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浪;庄小艺;周炳同;温莉虹
目的 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硝普钠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建立兔软骨细胞体系,分别用白芦藜醇、尼克酰胺及不同浓度ABPS(200、300、400μg/ml)处理经硝普钠诱导凋亡后的P3代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信息沉默因子1(Sirt1)、p53和Bax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硝普钠组比较,白芦藜醇组、ABPS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尼克酰胺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与ABPS 200μg/ml组比较,ABPS 300μg/ml组及ABPS 400μg/ml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均P<0.05).ABPS可上调抗凋亡基因NAMPT、Sirt1 mRNA表达,同时使凋亡基因p53、Bax mRNA表达下调,并且浓度300μg/ml时效果明显.结论 ABPS可能通过激活NAMPT、Sirt1来抑制p38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基因p53,对软骨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
作者:周叶;高越;王晓楠;朱立;厉蓓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室外运动与骨代谢标志物(BMMs)、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对512例老年男性室外运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室外运动情况分为坚持组435例和未坚持组77例.比较两组BMMs和BMD水平的差异.分析老年男性未坚持室外运动的原因.结果 与未坚持室外运动老年男性相比,坚持室外运动老年男性的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和总l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均较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股骨颈BMD和股骨总髋部BMD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7例未坚持室外运动的老年男性中,常见的是因腰腿痛、视力不好等原因而难以外出行走,其次是不喜欢运动,第3是喜欢在家上网、看报纸.结论 坚持室外运动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男性的骨转换水平,提高其血清25(OH)D水平,延缓其髋部骨质丢失.
作者:钱素凤;吴惠英;边平达;陈锦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STOP-Bang问卷在基层医院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作用.方法 选取COPD可疑合并OSAHS的患者230例,用STOP-Bang问卷评分,并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睡眠.使用Kappa检验评价STOP-Bang问卷评分和PS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根据呼吸暂停指数(AHI)结果将230例患者分为OSAHS组171例和非OSAHS组59例.STOP-Bang问卷评分结果与PSG监测结果符合率为82.17%.以STOP-Bang问卷评分≥3分为诊断界值,以AHI≥5次/h、AHI≥15次/h、≥30次/h为金标准,灵敏度分别为89.53%、95.74%、98.02%,特异度分别为46.15%、35.96%、27.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53%、70.31%和51.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37%,84.21%和94.74%.当AHI≥5次/h时,AUC为0.881.结论 STOP-Bang问卷可用于筛查COPD合并OSAHS患者,该量表评价实施简单,灵敏度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陆华东;施富强;沈国娣;周佳;王刚;王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评估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59例(60眼)患者,分为睫状体脱离组43例(44眼)及睫状体分离组16例(16眼).给予药物保守治疗1个月,睫状体部分复位者,继续药物治疗.睫状体未复位者采取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结果 睫状体脱离组药物治疗1个月时,睫状体复位率84.1%,药物治疗终睫状体复位率88.6%.对未复位者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4例(4眼)1次手术复位,1例(1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终复位率100.0%.睫状体分离组药物治疗1个月时,睫状体复位率18.8%,于第5周失访1例患者.对未复位者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11例(11眼)1次手术复位,1例(1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终复位率100.0%.结论 钝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临床上可首选药物治疗.钝挫伤性睫状体分离患者,分离范围<60°者,可试行药物治疗,分离范围≥60°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徐文荣;蒋云海;肖丽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二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宫腔镜下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成功重建宫腔形态的患者60例,术后予3个周期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后行宫腔镜二次探查为治疗组,未行宫腔镜二次探查为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量、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 术后3个月治疗组月经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40.0%,对照组妊娠率为20.0%.治疗组中度粘连者复粘率为15.8%,重度粘连者复粘率为45.5%.结论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复发率高,术后宫腔镜二次探查可以评估宫腔恢复情况,发现粘连及早分离,而且宫腔镜直视下取环可减少内膜损伤,改善术后月经情况及宫腔情况,提高妊娠率.
作者:毛艳芬;王联欢;刘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与细菌培养法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妊娠晚期GBS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961例孕妇,于孕35~37周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处及肛周分泌物,同时行FQ-PCR法与细菌培养法检测GBS,比较2种方法的检验效能,并根据细菌培养的药敏结果对GBS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种检测方法总体GBS检出率为10.7%(103/961),其中FQ-PCR法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P<0.05).以FQ-PCR法联合细菌培养法为金标准,FQ-PCR法检测的灵敏度优于细菌培养法(P<0.05).33株GBS菌株对青霉素G、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克林霉素、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氯洁霉素及四环素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0.0%、0.0%、0.0%、0.0%、0.0%、0.0%、24.3%、12.1%、30.3%、33.3%、39.4%、54.5%、63.7%.结论 FQ-PCR检测方法快速、准确、敏感,可用于GBS的产前筛查,妊娠晚期孕妇感染GBS对青霉素G、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率高.
