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静脉穿刺致小儿呕吐窒息死亡1例教训

董美;李永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 呕吐, 窒息死亡,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 体温, 临床资料, 静脉输液, 胶布固定, 降温治疗, 发育正常, 仰卧位, 咽充血, 操作台, 住院, 肢体, 诊断, 心肺, 体重, 脉搏
摘要:1 临床资料患儿,男,3个月.因发热、流涕2 d入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40次/min,呼吸38次/min,体重6.5kg,发育正常,神志清,呼吸急促,咽充血,心肺腹无异常.血WBC 7.8×109/L,N 0.38,L0.59.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抗炎、降温治疗后,精神见好,体温渐降至正常.住院第2天9时,将患儿置于操作台上行静脉输液,取仰卧位,家属协助固定患儿肢体及头部,选额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胶布固定,调节滴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医院感染影响着住院肾脏疾病患者的预后.对我院1 131例住院肾脏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肾病内科、儿科住院的肾脏疾病患者,男648例,女483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405例,肾病综合征297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6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81例,慢性肾盂肾炎3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其他108例.

    作者:王学荣;许生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它的使用.我们对1998年1月~1998年10月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0.6±16.18)岁.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有机磷中毒行血液灌流2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衰2例.行股静脉置管20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浓肝素封管26例,抗生素封管24例.所有病人均于透析日行置管口换药.双腔管留置时间5~92 d,平均(38.58±21.36)d.30例病人行导管尖及置管口皮肤细菌培养.

    作者:徐佳美;应波;张红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截瘫病人留置导尿继发包皮嵌顿1例教训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外伤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4 h于2000年12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T36℃,P98次/min,R24次min,Bp 135/75 mmHg.痛苦貌,上下肢多处皮肤擦伤.心肺腹部无异常,脊柱胸腰段及其侧方压痛.胸12脊神经平面以远深浅感觉及反射均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入院诊断:胸12、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并完全性截瘫.

    作者:刘丹侠;方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听神经瘤术后恢复期病人的护理体会

    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听神经鞘瘤(俗称听神经瘤)这一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的常见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越来越理想,但因听神经瘤与脑干毗邻,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本文就5年来近40例听神经瘤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常出现喂养困难,如胃潴留、呕吐、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现象.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吸吮反射的成熟,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减少食物在肠道排泄的时间,体重增长较快.我科通过给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胃潴留、胃食道反流等合并症明显减少.

    作者:叶永青;李岚;吴巧珍;马淑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工肝治疗过程血路通畅与血管选择

    就我科行“人工肝”治疗的49人次中,如何保证血路通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9人次中,男39人次,女10人次.年龄23~61岁.肝癌6人次,重症肝炎35人次,肝癌伴重症肝炎3人次,高血脂症2人次,药物中毒性肝炎3人次.

    作者:陈丽娟;陈丽新;张密英;杨碧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动静脉直接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动静脉直接穿刺致皮下血肿时有发生,如血肿严重可致某些关节活动受限或影响透析的顺利进行.我院自1996年1月建立血透以来,共有154例患者接受1 471次动静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5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避免血肿的形成,重在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现简述如下.1 以迅速、娴熟的技术为病人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1.1 选择好动静脉的进针部位.一般左上肢(非惯用侧)不做直接穿刺,以备造瘘.

    作者:侯淡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母婴同室做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虽有不少的优点,但经实践观察,并不尽善尽美,其中潜在的不利因素很多.为了进一步探讨其管理办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爱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悬浮液注射方法的改进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9年6月~2000年2月,运用改进后的方法注射长效青霉素或淋必治、强的松龙等142例,年龄6~16岁24例,17~40岁38例,41~65岁67例,65岁以上13例,均一次注射成功,成功率为100%.1.2 材料.注射器1具,7号针头1颗,悬浮液1瓶,备好消毒液.

    作者:王俊芬;肖平;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新型全自动复用机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血透室使用人工复用技术,人工复用具有费时、费力、透析不良反应多等缺点.关于机器自动复用与人工复用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报道较少.本血液净化中心1999年7月引进美国产EHCO-MM1000型全自动复用机替代原来的人工复用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透析效果、透析不良反应、透析器复用次数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观察,从中探讨2种复用技术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立;陈斌;杨金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防治

    对56例输强刺激性药物渗漏引起局部组织不同程度损害的患儿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药物渗漏引起的炎性改变和坏死,与药物的浓度、渗透压、液体的微粒、温度、血管粗细、年龄、速度、护士的责任心和技术直接相关.并采取了以下预防措施,外敷和药物封闭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治愈52例,4例因护士责任心不强,未采取及时治疗,造成患儿留下疤痕.

