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明;徐刚
目的 观察序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间隔腹腔注射化疗(IPC)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效果.方法 回顾胃癌伴腹膜转移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序贯HIPEC间隔IPC的方法治疗2个周期,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例患者行1次HIPEC后拒绝再次治疗失访;余16例患者经2个周期序贯化疗后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9例.完全缓解患者出现肝多发转移1例,其余6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后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远端胃4例,全胃2例).结论 序贯HIPEC间隔IPC的方法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可为患者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较长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志平;殷永芳;张谋成;胡礼;杨斌;严志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利用蛋白质结合吲哚菁绿(ICG)可以发射荧光,且ICG只经胆汁排泄的特性,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胆道、肝脏肿瘤、肝段的ICG荧光造影以及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局限性和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陈炉良;陆才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IL-32 α作用于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后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转移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IL-32α处理24h后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的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Zeb1)、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MMP-2、MMP-9)mRNA与蛋白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均显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上调(均P<0.05);Vimentin、Zeb1、MMP-2及MMP-9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p-Jak2、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均呈IL-32 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STAT3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imentin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且荧光强度呈IL-32 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结论 IL-32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的EMT和侵袭转移,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冰震;王理富;吴文元;陈景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在化疗的基础上采用EGFR-TKI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单纯化疗方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ERA21-1)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1.1%,高于对照组的47.5%,疾病控制率(DCR)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ERA21-1以及CA 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和恶心、呕吐,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生存时间(O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TKI治疗NSCLC的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毒副反应小,且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戚赛春;毛亚;江明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蛋白盒转录因子3a(FoxO3a)在PCOS大鼠卵巢中的表达,探讨PCOS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1日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PCOS模型组(DHEA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DHEA组给予DHEA皮下注射,NC组给予等量芝麻油注射,两组持续给药20d.观察卵巢光镜下(HE染色)形态学改变;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HDL、LDL、TC和TG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大鼠卵巢中SIRT1、FoxO3a的表达;应用荧光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IRT1、FoxO3a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HEA组卵巢体积明显增大.镜下见多个囊性扩张的卵泡,多见闭锁卵泡,卵泡膜细胞细胞层局部凹凸不平,颗粒细胞层几乎消失不见.血清T、LDL、TG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DHEA组大鼠卵巢中SIRT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FoxO3a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组大鼠卵巢中SIRT1、FoxO3a mRNA水平显著高于NC组(均P<0.05).结论 SIRT1/FoxO3a信号通路在PCOS模型大鼠的病理过程中可能通过作用于局部卵泡微环境,调节颗粒细胞发挥作用.
作者:何轶然;张治芬;王芳;吴红艳;贾涔琳;魏双双;黄坚;卓广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JCI评审标准下异常事件上报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 380例住院患者与837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分JCI评审标准下异常事件上报系统应用前后两阶段进行研究,观察并比较JCI评审标准下异常事件上报系统应用前后医务人员的异常事件知晓率与主动上报率、异常事件发生上报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系统应用后,医务人员的异常事件知晓率与主动上报率均较系统应用前提高(99.16% vs 73.72%,93.07% vs 55.08%,均P<0.05),异常事件发生上报率与患者满意度均较系统应用前提高(5.53% vs 2.58%,98.63% vs 96.36%,均P<0.05).结论 基于JCI评审标准下构建的异常事件上报系统可提高医务人员上报异常情况的主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利于医院营造安全的医疗氛围.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探讨IRF3在皮肤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行瘢痕疙瘩切除手术的10例患者的术中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为研究材料,另择8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培养两者的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IRF3 mRNA、蛋白表达水平,转染siRNAs-IRF3后IRF3蛋白水平;检测TGF-β1诱导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l)、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Ⅰ型胶原与TGF-β受体Ⅰ、Ⅱ,及TGF-β1信号通路调节蛋白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结果 IRF3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下调IRF3的表达,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抑制collagen Ⅰ、a-SMA的表达,同时抑制TGF-β1诱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Ⅰ、Ⅱ的表达.下调ⅠRF3的表达亦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结论 IRF3表达下调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表达.IRF3或为治疗瘢痕疙瘩新的靶点.
作者:张谊;洪炜龙;徐云升;李智铭;张璃;林孝华;张启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联合三维断层超声显像(TUI)和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对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 7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三维超声联合TUI和VCl技术辅助检查,观察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17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中经术前三维超声联合TUI和VCI技术检查即诊断为回盲部憩室炎15例,诊断准确率88.24%;其中诊断为盲肠或升结肠憩室炎6例,回肠憩室炎9例.结论 三维超声联合TUI和VCI技术对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准确率高,价值大,或可作为临床诊断回盲部憩室炎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金家华;徐飞;袁彩娣;沈茂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35例(血液透析组)和体检的正常成人41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右心室前、下、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肌的收缩期组织速度和位移,以及舒张早、晚期组织速度.比较两组受检者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并分析血液透析组患者右心室壁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血液透析组患者大部分右心室壁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侧壁基底段收缩期组织速度与左心室心输出量相关性较强(r=0.31,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28X+ 4.76;下壁中段收缩期组织位移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相关性较强(r=0.25,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37X+ 10.02.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对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有一定影响,同时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可反映左心室整体心功能.
作者:高继康;梅旭烽;沈军;庄国华;张云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临床研究发现,缺硒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免疫反应异常和炎症因子释放增多等途径引起或加重肾脏疾病.本文对硒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硒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夏明;徐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其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NICU(1 106例)与普通新生儿病房(1 757例)患儿临床资料、AABR检查结果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终诊断结果.比较NICU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AABR检查结果、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发生情况,分析患儿发生SNHL的危险因素.结果 NICU患儿AABR检查未通过率高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6.78% vs 3.93%,P<0.05),SNHL发病率亦高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3.98% vs 1.88%,P<0.05).宫内窘迫、1min APGAR评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机械通气≥5d、颅内感染、脓毒症均为患儿发生SNH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ICU患儿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对存在听力损伤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如AABR检查未通过需高度重视并密切随访,以早期干预降低致残率.
