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赵伟;吴承龙;谢建平;肖桂荣;钟芳芳
目的 观察体外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组分为3组:1、5、10mmol/L 5-氨基酮戊酸溶液分别与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接受激光照射20min,即T1、T2、T3组;对照组分为3组:C1组为不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不接受照射,C2组为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不接受照射,C3组为不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接受照射.采用菌落计数法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的抑制作用.结果 7株中型无绿藻3个对照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两两比较,C2组菌落计数均明显低于C1组、C3组(均P<0.05).3个实验组每株中型无绿藻生长均受到抑制,与C2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有3株中型无绿藻(O22a、O22c、O22d)3个实验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4株中型无绿藻(O22b、O22e、O22f、O22g)3个实验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C2组为参照,计算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处理后中型无绿藻菌生长总的受抑制率,T1、T2和T3组分别为(59.09±10.27)%、(70.44±11.01)%和(70.90±7.12)%,合并后总的受抑制率为41.78%~87.82%,平均为(66.81±10.94)%.T1、T2和T3组中型无绿藻菌生长总的受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T2、T3组中型无绿藻生长受抑制率均明显高于T1组(P<0.05),T2与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5-氨基酮戊酸溶液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刘泽虎;钟燕;智慧林;桑波;李秋萍;吕闻闻;夏修蛟;沈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TRIM)1、occludin、ZO-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TRIM1、occludin、ZO-1表达,分析TRIM1与occludin、ZO-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TRIM1、occludin、ZO-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TRIM1表达升高,occludin、ZO-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肠癌组织中TRIM1表达与occludin、ZO-1表达均呈负相关(rs=-0.420、-0.343,均P<0.05).结肠癌组织中TRIM1、occludin、ZO-1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T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均无关(均P>0.05).经生存分析,TRIM1高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TRIM1低表达者(P<0.05),occludin高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occludin低表达者(P<0.05),ZO-1高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ZO-1低表达者(P<0.05).TRIM1高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74,95%CI:1.04~5.44,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TRIM1表达升高,且与occludin、ZO-1表达呈负相关;3项指标均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T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其中TRIM1高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纪伟平;卢明东;黄颖鹏;王娟;杨向群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发生医院感染且分离培养到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8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患者(≥60岁,45例)与非老年患者(<60岁,42例)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科室分布、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操作、合并基础疾病、临床感染指标、疾病转归等.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住院时间、替加环素耐药前各类抗生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老年组脑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合并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感染期间老年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低值、末次测量值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两组患者疾病转归比较,非老年组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可能与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操作有关;应重视合并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生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作者:田福;刘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02例脑胶质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5年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WHO分级Ⅲ ~ Ⅳ级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脑胶质瘤组织(P<0.05).肿瘤全切除与否(HR=0.585,95%CI:0.353~0.969,P<0.05)、肿瘤直径(HR=1.970,95% CI:1.196~3.243,P<0.05)、WHO分级(HR=1.786,95%CI:1.110~2.874,P<0.05)、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HR=2.115,95% CI:1.223~3.656,P< 0.05)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其甲基化修饰是脑胶质瘤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杜权;董晓巧;俞文华;朱强;车志豪;王昊;杨定博;沈永锋;江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腹裂的诊治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腹裂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前B超检查明确诊断在孕18~24周.8例患儿中有1例病情复杂而放弃治疗,其余7例行Ⅰ期腹壁修复术.术后2个月,1例患儿因肺炎、呕吐导致窒息死亡;6例存活,无切口感染及裂开、肠坏死、腹壁疝等并发症,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结论 产前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腹裂,出生后行Ⅰ期腹壁修复术的疗效良好.
