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侠;方红
为了使健康教育在更深层次上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同时也为了满足广大病人、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的不断渴求,我们肾脏内科结合本专业特点,征求广大病人意见,将以病人参与为中心的思想融进护士的健康教育程序中,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健康决策和促进自我护理[1].我们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临床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方法,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统一规格,统一形式.每一份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必须有:(1)目标;(2)时间安排;(3)课程安排;(4)辅助教具;(5)学习的具体内容;(6)效果评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护师以上职称每人作一个疾病或一个治疗的健康教育计划.首先要用护理程序评估此次计划中病人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以及护士需要查阅哪些资料,再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确定时间安排.然后列出每天的学习大纲,根据大纲填充具体内容,后是评价试卷的设计.
作者:杨亚丽;袁惠芬;凡桂玲;曹振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持续性不卧床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当病人行腹透植管术后,须住院2~3周接受医护人员的训练及治疗,经操作及理论考核合格才出院行家居透析.出院后,CAPD病人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透析方案的调整等等,都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护士担任教育者和护理照顾者的角色,同时,也是病人的良师益友.因此,对家居透析病人实行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护士在家居透析管理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作者:谭丽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开展临床途径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现介绍如下.1 临床途径的定义临床途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有文档方案归纳下特殊病种的治疗程序的概要记录.
作者:陈伟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院自2000年6月开始了婴儿按摩,共对40名婴儿进行按摩,现对其方法和效果作一介绍.1方法出生后第2天对新生儿进行按摩,3次/d,每次15 min,同时观察按摩后婴儿的情绪反应,摄入的奶量、睡眠情况、排泄功能以及生长发育等.早产儿、窒息患儿病情稳定后,不再需要吸氧及静脉输液时,便可进行按摩.按摩均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操作,采用正规国际标准按摩法,按摩头颈及背部时应用指揉法按摩,四肢应用捏揉法.按摩好在婴儿沐浴后或给婴儿穿衣服的过程中进行.
作者:郑美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些年来,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在阐述“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概念时指出,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1].本文通过医院内高工作压力对护士生理、心理上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沈子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84消毒液、0.5%万福金安、安尔碘Ⅱ型、无菌蒸馏水.1.2 观察对象.小白鼠(昆明种、体重约25 g)15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200×10-684消毒液)、Ⅱ组(0.05%万福金安)、Ⅲ组(安尔碘Ⅱ型)、Ⅳ组(无菌蒸馏水)、V组(空白对照).剪除背部鼠毛1.5 cm×3 cm,每日用浸有消毒液的棉签擦拭局部10次,每次擦拭3遍,连续7 d处死取皮.
作者:张丽莎;王江波;李发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创伤性休克病人,由于遭受了外力的打击,组织和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引起急性大量失血,从而导致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甚至休克、死亡.静脉输血能迅速补充血容量,有效改善全身血循环状态,是救治创伤性休克快捷、简便、有效、易行的方法.武警辽宁总队大连医院1998年5月~2001年5月,共救治了34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其中261例采用静脉输血的方法.经过我们准确操作,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病人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对261例病人静脉输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认真分析和仔细总结,现将应注意的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冯秉华;马晓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动静脉直接穿刺致皮下血肿时有发生,如血肿严重可致某些关节活动受限或影响透析的顺利进行.我院自1996年1月建立血透以来,共有154例患者接受1 471次动静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5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避免血肿的形成,重在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现简述如下.1 以迅速、娴熟的技术为病人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1.1 选择好动静脉的进针部位.一般左上肢(非惯用侧)不做直接穿刺,以备造瘘.
作者:侯淡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满足病人解除病痛的需要,还要设法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佳身心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替代治疗措施,已被绝大多数病人接受,而每次常规透析时间为4.5 h,方能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维持基本生理功能的目的.为了解此类病人在常达4.5 h的透析治疗中的不适及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我们对122例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病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新;胡艳芳;武常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两方面重要工作:一是提高护士素质,保证护理质量,尽力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需要;二是谨慎而周密地防止护理工作的负效果,将护患纠纷控制到低限度.这是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两个车轮,相辅相存,缺一不可,而护士的法制教育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科1998年9月~2001年5月在开展整体护理期间,加强护士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卫;李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外伤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4 h于2000年12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T36℃,P98次/min,R24次min,Bp 135/75 mmHg.痛苦貌,上下肢多处皮肤擦伤.心肺腹部无异常,脊柱胸腰段及其侧方压痛.胸12脊神经平面以远深浅感觉及反射均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入院诊断:胸12、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并完全性截瘫.
作者:刘丹侠;方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它的使用.我们对1998年1月~1998年10月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0.6±16.18)岁.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有机磷中毒行血液灌流2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衰2例.行股静脉置管20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浓肝素封管26例,抗生素封管24例.所有病人均于透析日行置管口换药.双腔管留置时间5~92 d,平均(38.58±21.36)d.30例病人行导管尖及置管口皮肤细菌培养.
作者:徐佳美;应波;张红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胃肠道大手术后患者,我们用2.5%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观察其消除口腔异味、减少舌苔、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2月~2000年12月120例术后监护室患者根据床号单复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9岁.手术种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脾肾分流术,实验组18例,对照组19例;胃癌根治术,实验组12例,对照组11例;其他手术:实验组9例,对照组8例.
作者:薛丽君;朱建英;黄建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清洁肠道是结肠镜检查和肠道手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肠道清洁的程度如何对结肠镜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有直接的影响.既往常用的方法如口服电解质溶液法等因需大量饮水,使许多年老体弱或有心、肾疾病的患者难以接受,而甘露醇法在内镜下电灼时易引起肠内爆炸.我们采用口服便塞停片合并电解质溶液用于结肠镜前的肠道准备,对照单用口服电解质溶液法,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翁亚琴;顾秀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对上多争取1.1 大事请示.科内的重要事情应当请示上级,以求得上级的及时指导.如科内准备实施整体护理,护士长应把初步设想及打算向护理部汇报,征得领导同意,以得到支持,便于开展工作.值得提醒的是,在请示上级时,护士长应准备好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拿出上、中、下三策,以便上级决断时或择其一,或综合为一,或另有指示.
作者:李晓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医院感染影响着住院肾脏疾病患者的预后.对我院1 131例住院肾脏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肾病内科、儿科住院的肾脏疾病患者,男648例,女483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405例,肾病综合征297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6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81例,慢性肾盂肾炎3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其他108例.
作者:王学荣;许生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听神经鞘瘤(俗称听神经瘤)这一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的常见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越来越理想,但因听神经瘤与脑干毗邻,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本文就5年来近40例听神经瘤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母婴同室做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虽有不少的优点,但经实践观察,并不尽善尽美,其中潜在的不利因素很多.为了进一步探讨其管理办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爱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们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输液滴速测定报警器,能够让护理人员迅速测定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滴速,并在输液完毕时发现报警信号.经实验,效果良好.
作者:张海忠;朱东来;吕子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静脉滴注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如何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使病人迅速接受治疗,是护理工作中一直不断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部分新药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大量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一次性输液器的广泛使用,笔者经常遇到输液管排气不畅这一直接影响护理工作效率的难题,特别是输注在加药过程中易产生泡沫的药物.传统的方法是反复挤压、弹击输液器,或干脆更换输液器重新操作,既浪费了时间,又加大了成本支出.为此,笔者从2000年6月起,对排气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丰娥;李延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