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飞;韩飞;谢锡绍;林君;殷晓红;张晓辉;陈江华
肝癌的消融治疗日趋成熟.微波治疗是肿瘤消融的一种重要方法.微波消融在治疗小肝癌的1、3、5年生存率与手术切除治疗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且微波消融对困难部位小肝癌治疗更具优越性,对于肝脏疑难结节的处理同样体现微创、准确、彻底的优点.另外,微波消融在其他脏器部位的应用,如肝血管瘤及脾脏肿瘤、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上也进入探索治疗阶段.
作者:莫经刚;冯一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Z-3-[(2,4-二甲基吡咯-5-烃基)亚甲基-2-吲哚满酮(SU5416)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l)后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模型组(MG组)、SU5416干预组(TG组)和正常对照组(CG组),每组30只.MG组及TG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5ml LPS(5mg/kg)建立小鼠ALl模型;CG组以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30min后,TG组小鼠即予腹腔注射0.5ml SU5416(50mg/kg),MG组和CG组小鼠则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于第7、14、28天分别处死3组小鼠各10只;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损伤改变;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VEGF、CD31表达水平.结果 MG组小鼠第7天肺损伤明显,肺呈纤维化改变,第28天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同一时间点,MG组及TG组小鼠肺损伤评分、羟脯氨酸水平、CD31及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G组小鼠上述指标均低于MG组(均P<0.05).结论 SU5416可减轻LPS诱导小鼠ALI后肺纤维化,其可能通过抑制VEGF、CD31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黄旭晴;徐长青;童岳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喷雾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21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定2处在瘢痕评分及临床表现上基本一致的病损,随机分入A、B组.A组病损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喷雾剂治疗,B组病损单纯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自治疗开始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病损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病损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100.00% vs 85.71%,P<0.05),瘢痕评分优于B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瘙痒评分高于B组(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喷雾剂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协同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丁架月;朱薛锋;庄初晨;厉月春;张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透明质酸钠凝胶(HA)术前内皮黏膜覆盖及术后创面隔离法在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7 000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HA分为实验组(3 652例)和对照组(3 348例).实验组于术中病灶切除前,在病灶区域的内皮黏膜上及对应区域的腹膜上充分涂抹HA;病灶切除后再于创面涂抹HA.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行手术,术中不应用H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实验组患者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组间比较,无论是初次手术还是再次手术、微创手术还是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初次手术患者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再次手术患者(均P<0.05),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患者(均P<0.05).结论 HA作为屏障制剂,在术前和术后分别于手术区域涂抹,能够有效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一红;程娅;林伟平;林慧敏;谢吉蓉;金芙蓉;陶俊贞;史春娟;李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8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R-21和Stat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分析miR-21和Stat3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21和Stat3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均P<0.05),且miR-21和Stat3 mRNA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631,P<0.05).Stat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9.17%(38/48).Stat3的高表达和肿瘤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miR-2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和宫颈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杨朝晖;章辉;顾华敏;范广民;曹学全;王四玲;卢洪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100A9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100A9重组腺病毒转染人宫颈鳞癌C-33A细胞,S100A9 siRNA转染人宫颈鳞癌Caski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2种细胞中S100A9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S100A9重组腺病毒后C-33A细胞中S100A9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C-33A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均P<0.05).转染S100A9 siRNA后Caski细胞中S100A9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siRNA组Caski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均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 S100A9与宫颈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相关.上调S100A9的蛋白表达,可促进C-33A细胞侵袭与转移的能力;下调S100A9的蛋白表达,可抑制Caski细胞侵袭与转移的能力.
作者:陈苗苗;张文文;王颖;朱雪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类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异常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其中融合基因(FGFR2、ROS1)、代谢相关基因突变(IDH1/2)及Wnt、Notch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而这些发现有望推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并引领精准靶向治疗.本文就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赖晓龙;陆才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透明约束保护手套在ICU患者安全保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0月收治的留置3种以上导管的ICU患者142例,将1至5月使用传统棉质约束手套的7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6至10月使用透明约束保护手套的71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透明约束保护手套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约束相关并发症,提高家属满意度,保障ICU患者安全.
作者:张美琪;徐笑月;步惠琴;贾利霞;张红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特殊部位肝癌患者58例,根据采取的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行腹腔镜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和对照组(29例,行经皮微波消融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有无新发现的肿瘤病灶、肿瘤病灶消融率、肿瘤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有5例患者在术中发现新的肿瘤病灶,而对照组患者未在术中新发现肿瘤病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消融率高于对照组(93.10% vs 75.86%,P<0.05),肿瘤再发率低于对照组(3.45% vs 13.79%,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34% vs 24.14%,P<0.05).结论 相较于经皮微波消融术,腹腔镜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肿瘤病灶消融率高,肿瘤再发率低,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进一步研究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智锋;潘江华;胡逸人;童晓春;金一帮;杨章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础腹膜溶质高转运特性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新置透析导管接受腹膜透析治疗,且基础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为高转运的患者290例,随访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止随访时间患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组患者249例,死亡组患者41例,病死率14.1%.死亡组患者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指数)、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模式治疗比例、随访期营养不良率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随访期超滤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3.368)、CCI指数高(HR=2.478)、CAPD模式治疗(HR=4.336)、随访期营养不良(HR=5.255)、随访期超滤量不足(HR=6.750)均是影响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表现不同的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存在差异,关注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或可降低其死亡风险.