作者:杨洁;陈海迎;郑建琼;陈晶晶;黄志琼;朱雪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测定,比较小气道功能的变化以及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与肺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哮喘缓解期第一秒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均高于发作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和肺功能正常组在年龄、规律吸入激素疗程、过敏性鼻炎病史、特异性皮炎病史、哮喘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患儿的病程长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哮喘严重程度重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哮喘重度风险是功能正常组的4.127倍(95%CI:1.755~9.707,P<0.05).结论 缓解期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指标仍有异常,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用于缓解期哮喘病情的评估.
作者:陈俊松;李敏;汤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中子宫蜕膜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变化及子宫平滑肌细胞前列腺素E受体(EP)的表达分布,探讨PGE2/EP系统在RSA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37例RSA患者作为RSA组和48例人工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和子宫平滑肌细胞中E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蜕膜组织中PGE2和子宫平滑肌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水平,利用Fluo-3 AM绿色荧光染料检测子宫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结果 RSA组蜕膜组织中COX-2、mPGES和PGE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A组子宫平滑肌细胞中EP1和EP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EP2、cAM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A组子宫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蜕膜组织PGE2的合成增加和平滑肌细胞EP受体分布异常可促使子宫的异常收缩而导致RSA.
作者:李旭升;洪丽霞;金庆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D4+、CD8+T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46例接受辅助放疗的Ⅱ~ ⅢN期NSCLC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间质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评估T淋巴细胞表达对NSCLC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NSCLC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分期与总生存时间相关(均P<0.05);肿瘤及间质组织中CD4及CD8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均P >0.05);肿瘤组织及间质组织高表达CD4者3年总生存率为52.94%、50.00%,间质组织高表达CD8者3年总生存率为61.11%,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CD4高表达者的HR为0.048(P<0.01),是NSCLC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高表达CD4+T淋巴细胞可作为NSCLC术后患者是否选择辅助放疗的免疫标志物,肿瘤高表达CD4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胡静;郑璐;张欢乐;张三典;陆妙珍;徐国栋;李旎;叶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择过敏性哮喘患儿40例(哮喘组)和体检儿童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Notch4、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 γt)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7水平.过敏性哮喘患儿Notch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Th17细胞比例、RORγt mRNA表达水平和IL-17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组Th17细胞比例、Notch1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儿童Notch4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Notch1 mRNA表达水平与Th,7细胞比例、RORγtmRNA表达水平、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0、0.555和0.636,均P<0.01).结论 Th17细胞在过敏性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Notch1可能通过影响Th17表达参与过敏性哮喘的病理过程.
作者:盛安群;钱燕;李昌崇;张雪雅;翁翠叶;张维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对绝经后妇女中宫颈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和高危型HPV(HR-HPV) DNA联合筛查的绝经后妇女1 032例,任一结果阳性均行HPV E6/E7 mRNA检测及阴道镜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TCT及HR-HPV DNA比较,分析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病理分级HSIL以上(HSIL+)的价值,并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HPV E6/E7 mRNA表达量.结果 TCT诊断HSI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HPV E6/E7 mR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HPV DNA诊断HSIL+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HPVE6/E7 mR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特异度明显低于HPV E6/E7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检测方法中HPV E6/E7 mRNA的特异度高.不同病理分级患者HPV E6/E7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级与HPV E6/E7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01,P<0.01).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筛查及预测HSIL+的风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静;徐小敏;兰香;周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CSP接受UACE的患者71例,分析其UACE前后的超声表现及超声下清宫术后动态随访情况.结果 UACE前超声诊断示瘢痕处孕囊部分突入型31例,瘢痕处孕囊完全突入型33例,瘢痕处包块型7例,瘢痕处肌层菲薄且血流丰富,为低阻力血流频谱.UACE后3~6d超声示63例瘢痕处未见血流信号,8例见点状血流信号.UACE后所有患者行超声引导清宫术,其中4例又行手术治疗,随访3~5个月内包块均消失,35~50d内月经恢复.结论 超声不但可以早期准确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及其分型,还可有效评估UACE后的疗效,实时指导清宫术及进行术后动态观察,能有效避免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子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苗立友;徐文健;张蕾;查文;王咏梅;曹荔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观察6例EHE患者的临床及组织形态学特点,并随访.结果 镜下,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实性增生或小巢状、条索状、不规则状分布于透明变或黏液样变的间质中,形成裂隙样结构.肿瘤细胞胞质较丰富,呈弱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见胞质内空泡形成.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0~1个/10HPF,1例见小片坏死.所有患者弥漫强表达2项或以上血管内皮标记,1例TFE3弥漫强表达,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确认Xp11.2染色体TFE3相关基因异位.