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杭琪;潘孙雷;池菊芳;项美香;郭航远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产妇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官腔填塞纱布止血,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两组均使用缩宫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填塞物留置时间、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24h WBC,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月经情况、宫腔粘连情况及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填塞物留置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术后24h WBC均少于对照组,术中输血比例、子宫切除率及术后24h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42d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6个月月经量减少发生率、官腔粘连发生率及卵巢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及产后24h的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和术后24h发热率,且不影响术后产妇子宫复旧及卵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巧李;赵小伟;吴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CST)、黄斑容积(CV)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CAT),术后记录其佳矫正视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CST、CV、CAT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20±0.12,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为0.54±0.19,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V和CAT呈正相关(r=0.398和0.399,均P<0.01),与术前CST无相关性(r=0.074,P>0.05).结论 术前SD-OC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对白内障术后的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预估作用,可作为白内障术前准确评估黄斑部视网膜功能以及术后视力的重要方法.
作者:梁冠璐;刘健;吴震宇;徐洁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 238例,筛选出所有术后发生AKI的患者,以未发生AKI的患者为对照,按1:3配对.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共71例,发生率为2.2%.高龄(OR=1.055,95%CI:1.014~1.098)、BMI高(OR=1.384,95%CI:1.147~1.670)、高血压(0R=6.646,95%CI:3.251 ~13.587)、术前肾功能异常(OR=8.594,95% CI:2.934~25.168)、围术期输血(0R=4.458,95%CI:1.578~12.597)是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龄、高BMI、高血压、术前肾功能异常、围术期输血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应警惕发生AKI,做好预防措施.
作者:张虹;张宇;苏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 女,8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5个月”就诊,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5次/min,血压163/82mmHg,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5次/min,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6.04mmol/L,甘油三酯3.4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7mmol/L,载脂蛋白B1001.4g/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伴微量反流,二尖瓣少量反流,卵圆孔未闭.
作者:骆杭琪;潘孙雷;池菊芳;项美香;郭航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细梗香草皂苷(LC)和吉西他滨(GEM)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究LC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胰腺癌BxPC-3细胞时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C与GEM,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两种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联合作用指数(Cl).将细胞分为4组,A组(对照空白)、B组(GEM 1μmol/L)、C组(LC15μg/ml)和D组(GEM 1μmol/L+ LC 15μg/ml联合用药),培养后采用AnnexinV-FITC/PI法观察LC与GEM对BxPC-3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抗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抗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8~64μg/ml的LC及1.25~20μmol/L的GEM均对BxPC-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IC50分别为16.55μg/ml和1.27μmol/L.15μg/ml的LC与各个浓度的的GEM协同作用强,CI值为0.53~0.65.B、C、D组的早、晚期凋亡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D组与B、C组的早期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组与A组比较,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B、C、D组与A组比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结论 LC有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GEM联合作用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3表达,分解PARP,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于贤金;何亚红;张筱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足底筋膜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尚无根治办法,已证实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足底筋膜炎确有疗效,ESWT治疗骨与肌组织疾病历史并不长,是一种新兴的介于药物和手术之间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无手术相关风险.ESWT治疗老年人足底筋膜炎具有无创、有效且患者易耐受等特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本文就ESWT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基础与临床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丁莹;余波;杨荣;缪芸;吕晓;廉磊;李跃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2014年,“7·5”公交车燃烧事件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伤员救治中,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浙江省烧伤救治技术指导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医二院)烧伤科成了这场“战斗”的核心战场,19例重症烧伤患者都收治于此,半年后,这些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患者零死亡.这一事件,让浙医二院烧伤科名声大振,“成批重度烧伤患者零死亡”的生命奇迹,再次证明中国的烧伤医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而这背后,有一位专家,在浙医二院烧伤科的学科建设乃至整个浙江省烧伤外科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就是丁岳梁教授,故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说起.
作者:陆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学龄期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学龄期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按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百分比是否正常分为EOS增多组63例和EOS正常组45例,再将两组患儿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糖皮质激素(lCS)+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亚组.ICS+LABA亚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应用带口含器的储物罐吸入,每次1吸,2次/d.ICS+LTRA亚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应用带口含器的储物罐吸入,每次1吸,2次/d,并嚼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次,1次/d.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方案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儿童哮喘测试(C-ACT)评分、血清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IL-5水平、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无论用何种方案,治疗后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C-ACT评分、血清CysLTs、IL-5水平和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EOS增多组中ICS+LTRA亚组夜间哮喘评分、C-ACT评分、血清CysLTs、IL-5水平、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ICS+LABA亚组(均P<0.05).EOS正常组中两亚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外周血EOS增多的哮喘息儿,ICS+LTRA方案较ICS+LABA方案更有利于哮喘的控制;对于外周血EOS正常的患儿,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应用.
