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岳;潘樟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肺穿刺活检在诊断肺部实质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胸片、CT或B超提示肺内有占位病灶,且病灶前无气体及骨骼遮盖的3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及涂片,疑似感染者送细菌培养.结果 35例中1次穿刺成功34例,取材成功率97%.34例均获得明显的组织学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5例,良性10例.并发症主要为咯血4例和气胸1例,发生率14.2%.结论超声对贴近胸壁的病变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为这部分病变提供了极好的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轻.
作者:全丽娟;朱文军;杨易平;许月珍;吕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21例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的资料,结合被误诊的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来本院就诊前均被误诊,被诊断抑郁症14例,慢性疲劳综合征4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2例,风湿性多肌痛1例.结论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抓住特点,即全身多处慢性疼痛、压痛,而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均阴性,以期正确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邹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35例腺样体肥大行鼻内窥镜下电动切割器切除的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3个月~1年,治愈27例(77.1%),好转8例(22.9%).疗效评价根据打鼾、分泌性中耳炎、鼻塞的改善及鼻腔、鼻咽部、耳部检查情况确定.结论鼻内窥镜下以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手术疗效肯定,术野暴露良好,操作清楚,切除部位、范围准确,易掌握,减少了圆枕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钟水军;杨雪明;李海同;岳利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和处理,提高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1年8月~2002年7月治疗3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结果全部病人除1例拒绝治疗外余均治愈,无后遗症.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重点在于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俞增福;蒋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70岁以上大肠癌病例.结果本组108例病人中,失访16例,在随访的92例中,1年存活率61%,2年存活率41%,3年存活率36%,5年存活率30%,其中有2例存活已达10年.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精细简洁的手术操作,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提高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吴善水;吴荣兴;王文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A及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例烟雾病的MRA及MRI表现,MRA采用3D-TOF法.结果 MRA对颈内动脉、脑底动脉环的闭塞或狭窄,脑底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均显示良好.MRI可见大脑半球多发脑梗塞、脑软化和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等,以及脑底血管流空效应消失或减弱,侧支血管形成点状、蚓状低信号等.结论 MRA与MRI能同时显示脑内病变和血管性病变,MRA是一种先进的血管成像技术,它无创、诊断准确性高,可以代替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
作者:吕桂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舒喘灵喷吸联合利多卡因局麻对纤支镜检查时心率、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进行纤支镜检查的115例门诊和住院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首先喷吸舒喘灵气雾剂2喷,5分钟后利多卡因局麻行纤支镜检查;后者单用利多卡因局麻下纤支镜检查.观察两组纤支镜进声门时的心率和SpO2以及操作时的心率、SpO2和血压,分别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纤支镜进声门时两组心率较术前均增快(P<0.01),但对照组较观察组心率增快明显(P<0.05),操作时观察组SpO2较术前无降低,舒张压无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SpO2降低(P<0.01),舒张压升高(P<0.05).结论先舒喘灵气雾剂喷吸,然后利多卡因局麻,能使纤支镜进声门时心率增快不明显,操作时SpO2下降和血压增高不明显,不适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加良;陈敏芳;赵庆东;俞霞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46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进行常规低刺激频率(10Hz)及高刺激频率(50Hz)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记录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刺激频率组BAEP各波PL、IPL均明显长于低刺激频率组(P<0.001),异常率也明显高于低刺激频率组(P<0.005).结论高刺激频率BAEP检测为诊断VBI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裴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脊索瘤是由胚胎期脊索的残留组织发生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袭性,易复发,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脊索瘤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柳伟明;应筱莉;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有关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H)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5例HIH患者空腹血糖(FPG)和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与非脑出血对照组比较。结果 HIH患者FPG和FINS均较对照组高,胰鸟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FPG和FINS在伴有高血压、出血量大于或等于10ml和脑内血肿破入脑室者均较不伴高血压、出血量小于10ml和血肿不破入脑室者高,ISI较低,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IR存在于HIH患者,并与有否伴有高血压、破入脑室和出血量有关。
作者:吴晨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流行性发疹疾病的病因及临床、实验室特点.方法对122例流行性发疹疾病发生的主要对象、症状和体征以及对该病的治疗、预后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发疹疾病与风疹在临床发病特点方面有异同之处.结论流行性发疹疾病的病原体可能为病毒,是否为风疹病毒中的变异型,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晓华;毛薇;钱大宁;王佳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右下腹疼痛、腹胀半年余,逐渐加重,不能平卧来院就诊,近来有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查体: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触及直径约5cm包块,质中,有触痛,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CRP阳性,ESR加快,WBC计数正常.腹部B超:右下腹探及一不规则肿块,肿块内部呈低回声,边缘呈强回声,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与肠管关系密切.
作者:郑林方;杨根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本院分离的淋病奈瑟菌201株,对其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头胞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201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80株,检出率为39.8%.药敏试验:青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壮观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76.1%、12.9%、1.0%、0%、3.5%、3.5%.PPNG菌株多重耐药占97.5%.结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开展常规的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俞莲花;曲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人造血管行血液透析,探讨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方法选择患者一侧上肝,在臂丛阻滞麻醉下,钝性分离肱动脉及浅表静脉,分别切开纵形切口,在腕关节上6cm放入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 4例患者因人造血管血栓形成无法再通而弃用,3例患者运行良好.结论预防血栓形成是延长通路寿命的关键.
作者:应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病因不详.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确诊5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燕;张龙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的差异.方法对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学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血细胞减少,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占36.8%,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则缺如(P<0.01);骨髓涂片中见到二系以上造血细胞的病态造血,其中红系病态造血占89.47%,粒系病态造血占63.15%,巨核系病态造血占47.36%;ALIP检出率为42.8%(6/14);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1.2%(5/16).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病态造血主要是有核红细胞的巨幼样变,占18.7%,未发现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ALIP、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
作者:罗文纪;史军;桑桂珍;钟湘云;李仪;贺超奇;武忍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带蒂肝癌属于原发性肝癌巨块型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肿瘤带蒂向肝外生长,发病率占原发性肝癌的0.3%~2.4%[1],此型肝癌少见,国内仅有数例个案报道.作者总结10例,为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今予以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君武;黄亮;严以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急性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毒鼠强急性中毒38例,并与既往常规治疗的26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具有特效解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松岳;潘樟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提高对低钾麻痹诊断及治疗的再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36例低钾麻痹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136例中甲亢35例,缺钾和缺镁同时存在6例,双下肢瘫56例,四肢瘫68例,代偿性酸中毒73例,CK、CK-MB升高88例,心电图低钾改变93例,全部病例治愈.结论测定血清酶对评价心肌和肌肉损伤及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认为凡以发作性肌无力而就诊的病例,如有高代谢症状,应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口服补钾,适当补镁是常用的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国校;潘光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出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当时称为不明原因肺炎)以来,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该病迅速传播.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且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目前,SARS的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不排除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SARS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作者:陈华忠;白雪玲;阮冰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