作者:吴炜飞;韩飞;谢锡绍;林君;殷晓红;张晓辉;陈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2例B-ALL患儿(B-ALL组)与12例对照儿童(对照组)骨髓血中B淋巴细胞FGFR3基因表达水平;并以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界,将B-ALL组患儿分为FGFR3基因高表达组和FGFR3基因低表达组.比较FGFR3基因高表达组和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巢式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融合基因,比较不同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的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1.637±0.903 vs0.645±0.559,P<0.05).FGFR3基因高表达组与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性别、年龄、外周血WBC、肝脾有无肿大、有无髓外浸润、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等临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FGFR3基因高表达组患儿EFS率低于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49.97%vs 76.17%,P<0.05).B-ALL组患儿中,CD34+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D34-患儿(P<0.05),BCR/ABL+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CR/ABL-患儿(P<0.05).结论 FGFR3基因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辅助评价儿童B-ALL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静怡;周剑峰;裴仁治;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Sanger测序法和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19、21号外显子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SCLC患者肺部原发或转移癌标本102例,其中石蜡包埋组织75例,病理活检标本27例;采用Sanger测序法和ARMS法检测上述标本EGFR基因19、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ARMS法突变检出率为48.0%(49/102),高于Sanger测序法的32.3%(3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组织ARMS法突变检出率为57.1%(12/21),明显高于Sanger测序法的23.8%(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蜡包埋组织ARMS法和Sanger测序法突变检出率分别为49.3%(37/75)和34.7%(26/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68.0%高于男性患者的28.8%,未吸烟患者突变检出率65.5%高于吸烟患者的27.7%,腺癌患者突变检出率62.3%高于鳞癌患者的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EGFR基因19、21号外显子突变好发于女性、未吸烟患者和腺癌患者,Sanger测序法对大组织样本及未知突变检测更有优势,ARMS法对病理活检、微小样本及要求灵敏度高的样本检测更为适合,结合2种方法检测结果更为全面可靠.
作者:王建华;李纪鹏;金明威;李珊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AL基因对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1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应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大肠癌组织(40例)及相应癌旁组织(40例)中MAL 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M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L mRN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10.0%、20.0%)均低于其在癌旁组织(75.0%、85.0%)和正常大肠组织(100.0%、100.0%)中的表达阳性率(均P<0.05),而大肠癌组织中M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90.0%)均高于其在癌旁组织(40.0%)和正常大肠组织(0.0%)中的甲基化率(均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MAL基因或可作为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高潜力分子标志物.
作者:吴小昌;童国俊;谢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全球癌症中肺癌病死率第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因治疗手段有限,5年生存率低.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系统的逐渐认识,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免疫治疗中的肿瘤疫苗及免疫节点抑制剂在NSCLC当中有许多临床研究新近被报道.这些研究进展对于指导NSCLC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免疫节点抑制剂Nivolumab、Pembrolizumab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NSCLC的治疗.本文阐述新近的免疫治疗在NSCLC中的进展.
作者:吴颖芳;王懿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较佳给药方式.方法 予224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19例)患者经鼓室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B组(105例)患者经耳后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通过治疗30、60d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评判).结果 A组、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9.83%、60.00%,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60d500、1 000、2 000Hz纯音听阈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相对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林;唐世雄;张立涛;李吉;欧阳天斌;陈星;包卫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在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英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75位卫生信息管理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对其英语教学采取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模块,动态调整的多元分层模式.四个模块均设置A(高级)和B(基础)2个班级教学.结果 教学后听、说、读、写及总体分值较教学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教学后学习环境、学习资料、学习动力以及教学模式因素较教学前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学习动力和教学模式对于成绩的影响非常显著(P<0.01),但影响为明显的还是教学模式.结论 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教学确实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作者:楼璐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DN患者45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16周的有氧运动干预.观察比较运动疗法干预前后患者人体学指标[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FS)、上臂围(MAC)]、反映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Hb、转铁蛋白(TRF)]、与营养相关的指标[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素清除指数(KtN)]变化.结果 运动疗法干预后患者BMI、TFS、MAC、Alb、Hb、TRF、Kt/V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FBS、FINS、BUN、CRP、Homa-IR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 运动疗法可有效地提高ESDN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控制微炎症状态,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朱雪丽;宁云凤;王霄一;丁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四氢叶酸钙合剂含漱液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对甲氨蝶呤过量患者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探讨该类患者的较佳口腔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因甲氨蝶呤服用过量出现口腔溃疡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复方氧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四氢叶酸钙合剂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1周后口腔溃疡疗效.结果 口腔护理1周后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 vs 73.4%,P<0.05).结论 四氢叶酸钙合剂含漱液对甲氨蝶呤过量患者口腔溃疡疗效优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作者:魏亭亭;秦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是耳鸣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介绍fMRI检查的基本原理、优势及分类;阐述fMRI检查应用于耳鸣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包括耳鸣发生一般机制的研究、特性研究和精神心理机制的研究;并介绍fMRI检查在耳鸣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史嫣慧;徐娅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胰腺癌根治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选取特异度和灵敏度大的NLR为截点,将患者分为高、低NLR两组;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 根据ROC曲线,选取3.06为截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T、N分期、NLR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NLR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高NLR组患者和低NLR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6.2%、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术前高NLR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程俊峰;俞世安;郑樟栋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