作者:顾丽英;唐华;陈洁;符佩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核因子-κB(NF-κB)和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和阿米洛利对髓核致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NF-κB和ASIC3表达的影响,探索NF-κB和ASIC3在髓核组织诱导神经根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阿米洛利组、PDTC组和阿米洛利组+PDTC组,每组16只.对照组在暴露L5DRG后直接缝合.模型组取出大鼠尾部的髓核组织置于暴露的L5DRG上,缝合切口.阿米洛利组和PDTC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2周内每天腹腔内注射20μg/kg阿米洛利和20μg/kg PDTC.阿米洛利+PDTC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术后2周内每天腹腔内注射20μg/kg阿米洛利和20μg/kg PDTC.对照组和模型组不进行药物干预.造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2、4、6、8、10、12d检测大鼠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ASIC3、NF-κB p65、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术后1、3、7、14d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DRG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水平,并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d时模型组中大鼠后足的PWT显著下降(P<0.01),术后14d模型组DRG中NF-κB p65和ASI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外周血和DRG中NO、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米洛利组、PDTC组和阿米洛利+PDTC组大鼠后足PWT在8d内下降,之后逐渐增加,术后10、12d大鼠后足PWT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1),术后14d DRG中NF-κB p65和ASI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外周血和DRG中NO、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NF-κB和ASIC3可相互影响,通过抑制NO及多种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减轻髓核组织对DRG的炎症损伤所致的痛觉过敏,减缓神经根性疼痛.
作者:朱杭;林士明;王栋;诸力;何永江;王坚;潘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肾小管性疾病,于1966年由Gitelman[1]首先报道,由编码远端肾小管噻嗪敏感的Na、Cl共同转运子(Na-Cl cotransportor,NCCT)的SLC 12A3基因突变导致[2].由于NCCT功能缺陷,造成远曲小管对Na+和Cl-重吸收缺陷,导致血容量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活,出现低血钾、高醛固酮、高肾素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症状.该类患者血容量偏低,多无高血压现象,常伴有低镁血症、低尿钙症等.目前确诊GS的金标准只有基因检测,但操作复杂,且检测成本较高.
作者:陈丽君;寿成珉;刘颖慧;任昉;邹晓慧;牟利军;牟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国内外诊断标准的差异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的孕妇911例.按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标准,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3.0mU/L的孕妇148例为国外标准组,TSH水平≤3.0mU/L的孕妇763例为对照组.按照2012年国内制定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建议各地区建立自己的孕妇TSH参考值,以本院TSH的95%上限即TSH >5.530mU/L的孕妇22例为国内标准组,TSH水平介于3.0~5.530mU/L的孕妇126例为中间组.比较国内标准组、国外标准组和中间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比较国内标准组、国外标准组、中间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患病率,比较TSH在HDCP、GDM、GMS 3组与正常组的高低.结果 国内标准组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为2.4%,国外标准组为16.2%,中间组为13.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国内标准组、国外标准组和中间组HDCP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国内标准组与对照组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患者TSH值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HDCP存在相关性,而与GMS关系不明显.按我国2012年标准诊断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过于谨慎,不利于孕期管理;按ATA标准诊断亚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期管理更加安全,有利于获得更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周庆调;郑建琼;胡雪艳;陈凌翔;许林敏;张红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对浙江地区经常食用的8种鱼类食管鱼刺异物的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取浙江地区经常食用的8种鱼类(鲈鱼、鳙鱼、黑鱼、鲫鱼、带鱼、扁鲳鱼、黄颡鱼和龙头鱼),经煮熟后随机取不同解剖部位的鱼刺(包括椎肋联合刺、肋骨尖刺及叉状刺)各20根,共160根.按鱼种类将鱼刺以任意方向随机置入猪食管中,然后行MSCT平扫,统计显示鱼刺数目,计算鱼刺异物检出率.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和大密度投影.所得图像由2位放射科中级以上职称医师进行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后进行统计.结果 除龙头鱼外的7种鱼各部位鱼刺在CT图像中均清晰显示,表现为条状高密度影.8种鱼鱼刺异物总检出率为76.9%.海鱼(带鱼、龙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为32.5%,其他6种淡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为9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淡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鱼和龙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是淡水鱼鱼刺异物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浙江地区居民常食用的淡水鱼鱼刺异物均可采用MSCT检出.而海鱼类鱼刺异物MSCT检出率偏低,在CT结果为阴性时仍需要结合更多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手段确诊.
