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王信富;童波;孟利伟;唐黎明;徐关根

关键词:胆漏, 原因及防治, 现报道如下, 肝胆外科, 管切开, 专业, 预防, 引流, 收集, 方法
摘要:T管引流为肝胆外科专业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特别对胆管切开后胆漏的预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T管拔除后的胆漏也并不少见,本文收集我院1986年1月~2001年12月拔T管后胆漏26例对其产生原因及防治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回肠末端肠壁增厚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对诊断伤寒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由于伤寒菌株的变异、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人群免疫力的提高,增加了早期诊断伤寒的困难性.我院1994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伤寒病人180例,在人院前、后作B超腹部回盲部探查,其中回盲部肠壁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3mm,及其周围淋巴结肿大156例,占86%.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伟林;朱秀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应激反应及术后排痰的影响

    合理的全麻诱导用药及轻柔的插管操作可使插管应激反应得到有效的调控.然而在麻醉苏醒期,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在拔管前应激反应调控却不尽人意,本文就利多卡因雾化吸人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应激反应及术后排痰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杨金凤;申芳松;王明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与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病人88例(96眼),随机分为A组41例(42跟),B组47例(54眼).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后A组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B组行自体球结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情况,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术后12个月胬肉复发率A组(11.9%)明显低于B组(22.22%,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作者:许慧文;范大军;雷文生;王少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阑尾周围脓肿216例治疗体会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致.除具备阑尾炎的特征外,可出现压痛性包块、全身感染性中毒、肠梗阻等症状.常规采取保守治疗或穿刺引流,待症状改善后行二期手术(一般在3个月左右).

    作者:许士田;郭志晨;潘英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17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处理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本文对117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旨在找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张舜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我院于2000年6月~2001年7月先后为23例冠心病人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池佩新;梁亚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5例男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男性乳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80年4月至2001年4月间,共收治男性乳腺癌1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伟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是病毒DNA多聚酶活性的抑制剂,也是病毒DNA合成的终止剂.本文通过肝纤维化血清4项变化,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丁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重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状况.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时域分析(HR、SDNN、Index、SDANN、rMSSD、PNN50)、频域分析(能量谱)等各项指标对115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和117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者的24小时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P<0.01).结论高血压心肌重构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作者:陈馨亮;陈晓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吻合器法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随着对中低位直肠癌的病理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中低位直肠癌的肛门保留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临床上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已逐步推广应用,高技术的吻合器问世使保肛手术变得更易.笔者从1996年8月~2002年1月采用一次性双吻合器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58例,结果非常满意.

    作者:毛大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残胃贲门癌的诊治(附21例报告)

    目的研究残胃贲门癌发病规律及探讨外科术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6年至2001年残胃贲门癌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残胃贲门癌21例,18例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BillrothⅡ式术后16例,Billroth Ⅰ式2例.本组21例残胃贲门癌中,1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残胃贲门部切除,食管余胃吻合术.拒绝手术1例.1例术中见腹腔广泛转移行活检术.1例行空肠造瘘术.全组无近期死亡,18例残胃贲门癌切除病人术后进食情况及生存质量均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患者应终身定期随访,以期较早发现残胃贲门癌.绝大多数残胃贲门癌需行残胃及吻合口全部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作者:郑亮承;董光同;孙成超;谢德耀;蒋成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在结外淋巴瘤中,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所占比例高.发病情况各家报道不一,约占胃恶性肿瘤3%~5%[1].其中绝大部分为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但在组织形态、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各方面均与淋巴结发生的淋巴瘤不同.

    作者:沈亦麟;费蓓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9例分析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而钻孔引流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满意,但也存在少数病人术后发生急性颅内血肿须再次手术.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0年12月期间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病CSDH共212例,其中9例术后发急性颅内血肿,现分析如下.

    作者:阮立新;吴道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告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后,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不但不能使其原有症状及体征缓解反而加重,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本文就两院自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间收治的1848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手术后9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作者:金玉贵;张涛;王贵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波开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为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但按常规方法治疗容易复发.我院2001年12月~2002年6月采用微波开窗技术对16例耳廓假性囊肿病例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转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体颅骨外板移植修复外伤性颅骨缺损

    我院自1991年起应用自体颅骨外板游离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全部男性,年龄6~41岁,均为脑外伤经开颅探查、去骨瓣减压术后遗留的颅骨缺损,部位为前额部和眶额部.缺损大面积6cm×9cm,小为3cm×3.5cm.

    作者:陈华庆;徐靖宏;徐坚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饮食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常因饮食不当致吸人性肺炎,严重者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我院对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及家属予饮食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切口脂肪液化37例临床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我院1997年6月~2001年6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9例,其中37例经过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江华;童晓春;黄关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50例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出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以往常用H2受体阻滞剂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H2受体阻滞剂抑酸作用较弱,对一些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疗效差.近年来,各种质子泵抑制剂相继问世,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更加显著[1].

    作者:丁秋龙;徐亦益;陈平;陈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电凝钩在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我院应用微小切口(2.5~3cm)胆囊切除术96例,术中将电凝钩、平头电凝棒、带冷光源S形窄小拉钩、两用细管吸引器同时使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宗龙;金春荣;张忠跃;沈金银;刘德强;戴诚达;张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