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彦;沈雪莲;郭爱玲;彭国忱
大学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关系到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本文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对40例特困生和40名经济条件中等以上的学生进行测量研究,表明特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等方面的症状,显著高于经济条件正常的学生,说明经济贫困会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杨志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对54名地毯编织工人进行行为功能与疲劳的某些指标测试,包括复杂视觉运动反应时,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阅读能力、简单思维.结果表明,各项指标作业后与作业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噪声组与对照组工后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连续宽频强噪声对各项指标改变更显著.噪声作业后有明显的疲劳信号出现,是比较灵敏和客观的工效学指标, 可作为噪声作业工人早期损伤的检测.
作者:周学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56例海洛因依赖者采用美沙酮、盐酸丁丙诺啡及盐酸洛非西定阶梯法,戒毒临床效果表明,48例完成治疗过程,效果良好;8例脱试;平均住院14.3天.美沙铜人均用量115mg,盐酸丁内诺啡用量4.5mg,服用盐酸洛非西定人均1.2mg,14天内快速递减后,戒断症状控制好,副作用小,成瘾性低,使用方便.
作者:魏冬;王晓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用卡特尔16PF问卷,对109名普通中师生和136名幼师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女中师生的乐群性、幻想性和实验性显著高于男中师生.幼师生的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和敢为性非常显著高于女中师生;敏感性显著高于女中师生,在世故性上低于女中师生.在次级人格因素上幼师生比女中师生外向、感情用事;在预测人格因素中,幼师生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显著高于女中师生.
作者:陆运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国内有关未婚妊娠、未婚人工流产对女性心理影响的报道较多[1、2],而有关非婚性行为对女性心理影响的报道较少见.本文中非婚性行为包括:婚前与男友的性行为;婚后与第三者的性行为.研究非婚性行为对女性心理的影响,对家庭、学校教育及新闻导向都有意义.
作者:林万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几年来毒品在我国蔓延,1995年国务院颁布<强制戒毒办法>,各地相继成立了强制戒毒医疗机构.在强制戒毒中,有些戒毒者为逃避打击往往伪装疾病,本文对45例诈病现象作简要分析.
作者:肖卫东;唐全兴;张红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验,并与常模进行对照.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具有内向性、精神质及情绪不稳定性的个性特征:男性患者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性的个性特征.E维度个性分布,提示内向型频度高,中间型次之,三档性格在男女性间无差异.
作者:傅文农;施和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综述青少年强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强迫症状与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归因风格、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有一定关系,并就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占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通过对13例正常人自杀案例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其中3例进行危机干预治疗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出三点结论:①正常人自杀,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自杀者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②自杀者在自杀前一般都有几天至数月不等的心理危机期或反应期,这也是进行危机干预的佳时期;③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是减少自杀的关键.建议在社区内建立起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是极为有益的.
作者:杨镇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心理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海洛因依赖者的320名一级亲属进行测查,与国内常模比较,且将吸毒5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的一级亲属进行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性的因子分,极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吸毒5年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极显著高于吸毒5年以下的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常出现的症状是头痛和感到苦闷.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身心健康较差,且吸毒史在5年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显著,这与他们家中的吸毒者吸毒成瘾有关.吸毒者吸毒一旦成瘾,往往难以戒断,并出现体质差、人格变化、心理变态,置家庭与法律于不顾,给家中一级亲属的身心带来重大创伤.
作者:戴俊平;赵振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解农村高三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我们采用SCL-90[1]对被试进行检测,并和中国常模及城市常模作对照.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靖江市西来中学高三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30名,女生13名;平均年龄18岁.
作者:陈青松;蒋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2000年6月本问卷系对您在中专期间对毕业后就业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人将对问卷内容保密,请您仔细阅读,如实填写.
作者:陈正平;苏巧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芜湖市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整体综合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明显较差,男生尤为突出,说明父母离异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影响是广泛的、长期的.离异家庭子女极易出现消极情绪、不良情感及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爱哭、易激动、常有恐惧感,觉得自己生活不愉快、不幸福,睡眠质量差、易做恶梦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同伴关系差,不易被同学接纳,甚至容易被同伴歧视、嘲弄、欺负.其亲子关系也较差,且攻击性、敌对性较强,易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这种状况有随着父母离异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加重的趋势,出现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在性格发展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性格孤僻、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喜撒谎、欺骗、冷漠、焦虑等 .表明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学业、情绪、性格、智力等都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离异家庭子女,以使他们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姚本先;方双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整体素质教育的结构中,心理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个体素质中起着主导作用.了解大学生对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合理安排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四个年级的中医专业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进行了调查.
作者:杜文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现役飞行员群体中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MM PI)的因子结构,用于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测查.方法测查MMPI的飞行员T分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P、N、I、M、A、F6个公因子进行方差极大旋转,得出因子负荷矩阵和因子结构状况.结果现役飞行员群体中MMPI的6个因子提取分析,同样出现了P、N、M、I、A、F因子,与国内外资料基本吻合 ,不同之处是N和F因子以负荷的形式出现在相应的量表上,仍有部分飞行员的因子分值超过正常标准.结论本文首次提取现役飞行员的MMPI因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评估更安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景太;董效信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哈尔滨市铁路第四小学1~4年级学生370名,应用英国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问题,同时调查影响行为问题的因素 .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占10.4%.特点是违纪行为(A)发生率高占4.9%, 依次为神经症性 (N)行为占3.7%、混合性(M)行为占2.2%.影响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父亲文化程度和伙伴关系.结论与国内研究结果(5~10%)相比较略高,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李霞;彭涛;张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女性对家庭与职业的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和职业生活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职业与家庭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SHL),调查455例.结果四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人群;医护人员组与教师组心理障碍明显多于干部组与服务组 ,社交苦恼与回避、感情与社交孤独等负性体验,均教师组多于其余三组.SCL-90反映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与受调查者人际关系及职业成就感密切相关,而与家庭生活项目无关 ,SAD、SEL反映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与受调查者家庭生活项目密切相关,而与职业满意度项目无关.结论不同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有差异,心理健康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相关因子.
作者:李国华;薛兴邦;戴北燕;陆莲芳;何馥瑛;蒋玉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梦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脑活动现象,现代科学证明梦与脑电图的快波和快速眼动相联系. 当人在快波睡眠阶段被唤醒时,都说自己在做梦.根据夜间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交替顺序来推测,每个人每晚一般都会做4~6个梦,对人有没有意义呢?巴甫洛夫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是大脑皮层的残余活动而已;弗洛伊德则认为梦是有意义的,是人的愿望的满足 .他在对梦作了大量分析之后,发展了一套科学的释梦理论和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 .
作者:王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SCL- 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00名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均分高于常模,但未达到临床所需要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相比,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影响男性心理健康因素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强迫、忧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焦虑、其它、敌对性、偏执、恐怖;女性为强迫、其它(睡眠、饮食)、忧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敌对性.结论本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强迫、其它、忧郁和躯体化.
作者:刘连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运用UPI对99级女生413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女生8.7 %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23.7%可能有轻微的心理问题,只有67.6%无明显的心理问题;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女生, 无论在心理健康水平还是入学动机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孙永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