初诊时2例为多发病灶,1例伴有淋巴结累及.5例手术治疗,1例对症治疗.随访6~48个月,2例20~42个月后复发,所有患者带瘤或无瘤生存.结论 EHE是少见的恶性血管肿瘤,极易误诊或漏诊.熟悉临床及组织形态学特点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朴正华;张慧芝;周新成;沈晓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内侧小钢板辅助技术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闭合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62~81(69.2±16.2)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内侧小钢板辅助技术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术后3d、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肩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0ml,平均住院日15d.无一例发生术中损伤肱骨内侧血管.本组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有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术后6个月失访,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随访时间4~27(15.0±6.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5(2.8±0.9)个月,无一例出现肱骨内翻畸形或内固定失败.根据Neer评分,疗效优12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 前内侧小钢板辅助技术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可以有效获得老年肱骨内侧稳定性,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证实.
作者:郑炜;李阳;陈建文;邹善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残端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分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0例宫颈锥切术后随访中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患者行HPVE6/E7 mRNA和高危型HPV(HR-HPV) DNA检测,结合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与HR-HPV DNA检测相比较,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ASC-US患者分流诊断的价值.结果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低于HR-HPVDNA检测阳性率(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和CIN Ⅲ+级者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高于CINⅡ-级和CINⅢ-级者(均P<0.05).HPV E6/E7 mR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0.80、0.90、0.79、0.91和86.9%;HR-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0.82、0.49、0.43、0.85和59.4%.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均高于HR-HPVDNA检测(均P<0.05).宫颈病变级别高的患者HPV E6/E7 mRNA拷贝数明显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658,P<0.01).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ASC-US患者的残留/复发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作为术后ASC-US患者分流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飞芳;叶丽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为主,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增殖的能力和对损伤细胞的修复功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且取材方便,是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BMSCs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旨在概述BMSCs在慢性胰腺炎研究中的进展及不足,证实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新方法之一.
作者:张利昉;叶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程序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KP的老年OVCF患者,围术期进行程序护理,能明显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美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教育视频用于子宫全切除术后焦虑状态的临床效果,明确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的原因.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且术后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频组(观看科普视频)53例、手册组(阅读科普手册)53例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52例,比较术后1、3个月的干预效果.结果 术后1、3个月视频组和手册组患者的子宫相关知识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术后3个月视频组患者的子宫相关知识正确率显著高于手册组.术后1、3个月视频组和手册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分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且视频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手册组(均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3个月子宫相关功能的正确观念和绝经是影响术后焦虑状态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视频教育的有效性明显优于传统文本教育,对子宫功能的错误观念可能是导致患者子宫全切除术后出现焦虑状态的主要原因.
作者:卢莎;牛诤;刘晓阳;张治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370例,分析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栓塞、组织学类型和术前是否化疗等9项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0例宫颈癌患者中,4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2.4%.肿瘤的转移部位以闭孔区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高,分别为69.6%和4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关联(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6.573,95% CI:1.073~4.286,P<0.05)、浸润深度(OR=3.442,95%CI:1.713 ~ 6.915,P<0.01)、宫旁浸润(OR=7.171,95%CI:1.781 ~4.241,P<0.01)和脉管栓塞(OR=6.001,95%CI:3.137~7.482,P<0.0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苍南地区前列腺癌(PCa)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至2016年PCa患者64例(PCa组)和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2例(BPH组)作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p16表达情况;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2016年患者尿液中高危型HPV,电镜观测部分患者活检新鲜组织标本.结果 PCa组石蜡标本中HPV16/18和p16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尿液中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10例PCa新鲜组织标本中4例可见病毒样颗粒,7例BPH新鲜组织标本均未见病毒样颗粒.结论 本地区PCa患者HPV16/18的感染率高于BPH患者,HPV16/18的感染可能是本地区PCa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黄兆浪;庄小艺;周炳同;温莉虹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