作者:张新钢;许会卿;张永波;杨锡儿;丁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的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不明原因的妊娠期肝功能损害孕妇203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常规产检的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首次测得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y-谷氨酰基转肽酶(y-GT)水平等],比较两组临床资料(BMI、受教育程度、是否被动吸烟、是否多胎妊娠、是否常年居于本地、是否为流动人口、既往产次等),并分析不明原因的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孕妇入院时首次测得的ALT、AST、TBil、y-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孕妇BMI、被动吸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受教育程度、是否多胎妊娠、是否常年居于本地、是否流动人口、既往产次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BMI、被动吸烟是不明原因的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不明原因的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可能与高BMI、被动吸烟有关,因此做好孕前及孕期体重管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预防风险.
作者:陈思翰;朱彩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信再教育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至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20例分为两组,剔除未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例,纳入分析患者604例,其中对照组301例(给予口头、纸质宣教),实验组303例(给予口头、纸质宣教和微信平台宣教).检查当天对每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及术后满意度,检查时对肠道清洁度进行渥太华量表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微信是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再教育的良好平台,患者乐于接受,宣教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适合推广.
作者:叶媛媛;吴蕾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行MHD患者96例,另择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均行骨密度(T值)检查,T值≤-2.5为骨质疏松.比较M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MHD患者骨密度检查结果.结果 MHD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MHD患者中,女性患者骨密度低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骨密度较健康成人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性别、糖尿病病因会影响MHD患者骨密度水平.
作者:王超超;林永强;赵润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文献挖掘与信息可视化方法,通过分析1986至2017年全球肝硬化护理研究文献,梳理肝硬化护理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我国临床肝硬化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将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信息分析,从而对肝硬化护理研究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1986至2017年间共33个国家或地区的684位研究者,在42门学科的96种期刊上面发表了共156篇肝硬化护理研究文献,“疾病管理”、“危险因素”和“生活质量”是肝硬化护理研究的热点.其中,美国的研究实力遥遥领先,亚洲在肝硬化护理研究领域亦占有一席之地.其次,跨地域、跨专业的研究明显不足,研究多以同一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内部合作为主.《Gastroenterology Nursing》是肝硬化护理研究发文的主要期刊.结论 肝硬化护理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肝硬化护理研究实力尚处在萌芽阶段,需要政府或研究机构加大扶持力度,探索与国际接轨且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硬化护理模式,并促进研究成果的国际认可.
作者:过丽珍;田君;卢根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肝硬化大鼠联合门静脉结扎与原位肝脏劈离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模型,探讨ALPPS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50只肝硬化SD大鼠行ALPPS,选择性结扎大鼠右叶、尾叶、左外叶、左内叶门静脉分支,保留中叶及乳头叶血供,行肝中叶及左内叶肝实质劈离,大鼠以术后存活7d以上视为建模成功.结果 50只肝硬化建模大鼠,ALPPS术后存活40只,手术时间(26.75±12.15)min;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前麻醉过深,术中失血、膈肌穿孔、下腔静脉损伤、肝静脉分支损伤,术后肝功能衰竭、胆瘘、腹腔感染;存活大鼠7d后处死可见肝右中叶明显增大.肝硬化大鼠ALPPS建模成功率为80.0%.结论 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上行ALPPS是安全可行的,可增大术后肝脏剩余体积.
作者:肖遵强;黄静;于茜;张孔亮;熊超杰;陆才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肿瘤中常见的类型,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至左、右肝管起始部之间的黏膜上皮癌.其发生部位靠近肝门且与肝门部结构关系密切,以及容易侵犯周围血管等特点大大地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且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预后差,肝功能衰竭和感染常为其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对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如何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如何在减少肝脏损伤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RO切除,是临床外科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程晋坤;谢琴芬;郑树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CRF)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至7月收治的30例喉癌患者作为观察组,2016年1至7月收治的30例喉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采用Piper疲乏评分进行患者术后CRF程度评定,于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出院当天分别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RF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当天CRF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CRF程度均较术后第1天改善(均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减轻喉癌患者术后CRF,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叶秀珍;王兰;李丽;胡海琴;毛娟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要开刀,必麻醉!一台成功的外科手术,除了需要主刀外科医生的精湛技术、手术护士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外,离不开麻醉科医师的保驾护航.但150多年前,麻醉学尚未萌牙,医学界对患者手术疼痛的控制却一筹莫展.为做手术,把患者敲昏,把患者灌醉,把患者受伤的肢体放在冰天雪地中冷冻,用带子勒紧肢体使其变得麻木……这些现在看起来可笑的方式在麻醉发展史上却真实存在过.
作者:李媚;马雯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静脉抽血次数对Hb水平与其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54例MHD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患者分为2015年组和2016年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Hb水平,年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用量、铁剂用量、C反应蛋白(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白蛋白(ALB)、spKt/V,年均Hb水平与达标率.结果 2016年组患者静脉抽血次数与量均高于2015年组.两组患者基础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均CHO细胞、铁剂用量、CRP、PTH、ALB、spKt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组患者年均Hb水平与达标率均高于2015年组[(115.34±9.34)g/L vs(111.12±10.16)g/L,56.21% vs 51.18%,均P<0.05].结论 MHD患者静脉抽血次数增加并未降低患者Hb水平与达标率;适当增加Hb检测次数,及时根据患者Hb水平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或可提高患者HGB水平与达标率.
作者:车伟伟;赵德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