作者:王鹏;钭金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常规治疗+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与对照组(常规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各5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热退及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退热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徐仁斌;徐东燕;龚丹凤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非手术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常规调强放疗(C-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纳入10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应用Eclipse计划系统勾画大体肿瘤区[包括原发肿瘤靶区(GTVnx)、阳性淋巴结靶区(GTVnd)]、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PGTV)、计划靶区1(PTV1)]以及脊髓、心脏、肺等危及器官(OAR).分别设计SIB-IMRT与C-IMRT两个计划,其中SIB-IMRT计划PGTV和PTV1的总剂量分别为6 300、5 400cGy,C-IMRT计划PTV1的总剂量为6000cGy;两个计划各照射30次.在满足剂量约束条件和相关参数及权重优化后,利用剂量统计表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个计划的PGTV平均处方剂量及OAR剂量学差异.结果 SIB-IMRT计划PGTV平均剂量明显高于C-IMRT计划(P<0.05),脊髓、心脏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C-IMRT计划(均P<0.05);两个计划肺平均剂量及肺V30、V20、V5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C-IMRT比较,SIB-IMRT计划能提高非手术食管癌的肿瘤靶区剂量,明显减少脊髓、心脏平均剂量.
作者:邱恩毅;韩若臻;翁欣然;赵喜越;林权冰;金璋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髓鞘、轴突的保护作用以及CD4+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利用豚鼠脊髓匀浆皮下注射方法制作EAE模型,自造模日起SD大鼠腹腔注射60mg/kg沙利度胺或无菌溶剂,共15d;至免疫诱导的第20天统一处死.坚牢蓝(LFB)染色、甘氨酸银染色分别观察髓鞘、轴突的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D4+T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髓鞘脱失、轴突丢失均有所缓解,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应明显减轻;而外周血凋亡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T细胞比例及中枢浸润CD4+T细胞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减轻EAE大鼠髓鞘及轴突损伤,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赵伟;吴承龙;谢建平;肖桂荣;钟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6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前留置双J管2周93例(留置组),未留置双J管69例(未留置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尿管软镜鞘一次置入率、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 留置组有1例未成功置入输尿管软镜鞘,直接进镜碎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100.0%;术后发生感染2例.未留置组有17例未成功置入输尿管软镜鞘,4例进镜不成功(留置双J管2周后成功置入输尿管软镜鞘碎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4.2%;术后发生感染5例,输尿管穿孔1例,输尿管黏膜轻度撕裂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排石.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尿管软镜鞘一次置入率、医疗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留置双J管有助于输尿管软镜鞘的成功置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金水;徐小将;王颖斌;郑燕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蝇蛆病是由蝇类幼虫侵害人体所致,一般发生在贫困、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体眼、鼻、耳、胃肠、尿道、阴道、皮下及受伤创面等部位均可发生蝇蛆病,其中皮下蝇蛆病和眼蝇蛆病较为多见,创伤性蝇蛆病较为少见.本院收治了1例严重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的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德广;黄文勇;杨灵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当其代谢异常时,会在体内聚集,从而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hcy对PD的病情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就Hcy与P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龚文文;张如富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生理通气辅助下CT靶扫描对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阴影(fGGO)的显示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时发现的连续50例fGGO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确定病灶位置后,直接利用低剂量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512矩阵靶重建(B方案),并对病灶进行常规512矩阵高分辨率扫描(A方案)和生理通气辅助下靶扫描(C方案);比较3种扫描方案的参数.结果 总体诊断效能及病灶细节分辨能力的佳方案为C方案.A、B、C方案各感兴趣区CT值所在层面肺野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密度、病灶肺门侧、病灶层平均密度CT值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相对密度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通气辅助下CT靶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fGGO检出率,使细节显示更清晰.
作者:郑海澜;严志汉;郑永飞;张国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对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110例NSCLC患者(NSCLC组)、64例肺部良性病变(良性组)和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以及NSCLC患者化疗结束后1d的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同时参考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评估化疗效果,其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有效,病情稳定、病情进展为无效.结果 入院时NSCLC组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分别高于良性组、对照组(均P<0.05).化疗结束后1d,NSCLC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其中有效组与无效组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1d两组患者均有所降低,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诊断NSCLC的截断点为535.2ng/ml,灵敏度为0.82,特异度为0.80,其AUC及95% CI为0.821(0.784~0.867);△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即入院时与化疗结束后1d差值)评估化疗有效的截断点为109.8ng/ml,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81,其AUC及95%CI为0.846(0.801~0.896).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NSCLC诊断呈正相关(r=0.633,P<0.05);△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NSCLC化疗有效呈正相关(r=0.699,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骨膜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NSCLC患者化疗有效的标志之一.