作者:吴磊;赵沈阳;冯雨;刘万顼;杨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是一种具有多配体的跨膜信号转导受体.研究表明,RAGE在许多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与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预后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RAGE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璐璐;朱雪洁;朱雪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M2.5氧化应激对变应性哮喘气道上皮固有免疫调控因子表达的刺激作用.方法 将24只BALB/c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模型组、PM2.5轻度污染组、PM2.5重度污染组和正常对照组4组,每组6只.其中哮喘模型组、PM2.5轻度污染组和PM2.5重度污染组均利用含卵清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制造哮喘模型,成功后分别用卵清蛋白溶液、90μg/m3的PM2.5和雾化的1%卵清蛋白溶液、200μg/m3的PM2.5和雾化的1%卵清蛋白溶液进行激发.正常对照组注射不含卵清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激发方法同哮喘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和IFN-y水平并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PM2.5轻度污染组、PM2.5重度污染组小鼠IL-4、IL-5、IL-13和IFN-y水平均高于哮喘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M2.5重度污染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和IFN-y水平均高于PM2.5轻度污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小鼠气道上皮增厚程度逐渐加重,气道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水平也逐渐加重,气道分泌物及官腔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PM2.5可增加变应性哮喘发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气道自身的固有免疫调控因子实现的,且PM2.5浓度越高,该效应也越明显.
作者:鲍志坚;胡旭;沈晓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28例、卵巢畸胎瘤恶变患者7例及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前、术后及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后血清AFP、鳞癌抗原(SCC)、CA19-9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3个疗程后血清AFP、癌胚抗原(CEA)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差(复发+死亡)组与未复发组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是第3次化疗后未复发组血清AFP水平低于预后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SCC、CA19-9可作为手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AFP、CEA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治疗后(术后+化疗后)AFP的变化趋势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文娟;陆婕;许胜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小于胎龄儿(SGA)和大于胎龄儿(LGA)的高危因素,为今后孕期保健咨询和孕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募集693例孕妇及其子代716例,采用问卷方式收集父母年龄、身高、体重和孕期母亲情况等资料,新生儿出生时产科医师填写出生资料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产次、胎龄、出生体重、胎数、性别等.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将新生儿分为SGA 115例,AGA 330例,LGA 271例,比较分析与出生体重相关的因素.结果 3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早产/足月/过期例数、胎数和产次,父亲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患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胎龄别出生体重与父亲年龄、身高、体重、BMI,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新生儿性别和胎数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别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性别、胎数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父亲身高、孕期BMI,母亲年龄、身高、孕期BMI增量百分比、产前BMI和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胎龄别出生体重与母亲年龄、身高、孕期BMI增量百分比、产前BMI,父亲身高、BMI及产次、新生儿性别、胎数相关.合理控制孕期营养,避免孕母营养不良和体重增量过快,对婴儿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文霞;周清;杨志峰;邹朝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4例KD患儿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KD并发肠梗阻以呕吐、腹胀为主要表现,通过腹部立位×线片可诊断,根据肠梗阻类型可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结论 KD可引起胃肠道并发症,出现肠梗阻,其有可能成为KD首发症状.在收治肠梗阻患儿时,要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变化,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翁奉奉;王珍全;吴蓉洲;褚茂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关节镜下治疗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86例,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足-后踝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满意.
作者:贾飞飞;冯乐玲;杨爱玲;姚陆丰;贺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药物流产的孕周6~8周的妊娠期妇女497例,根据孕周大小分为孕6周组92例,孕7周组257例,孕8周组148例,比较3组患者的流产效果.结果 孕7周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孕6周组和孕8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6周组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孕7周组、孕8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和腹痛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孕7周进行药物流产不仅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的成功率,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应霄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家族史,都存在胰腺多发囊肿及两肾囊肿,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对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胰腺、肾脏等多个系统的肿瘤需考虑VHL综合征的可能,详细的病史及家族史、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必要的基因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王珍珍;沈玲燕;季新荣;毛鑫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