    作者:周茹玲;韩卫红;杨海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平时火器伤致严重多发伤的护理

    火器伤有伤情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报告了近2年收治的平时火器伤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及护理体会,强调了护理配合在火器伤的诊断、呼吸循环功能的维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基础护理有利于伤员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义平;赵蕾;彭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3种消毒液对皮肤刺激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84消毒液、0.5%万福金安、安尔碘Ⅱ型、无菌蒸馏水.1.2 观察对象.小白鼠(昆明种、体重约25 g)15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200×10-684消毒液)、Ⅱ组(0.05%万福金安)、Ⅲ组(安尔碘Ⅱ型)、Ⅳ组(无菌蒸馏水)、V组(空白对照).剪除背部鼠毛1.5 cm×3 cm,每日用浸有消毒液的棉签擦拭局部10次,每次擦拭3遍,连续7 d处死取皮.

    作者:张丽莎;王江波;李发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肓

    1 健康教育计划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护士与医生一起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并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上取得共识,针对我们科室的持点共同编制了“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病人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全程分期教育模式分为入院后、术前、术后和出院前4个阶段进行连续性教育[1],制定了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等采用“一对一”个别指导、分发教育手册、病人现身说教等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来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作者:张秀月;宋敏;曹玲;王兴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输液滴速测定报警器的设计

    我们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输液滴速测定报警器,能够让护理人员迅速测定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滴速,并在输液完毕时发现报警信号.经实验,效果良好.

    作者:张海忠;朱东来;吕子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头皮静脉穿刺致小儿呕吐窒息死亡1例教训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个月.因发热、流涕2 d入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40次/min,呼吸38次/min,体重6.5kg,发育正常,神志清,呼吸急促,咽充血,心肺腹无异常.血WBC 7.8×109/L,N 0.38,L0.59.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抗炎、降温治疗后,精神见好,体温渐降至正常.住院第2天9时,将患儿置于操作台上行静脉输液,取仰卧位,家属协助固定患儿肢体及头部,选额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胶布固定,调节滴速.

    作者:董美;李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2.5%碳酸氢钠用于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对胃肠道大手术后患者,我们用2.5%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观察其消除口腔异味、减少舌苔、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2月~2000年12月120例术后监护室患者根据床号单复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9岁.手术种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脾肾分流术,实验组18例,对照组19例;胃癌根治术,实验组12例,对照组11例;其他手术:实验组9例,对照组8例.

    作者:薛丽君;朱建英;黄建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患者的康复护理

    小肠移植是目前临床大脏器移植中甚为复杂且困难的手术之一.我国从1993~1999年共开展小肠移植术8例,6例死亡,其中1996年1月9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施行的第2例小肠移植术,患者迄今存活,但只能口服无脂肪饮食,尚需部分肠外营养[1].1999年5月20日我院开展的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目前患者已健康存活20个月,完全脱离了肠外营养,并能从事一般性的体力劳动,生活质量大为改善.纵观小肠移植的发展,总结本例患者的工作,我们认为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保证患者长期存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我们康复护理中的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赵京霞;崔亮;徐菊丽;信丽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2周式体温记录单

    长期以来,住院病人体温单均为每周1张,记载T、P、R及其他资料.因其时限为1~7 d,而多数科室的病人住院时间都是1周以上,这样,所用的体温记录单张数自然地增多.根据临床实践需要,我们构想出“2周式体温记录单”,把惯用记录单的时间跨度定为1~17d,病人住院时间每2周内只用1张.由此病人生命特征的体现和护理的连续性更为直观清晰.附带出现的还可节省印刷记录单的开支及缩小病案室的库存容量.此记录单已申请国家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核批专利(专利号:00315983.3).

    作者:郭素珍;留淑惠;郑美花;黄建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按摩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效果的探讨

    我科收治的均是大手术后较危重或高龄的病人,按常规术后24 h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很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术后按摩腰背部穴位,通过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对内脏功能活动起到一定的调理气血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术后病人肠蠕动尽早恢复、肛门排气,现介绍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将腹部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作者:白家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