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胡哲;金诗湘

关键词:导管药盒系统, 植入术, 恶性肿瘤, 介入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锁骨下动、静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锁骨下区,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及药盒定期护理.结果 13例患者成功植入13个导管药盒系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除2例(2/13)因留置管堵塞而使药盒废弃外,其余随访3~18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患者生存期短3个月,长约18个月.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局部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创伤小、简便有效的可靠途径.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大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分析(附108例报告)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70岁以上大肠癌病例.结果本组108例病人中,失访16例,在随访的92例中,1年存活率61%,2年存活率41%,3年存活率36%,5年存活率30%,其中有2例存活已达10年.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精细简洁的手术操作,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提高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吴善水;吴荣兴;王文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32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中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存在的状况及演变.方法回顾分析132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的乙肝两对半及HBV-DNA、肝功能检测资料,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114例HBV血清学标志及HBV-DNA结果无变化,8例HBsAg转阴,其中6例HBV-DNA转阴;10例抗-HBs转阴,肝功能变化与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现象客观存在,并可长期保持,乙肝恢复期HBsAg与抗-HBs并非一定序贯出现.

    作者:赵文;费迎明;刘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腮腺炎并发心肌炎致心电图改变3例

    腮腺炎并发心肌炎临床较少见,本院2000年9月~12月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雅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RA与MRI诊断烟雾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A及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例烟雾病的MRA及MRI表现,MRA采用3D-TOF法.结果 MRA对颈内动脉、脑底动脉环的闭塞或狭窄,脑底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均显示良好.MRI可见大脑半球多发脑梗塞、脑软化和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等,以及脑底血管流空效应消失或减弱,侧支血管形成点状、蚓状低信号等.结论 MRA与MRI能同时显示脑内病变和血管性病变,MRA是一种先进的血管成像技术,它无创、诊断准确性高,可以代替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

    作者:吕桂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出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当时称为不明原因肺炎)以来,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该病迅速传播.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且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目前,SARS的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不排除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SARS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作者:陈华忠;白雪玲;阮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76例颧弓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各型颧弓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后遗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76例颧弓骨折病例分别行保守治疗34例,手术治疗142例,其中手术治疗包括钢丝、克氏针、微型钛板固定及口内切开复位四种方法.结果 176例无1例死亡,出院出局部肿痛消失,开口度明显改善,出院后不影响进食,但手术治疗有3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治疗颧弓骨折的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微型钛板在颌骨内固定中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应掌握正常的手术技巧.

    作者:区跃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营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营养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白蛋白、脂肪乳剂和含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据尿素氮和蛋白质摄入量计算得出)以评价营养改善情况,测定PaCO2和PaO2,观察呼吸改善情况.结果各项营养观察指标显著改善,PaCO2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结论给予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使患者渡过重症阶段.

    作者:张君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早期抗原测定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rescence Assay,IFA)检测咽拭子腮腺炎病毒抗原对儿童腮腺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确诊腮腺炎的患儿,进行咽拭子腮腺炎病毒抗原检测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总抗体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48例中IFA、补体结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5%.结论咽拭子腮腺炎病毒抗原检测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作者:金益梅;汪盈;张桂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7例Ramsay-Hunt综合征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在Ramsay-Hunt综合征的变化.方法对17例Ramsay-Hunt综合征进行BAEP检查,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BAEP结果比较.结果 Ramsay-Hunt综合征组患者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Ⅰ~Ⅲ波IPL相应增大.结论 BAEP能发现Ramsay-Hunt综合征的听神经损害的亚临床表现.

    作者:黄向东;韩丽雅;陈卫东;伊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葛根素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共14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素治疗后全血粘度、毛血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等均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改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陆玉良;韦凡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征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的差异.方法对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学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血细胞减少,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占36.8%,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则缺如(P<0.01);骨髓涂片中见到二系以上造血细胞的病态造血,其中红系病态造血占89.47%,粒系病态造血占63.15%,巨核系病态造血占47.36%;ALIP检出率为42.8%(6/14);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1.2%(5/16).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病态造血主要是有核红细胞的巨幼样变,占18.7%,未发现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ALIP、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

    作者:罗文纪;史军;桑桂珍;钟湘云;李仪;贺超奇;武忍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报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方法采用小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依据42例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术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ADLⅠ级6例,Ⅱ~Ⅲ级18例,Ⅳ~Ⅴ级11例,死亡7例.结论微创手术能在直视下清除血肿,时间短、创伤小.超早期手术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沈峥;孙虎;罗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锁骨下动、静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锁骨下区,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及药盒定期护理.结果 13例患者成功植入13个导管药盒系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除2例(2/13)因留置管堵塞而使药盒废弃外,其余随访3~18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患者生存期短3个月,长约18个月.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局部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创伤小、简便有效的可靠途径.

    作者:胡哲;金诗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46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进行常规低刺激频率(10Hz)及高刺激频率(50Hz)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记录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刺激频率组BAEP各波PL、IPL均明显长于低刺激频率组(P<0.001),异常率也明显高于低刺激频率组(P<0.005).结论高刺激频率BAEP检测为诊断VBI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裴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32例报告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和处理,提高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1年8月~2002年7月治疗3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结果全部病人除1例拒绝治疗外余均治愈,无后遗症.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重点在于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俞增福;蒋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1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本院分离的淋病奈瑟菌201株,对其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头胞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201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80株,检出率为39.8%.药敏试验:青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壮观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76.1%、12.9%、1.0%、0%、3.5%、3.5%.PPNG菌株多重耐药占97.5%.结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开展常规的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俞莲花;曲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病因不详.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确诊5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燕;张龙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与基波成像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与常规基波成像的对比观察,探讨NTHI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10例输尿管病变的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和基波成像结果.结果自然组织谐波成像较常规基波成像能明显改善二维超声图像.结论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提高了对输尿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黄声岳;朱红敏;凌聪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低钾麻痹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提高对低钾麻痹诊断及治疗的再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36例低钾麻痹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136例中甲亢35例,缺钾和缺镁同时存在6例,双下肢瘫56例,四肢瘫68例,代偿性酸中毒73例,CK、CK-MB升高88例,心电图低钾改变93例,全部病例治愈.结论测定血清酶对评价心肌和肌肉损伤及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认为凡以发作性肌无力而就诊的病例,如有高代谢症状,应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口服补钾,适当补镁是常用的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国校;潘光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早期削痂中厚皮片移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

    目的观察早期削痂中厚皮片移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结果.方法对57例71只手部深度烧伤、生命体征较平稳、供皮区较充裕的中小面积实施早期削痂、中厚皮片移植,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57只手皮片全部成活,7只手皮片成活面积大于80%,6只手皮片成活面积小于80%,1只手皮片全部坏死.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可有效地预防患者手部烧伤的的畸形.

    作者:孟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