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动脉穿刺法在换血中的应用比较

陆青梅

关键词:颞浅动脉, 桡动脉, 肱动脉, 穿刺, 高胆红素血症
摘要: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效果.方法 将42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颞浅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各14例,比较3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O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 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x2值=6.30)和肱动脉组(x2值=14.58),P<0.05;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值=2.49,P>0.05);3组换血前、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2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既可减少患儿痛苦又不影响换血效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消肿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 探讨清热消肿膏外敷对静脉输液渗漏所致静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9只.A组为清热化瘀膏外敷治疗组,B组为硫酸镁湿敷对照组,C组为生理盐水湿敷对照组.采用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时间10 min,剂量为2.5ml/kg·体重,注射部位为兔双侧大隐静脉.在注射时,使其部分渗漏,渗漏面积为2 cm×2 cm.拔针后,A、B、C 3组分别予以清热化瘀膏外敷、硫酸镁湿敷、生理盐水湿敷.每2 h观察局部皮肤情况1次,观察各组的消肿时间和效果,分别在8,24,48 h从A、B、C各组中取3只动物,并处死动物以备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平均消肿时间(12.3±3.6)h,显著优于B组(P<0.05)及C组(P<0.01).A组炎症表现轻,B组次之,C组血管损伤及周围组织炎症明显.结论 清热消肿膏外敷为一种防治输液渗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小芳;刘燕平;程晓鸣;庄美琼;叶瑾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运用循证思维探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策略.方法 运用循证思维方法对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重症肌无力,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直接和间接实证,并进行评估、分析及归纳,制订出护理策略.结果 相关护理策略即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清洁及适宜的温度、湿度;进行持续气道湿化;严密观察患者的吸痰指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结论 经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患者体温正常,未出现肺部感染,气道内无痰痂形成.对运动神经元病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恰当、完善的护理措施,确保了整体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艳;化前珍;王欣;白敬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老年患者保留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的探讨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后容易出现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需要再行导尿.为此,2005年2-9月,我们对24例老年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加以改进,并与24例采用传统方法拔管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通过拔管方法的改进,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拔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减轻了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赛珍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反应的护理对策

    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9%~30.2%,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但其所导致的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疗效,为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1996年9月-2005年9月,我科住院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116例,经护理,全部完成了全程放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玉珍;熊伟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拔针后采用左手大拇指顺血管方向以干棉球按压2个穿刺点法,与传统拔针法进行观察对比.分手背静脉、肘静脉、头皮静脉3组分别对2种穿刺拔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拔针后疼痛和出血情况(组内比较):手背静脉组u值分别为4.93和6.43,P<0.01;肘静脉组u值分别为3.09和2.76,P<0.01;头皮静脉组值分别为3.93和3.91,P<0.01.不同静脉穿刺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有利于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刘杏仙;梅怡明;王恒;吴惠芬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种灌肠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中药滴注保留灌肠法与中药传统保留灌肠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滴注保留灌肠及传统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2组药液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滴注保留灌肠法,药液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滴注保留灌肠方法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作者:冯中贤;商月娥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术后精神障碍(postoperative psychonosema,POP)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障碍[1].研究发现POP短则存在数天或数月,长则数年甚至永久性存在[2,3].国外文献报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4,5].国内资料显示,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4.43%[6].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实施CABG手术107例,其中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3例占12.1%,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梦琳;龚仁蓉;曾玲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三腔二囊胃管牵引架的设计与应用

    在抢救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时,内科应急治疗一般采用三腔二囊胃管压迫止血[1,2],为提高牵引的有效性,减轻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的不适.我们对传统的牵引架进行了新的设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娟;孙维敏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3种动脉穿刺法在换血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效果.方法 将42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颞浅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各14例,比较3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O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 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x2值=6.30)和肱动脉组(x2值=14.58),P<0.05;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值=2.49,P>0.05);3组换血前、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2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既可减少患儿痛苦又不影响换血效果.

    作者:陆青梅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简明输液滴速计算法

    临床输液时,常常需要控制输液滴速,如医嘱规定250ml液体6 h输完.当输液泵不能满足多个患者需要时,或在没有输液泵的基层医院进行输液时,均需要护士通过控制输液调节器调节滴数,这就需要准确计算输液滴速.而原中专教材<护理学基础>[1]所介绍的公式已经欠准确;而且运算程序较复杂,不太适合临床应用.而殷磊主编的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2]中推荐的方法,实施也较困难.在此,笔者引入较为准确的滴系数值,以原中专、大学本科2本<护理学基础>的输液滴速计算公式为基础,推导出如下的新输液滴速计算公式:滴速=输液总量(ml)÷(小时数×3),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周蓉;秦祖梅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研究

    目前中心静脉置管(简称CV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应用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许多研究,但对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收集2005-2006年我院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200例,分别研究2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提示临床对于需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及要求,应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强迫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强迫症是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神经性障碍疾病[1],临床表现为强迫动作和行为,患者很想摆脱这种强迫观念和动作,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2].因此,我们对2004年1月-2005年11月住院的53例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强迫症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健康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玉玲;杨芳莉;王画鸽;唐冬秀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5月-2005,8月,我科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秋影;陈碧英;吴细群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冠状动脉内应用压力导丝的护理

    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并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操作简单且特异性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生理学改变的方法[1],通过FFR能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功能严重程度[2],它对指导冠状动脉内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00年5月-2005年12月对92例冠心病患者的106支冠状动脉应用压力导丝测量了FFR,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艳青;张燕辉;杨捷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时间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脑梗死及血栓形成,效果较好.但由于腹壁注射后按压时间短,多数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腹部皮下瘀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萍;孙晓铮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功能障碍及健康教育对策

    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不发生脑卒中或严重的低血糖,仅持续的高血糖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而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甚至发生痴呆,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监测能力及生活质量[1~3].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记忆能力的监测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能力的报道较少,对2型糖尿病无关联想学习和有关联想学习的分析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采用临床记忆量表测定评价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记忆功能变化,分析了其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并制订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张秀丽;刘德山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并同期室缺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手术配合

    艾森曼格综合征为肺动脉高压终末期,患者出现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其治疗为心外科界的一大难题,肺移植治疗心脏疾病主要是先心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1],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在成功地为3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手术的基础上,又于2005年为1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并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康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秀兰;王红丽;燕同梅;刁青花;刘光青;焦岩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2组患者出院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做其他干预.对2组患者随访2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汝兰;苏保育;容倩华;刘伟勤;霍丽明;梁润娣;谢灵玉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种穿刺针采血对C肽试验结果的影响

    C肽试验是临床应用于糖尿病诊断及其分型的一项试验,以测定静脉血中C肽的浓度来反映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和储备功能[1],需要分5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为了减少对患者的静脉穿刺次数,临床常采用静脉留置针取血,而5次取血间隔必须以生理盐水封管,以使管腔不被血液堵塞.但是当再次抽血时2 ml血液标本中会混有存留在针腔和肝素帽内的0.2 ml封管液,可能会稀释血液浓度而影响检测结果.为了研究静脉留置针采血过程中封管液对C肽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对40例志愿者分别行静脉留置针采血和常规采血并进行自身对照,对封管液是否影响C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蕊;梁红霞;赵艳芳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1例大剂量佐匹克隆和芬那露复合中毒的急救护理

    佐匹克隆及芬那露均为镇静催眠药,大剂量服用可引起严重中毒,但相关文献中多脏器损伤的患者比较少见.我院汉于2004年6月成功抢救1例佐匹克隆和芬那露复合性药物重度中毒并伴有多脏器损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香;葛宝兰 刊期: 2006年第3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