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英
游离皮瓣移植术(free skin grafting)是指将自带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从供区移植到受区的一种皮肤移植方法[1].本文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356例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人的术后护理资料,认为: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之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根;林艳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眼科专家们一直致力发展和改良治疗青光眼的各种手术,1984年Zimmerman[1]提出了非穿透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是一种较成熟的抗青光眼手术,其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2000年8月~2001年6月,我院对20例(32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施行了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娟;孙丽萍;申俊;于红;王亚丽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大剂量氨甲喋呤(MTX)化疗通常是指使用剂量1.0 g/次以上的化疗[1],大剂量氨甲喋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CF)解救(HD-MTX-CF-R)疗法是治疗某些实体瘤的常用方案.由于HD-MTX治疗可产生严重的甚至致命的毒性反应,因此,MTX的使用剂量在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不尽相同.我院自80年代初开始用该方案治疗骨肉瘤,剂量一般为2.0 g/次;自Rosen的T-10方案[2]提出后,我院MTX的剂量逐渐增加,近年来,已用至超大剂量8~12 g/m2,单次大剂量达16.0 g,疗效明显提高,但随之毒性反应亦加重、增多.本文就不同大剂量MTX化疗的毒性反应比较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顾慧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顺铂具有高效、广谱且很少与现有抗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等特点,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但顺铂具有较强的催吐作用.目前国内采用5-羟色胺(5-TH3)受体拮抗剂康泉(Granisetron),对消除症状性呕吐有良好的效果,但有些患者出现头痛、眩晕、嗜睡和肠蠕动减缓的副作用,况且药价昂贵,许多肿瘤患者难以负担.为此,我们2002年9月~2003年4月对21例患者采用联合止吐改进方案与20例采用常规止吐方案患者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有效减轻妇科顺铂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方法,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萍;徐鑫芬;郎文虹;杨俏梅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为了探讨预防术后尿潴留的科学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我们结合医学心理学知识自行设计了一套行为干预方法,在临床实验中应用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7月,选择40~70岁无泌尿系器质性疾病、明显排尿障碍的骨科腰椎择期手术,且手术时间<3 h患者,并排除椎管内置管持续术后止痛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在60例干预组中,诊断为腰椎滑脱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腰椎管狭窄4例.
作者:汪名霞;马梁红;廖淑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我校于1993年在护理专业开设外科手术学课程,在外科护理基本技能摸拟练习与临床实际操作的衔接问题上作了一点尝试,经过了近10年的动物手术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1护理专业开设外科手术学课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左艳芳;郭光金;黄春霞;张天飞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肺容积减少术(LVRS)为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999~2002年我院共实施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1].病人均为男性,年龄50~72岁.呼吸困难5~35 a,其中2例需卧床吸氧.用力呼吸容积(FEV1.0)均<50%,分级均为Ⅲ级.
作者:周文华;张红伟;商丽妍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是一类少见的婴幼儿紫绀型先心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5%~3.0%,如不采取手术治疗,75%患儿在1岁内死亡[1].2001年9月~2002年8月,我院对7例TAPVD患儿实施矫治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颅内血肿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多,病死率病残率高.我院自2000年9月起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颅内血肿,经系统精心护理,死残率显著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5例,男49例,女16例,年龄4~74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外伤57例,高血压性颅内血肿6例,动脉瘤破裂2例,GCS评分12~15分28例,7~12分37例.
作者:许志芬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近年来,为防治静脉输液渗漏,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机理和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肺栓塞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此,我们探索了新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33例择期行心脏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人进行2种护理方法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也佩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人们普遍认为静脉注射与技巧、技能密切相关,实际上,有一定护理经历的护士都能深刻体会到,静脉注射成功与否和护士自身的心理品质关系很大,如:参加输液比赛的护士在众目睽睽之下手忙脚乱,操作一团糟;给自己很熟悉的人(上司、同事、子女等)注射时,出现不该有的失败;有时连续几次注射都很不顺手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满意度.因此,探讨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品质,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工作质量,有利于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十分必要.
作者:方芬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化疗药物尤其是发疱性药物外漏,常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药物外漏后如何正确处理至关重要.一般主张在化疗药物外漏后给予局部封闭,24 h内给予冰敷,但临床效果不理想,尤其外漏药物为强刺激的发疱性药物时效果更差.我科化疗病人化疗药物外漏后给予局部封闭3次,与局部封闭1次比较能更有效地减轻局部红肿疼痛及水疱形成,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旭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因诸多原因造成空气进入输液管内,为排出空气,常常需分离输液管与针头将空气排出,此法既浪费药液又易造成污染.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空气进入输液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萍;齐建华;刘海燕;张婧;张玲;陈淑红 刊期: 2003年第24期
2000年6月~2002年2月,我院利用NAH高血压治疗管理网络,对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及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基础评估,测算体重指数,对血压、血糖、血脂、尿蛋白、心电图进行临床分析,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使发病危险因素有了明显下降,提高了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使病残率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晓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发病率有增高趋势,EP仍是威胁育龄妇女生命安全和影响生殖健康的妇科常见病之一.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是目前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首选药物,其有效性已被广泛认可.鉴于国内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操作流程、有效性评价等尚无明确的参考标准,致使对MTX治疗期间所发生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没有指定规范的护理对策.2002年4月~2003年2月我院通过对78例接受MTX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的全程护理,总结出一些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素文;王东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多生牙又称额外牙,是超过正常牙齿数目的牙齿,在人群的发生率为0.3%~3.8%,其中90%~98%发生于上颌,多见于上颌前牙区[1,2].多生牙可正常萌出、阻生、倒置、易位或产生异常萌出通道.埋伏多生牙的发生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好发年龄在6~12岁的混合牙列期[3].埋伏多生牙易导致多种错颌畸形,影响乳牙正常替换,甚至可能发展成含牙囊肿.1997年6月~2002年6月,我院颌面外科门诊对1 008例多生牙患儿顺利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莲;李宏存;妥东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从2003年1月开始我科试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腔引流胸水并注入药物,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6例次,均为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5岁.原发肺癌20例,胃癌8例,乳腺癌14例,其他无确定诊断24例;平均留置时间为24 d,长留置40 d;术后次日脱管1例,术后因感染而中断引流1例.
作者:王萍;朱学凤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促进装置(简称气压反搏)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一种物理装置,按微电脑程序设计的数个气压袋依次加压再除压,对肢体产生气压式按摩,直到类似肌肉泵样作用,达到促进静脉血液、淋巴液循环的效果.我们把ITO产的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促进装置(91-30782)应用于偏瘫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芃;皮绍文;孙颖;仲梅 刊期: 2003年第24期
2001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对1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手术治疗,同时给予角膜病专科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孝志;王淑香;马玉娜;史小利 刊期: 200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