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常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内有2个腔,其中一腔用来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尿管时需用20 ml空针回抽注入气囊尿管内的生理盐水,但有时因尿管插入时间长或患者烦躁,过度挤压尿管等原因,常出现尿管内细管腔粘连,造成拔除尿管时失败.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巧用一次性空针穿刺尿管内细管或用管径细的引导钢丝直接穿刺气囊,从而达到拔出尿管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利珍;于宪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为改善多胎妊娠的结局,提高胎儿存活率,常对多胎妊娠实施减胎术.目前临床普遍认为8~11周为减胎的佳时机,对于错过早期减胎时机的多胎妊娠,以及在妊娠中期发现的多胎妊娠1胎异常者,常采取选择性中期妊娠减胎术以使正常胎儿得到保留并减少妊娠的合并症与并发症.2004年1月-2005年8月我科成功进行了12例中期妊娠减胎术,其中7例为错过早期减胎时机者,其余5例为异常胎儿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海侠;贾维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