作者:张建勇;敬秀清;孙铭强;袁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胎膜早破(>12h)291例(发生EONS 31例),健康对照147例.取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sICAM-1及suPAR水平.绘制ROC曲线,并分析sICAM-1、suPA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新生儿EONS的预测价值.结果 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娩出时脐带动脉血sICAM及s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胎膜早破时间>18h的新生儿脐动脉血sICAM及s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18h的新生儿(均P<0.05).发生EONS的胎膜早破新生儿脐动脉血sICAM及suPA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EONS者(均P<0.05).脐动脉血sICAM及suPAR水平预测EONS诊断阈值为349.50、12.01μg/L.以sICAM> 349.50μg/L与suPAR> 12.01μg/L(联合)对EONS进行预测,灵敏度为0.794,特异度为0.832,约登指数为0.626,阳性似然比为4.73,阴性似然比为0.25;其中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阴性似然比低于两者单独检测.结论 sICAM-1与suPA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EONS的辅助实验室指标,有助于EONS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傅潮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前治疗抑郁症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存在剂量及疗程不足、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频繁更换治疗方案、不能及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及治愈率.近年来,学者提出量化治疗有助于精确调整治疗方案,提倡对抗抑郁药物剂量、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药物耐受性、治疗依从性及安全性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治疗有效性,减少患者复发,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等.本文就抑郁症量化治疗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
作者:许旺旺;楼忠泽;侯言彬;王勇冲;季蕴辛;阮列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细胞凋亡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它对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免疫、新陈代谢以及非正常细胞的清除具有重要意义.Caspase是一种促使细胞凋亡的蛋白酶,在细胞凋亡机制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就对Caspase家族、Caspase级联反应系统以及Caspase蛋白分子调节作一综述.
作者:杨涛;费振海;钟兴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20例发热息儿、20例健康儿童血清8-OHDG水平,并进行比较.川崎病患儿发病第2周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损伤17例,冠状动脉正常43例,比较两者血清8-OHDG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8-OHDG水平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效能;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8-OHDG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发热患儿及健康儿童(均P<0.05),恢复期血清8-OHDG水平与发热患儿、健康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热患儿血清8-OHDG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上升(P<0.05).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P<0.05).血清WBC(OR=1.472,95%CI:1.023~2.118)、C反应蛋白(OR=1.080,95%CI:1.014~1.149)、8-OHDG水平(OR =1.534,95%CI:1.016~2.717)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因素.其中血清8-OHDG水平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截断值为35.40pg/ml,灵敏度为0.82,特异度为0.58,AUC为0.763.川崎病患儿血清8-OHDG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 血清8-OHDG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许海棠;荣星;何跃娥;仇慧仙;张松跃;任跃;褚茂平;吴蓉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肌电图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2次肌电图检测,项目包括远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肌肉的针电极(EMG)等.另选15例肌电图检测结果正常的在职护士及医生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肌电图检测结果及PHN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初次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带状疱疹患者指标异常≤1个18例(A组),2~3个20例(B组),≥4个12例(C组).3个月后再行肌电图检测,A组18例患者5项指标均正常,与与对照组DML、MCV、SCV、AM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20例患者EMG表现为正常,其中有18例患者DML、MCV、SCV、AMP出现轻度异常,2例患者DML、MCV、SCV、AMP处于临界状态;C组12例患者5项指标均明显异常;A、B、C组患者DML、MCV、SCV、AM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N问卷调查显示,A组基本无疼痛或麻木感,不影响日常生活,无痛苦表情;B组有轻微的疼痛或麻木感,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无痛苦表情;C组有明显的疼痛或麻木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表情痛苦.结论 肌电图检测可作为PHN的辅助检查之一,对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美君;徐龙生;黄玥;施广懿 刊期: 2018年第18期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创伤性脑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逐年下降,但仍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因严重并发症而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创伤性脑积水(PTH)作为创伤性脑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PTH研究,对PTH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作一述评,为今后PTH的临床决策、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小锋;王亚东;温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脂肪层下负压引流预防女性患者开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妇科开腹手术后采用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的137例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逐层缝合切口的9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脂肪液化率分别为0.0%和15.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对照组患者脂肪液化与其BMI、切口愈合时间有关(均P<0.05),与手术时间无关(P>0.05).结论 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预防脂肪液化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艳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