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

李小慧;范恒;石拓;陈克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 中医药疗法, 刺五加注射液, 临床研究
摘要:1999年1月~2000年2月,笔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中医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辅以社会环境的良好影响,来培养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能满足学生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落实高校各项教育任务的前提.本文仅就中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障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探析如下.

    作者:倪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健脾法在五官科的临床应用举隅

    1 补中益气通耳闭万某,男,55岁,于1990年4月8日住院治疗.诉耳闭耳鸣二月余,近来症状加重.诊见耳闭耳鸣,伴有头昏头重,嗳气,腹胀便溏,短气,乏力,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检查:双耳外耳道通畅无分泌物,右侧鼓膜内陷,左侧鼓膜后下方穿孔.鼻粘膜淡红,下鼻甲肿胀,鼻腔未见脓性分泌物,鼻中膈呈C型弯曲,鼻窦表面无压痛.

    作者:蔡从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Beagle犬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及心电图脏器系数测定

    目的:观察Beagle犬血生化,血、尿常规,心电图,以及脏器系数的正常范围.方法:取犬桡静脉血测血生化,血、尿常规,Ⅱ导联测心电图,并测脏器系数.结果:分别获得了血生化,血、尿常规、心电图以及脏器系数的正常范围.此结果的得出,可为今后实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外感肺热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制治疗外感肺热咳嗽的纯中药制剂.方法:将204例外感肺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16%,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05).结论: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外感肺热咳嗽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毒副作用.

    作者:邢宏志;谭宗艾;杨吉忠;彭邦瑜;向荣;庞良泉;魏文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益肾抗衰片主要药效学研究

    益肾抗衰片临床用于肾亏、气血虚损诸症,笔者对其药效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提高正常小鼠在冰浴中游泳时间及常压缺氧时间;增加幼鼠胸腺和脾脏重量;增加小鼠血清溶菌酶和溶血素水平,提高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能增加小鼠外周血RBC+HB含量;对CY所致WBC降低有一定对抗作用;能改善氢化可的松所致肾阳虚小鼠体重下降、自发活动减少及提高冰浴游泳时间;使老龄大鼠SOD活力提高,LPO含量下降,有抗自由基损害作用.结论:益肾抗衰片有补气养血,益肾温阳,填精抗衰之功效.

    作者:李卫星;谭大琦;李秋华;姜楠;竺稽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志毅;周中元;魏丛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几点思考

    高等学校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供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档案材料.如何使档案由静态信息向动态信息转变,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

    作者:武红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于我院教育技术工作的几点思考

    1 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系指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资源的建立,强调一切教育与教学活动都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后辅导中的导引作用.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标志着全方位教育(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课

    作者:黎夏涛;谢红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通心络组(40例)和卡托普利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通心络组、卡托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通心络或卡托普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室缩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心分数(EF)、每搏出量(SV)的变化.结果:三组临床心功能分级和LVDD无明显差异(P>0.05);通心络组、卡托普利组EF和SV的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萍香;廖奕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湖北产四种商品细辛的鉴别

    对湖北产四种商品细辛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其主要区别点列表说明,为湖北地区细辛的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合刚;汪建平;姚雪莲;李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水蛭活性物质体外抗凝及纤溶活性的研究

    从中药水蛭的活体中获得活性物质,并进行经体外抗凝、纤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对凝血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作用强弱与活性物质浓度有密切关系,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血液凝固则中止.水蛭活性物质纤溶活性强弱与浓度关系不如抗凝活性明显.说明水蛭通过抗凝起到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张汉忠;董明华;张汉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试论古代中医药的发明与传播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有许多独特的创造与发明.如中草药的发现,中药炮炙学的发明;人体穴位、经络的发现,针刺、火灸、按摩术的发明;脉诊、舌诊理论的创立与临床应用;还有人类早的中药麻醉术,葱管导尿术、人痘免疫接种术等.这些发明为当时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深远的影响.在此仅就古代中药的起源、发展、传播略陈一管之见.

    作者:李永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扶正通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1999年11月~2001年10月,我科采用自拟扶正通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观察治疗15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扶正通络胶囊)和对照组(服用利平脂).

    作者:刘燕;詹亚雄;刘大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薄芝注射液治疗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观察

    笔者采用薄芝注射液治疗结缔组织病9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0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80例;年龄5岁~48岁;病程6个月~5年,以2~3年者居多.其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者51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者20例,线状硬皮病者15例,皮肌炎者4例.

    作者:肖永泽;孙曾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折愈合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选择的有关问题

    应用动物模型研究人类骨折愈合的相关问题是为有效的方法.人类骨折愈合的相关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动物模型并得到临床与流行病学支持.关于骨的生物学基础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知识,也源于动物模型[1].本文重点讨论直接影响实验设计和研究结果的动物模型的选择问题.

    作者:邹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方煎服法规律初探

    经方煎服法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及服药后调养护理方法的总称.张氏强调的煎服法能否正确运用,直接关系到药物功效的大发挥及治病疗效的成败,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愈后的康复及复发与否.故仲景不厌其烦地于每首方后详尽注明煎服特点及服后调护宜忌,应引起医者高度重视.兹分述如下.

    作者:曹远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研究金菊花总提物及总黄酮提取工艺

    目的:探讨金菊花总提物、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结果:浸膏佳提取工艺为A3B3C1,即60%乙醇5倍量回流2小时,共提取2次;总黄酮佳提取工艺为A3B3C2,即60%乙醇5倍量加流1小时,共提取2次.考察结果显示:按A3B3C1浸膏得率可达47.81%,按A3B3C2总黄酮溶出量可达4.37%.结论:乙醇浓度和回流时间对浸膏得率及总黄酮溶出量有较大影响,应加以控制.

    作者:彭少平;李竣;芦金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试论来华留学生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发挥国家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构建国际交往桥梁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服务于我国外交、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应依据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国家长远利益,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傅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意义

    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肘内翻畸形.为了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机理,笔者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坤;刘恒忠;刘江平;张运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

    1999年1月~2000年2月,笔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慧;范恒;石拓;陈克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