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杨训;陈伟凯;崔伟;周贤挺;贺行文;柳维;杨雷
特发性面瘫,即贝尔麻痹,是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中常见的类型。一般认为,特发性面瘫是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段水肿和受压缺血的恶性循环所致[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急性、单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d内达到高峰。临床上常用肌电图(electromyogra原phy,EMG)检查作为判断周围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帮助判断病情预后[2]。本文通过分析特发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运动潜伏期(la原tency period,Lat)和M波波幅(amplitude,Amp),并与自身健侧对比,旨在探讨其电生理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俊;牛国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俞方荣;王土兴;方春;朱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估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与正常人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体积的差异,评估OCT监测MS患者病程中轴突缺失的意义。方法选取MS患者30例(60眼),根据有无视神经炎(ON)发作史分为MS- ON组(41眼)和MS- NON组(19眼),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RNFL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体积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两组MS患者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MS- ON组和MS- NON组之间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也有差异(均P<0.05)。结论 OCT可作为MS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胡赛静;厉向;游逸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3种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下海宁市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比较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宁市4个镇18岁及以上居民147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CDS)、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IDF)和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修订版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诊断标准(ATPⅢ)分别计算MS的患病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一致性检验。结果按照CDS、IDF和ATPⅢ标准,海宁市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分别为8.41%、17.97%和23.59%;IDF和ATPⅢ、IDF和CDS、ATPⅢ和CDS标准间两两一致性分别为93.47%、86.24%和83.32%,Kappa值分别为0.83、0.41和0.41。结论在实际运用中,3种诊断标准可以结合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
作者:王洁;盛敏阳;方芳芳;吴方;叶真;俞敏;张新卫;胡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偏侧舞蹈症是由基底核损害引起的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持续、不自主、无规律的运动,也可出现面肌抽搐等表现。而由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较少见,且误诊率高,早期易误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现回顾分析我院2007-2013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作者:蒋秀娟;李玉玲;陈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和(或)免疫组化证实的胸部SFT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SFT发生在胸膜者18例,其中1例位于叶间裂内;发生在纵隔者1例;发生在肺内者1例。CT平扫1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欠均匀,内可见低密度区,3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5例患者中11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强化血管影,3例呈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18例胸膜SFT中4例可见“尾征”,1例带蒂。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魏培英;胡浩;郑永飞;孔建国;张华;吴恩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痴呆患者也随之增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在欧美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VD则较AD常见。VD是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选择性和可逆性损害的综合征,所以VD具有一定可防治性,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曾琼;晏玉奎;徐益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病死率较高的国家。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仍是有效方案之一,但其有效率仅30.0豫左右,且不良反应明显。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与DDP相比有更强细胞毒作用,且不良反应轻。替吉奥在体内转变为5-FU,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具有高度选择性,浓度亦高于5-FU,毒性仅为其1/7~1/4。本研究对比了本科近年来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或PF方案联合同步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意;董陈;沈琳;张占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为广泛的指南。目前2014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已经更新到第三版(2014.V3),较2013年指南更新内容更广泛,通过这些更新也看到NSCLC的个体化治疗更加趋于规范和完善。现邀请了解放军307医院刘晓晴教授和郭万峰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朱广迎教授和北京朝阳医院于会明副主任医师分别就NSCLC指南中综合诊断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及放射治疗部分的主要更新点进行解析。
作者:刘晓晴;郭万峰;陈克能;朱广迎;于会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基于Ku80在辐射诱导的DNA修复中的作用,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Ku80的表达水平,并以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裸鼠模型评估放疗对Ku80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Ku80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接种到裸鼠上再以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并分别在24、48h后处死,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Ku80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表达的Ku80蛋白、mRNA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均P<0.01)。在肺癌亚组中,肺腺癌和鳞癌比小细胞肺癌表达更高的Ku80蛋白、mRNA水平(均P<0.01)。接种在裸鼠的人肺癌A549细胞经过不同剂量射线照射后Ku80 mRNA的表达增加,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Ku80在放疗引起的DNA破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肺鳞癌和腺癌的Ku80表达高于小细胞肺癌,这可能是肺鳞癌和腺癌放射敏感性逊于小细胞肺癌的原因之一。Ku80表达水平可能在预测肺癌的放射敏感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成为肺癌放射增敏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叶健;王利民;王娇莉;金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作为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患者病变的特点、手术材料和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症往往不可避免。冠状动脉夹层、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穿孔、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作为PC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已被广泛重视,虽然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如何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准确果断的处理,一直是介入医师及导管室护士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PCI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导管室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大程度地配合手术医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钱素娟;雷雪贞;王亦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淋巴结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寻找发现OSCC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的有效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 PCR检测8例OSCC患者的119枚淋巴结标本中CK19 mRNA表达水平,并与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化同时检测到CK19阳性淋巴结24枚,荧光定量RT- PCR检测到CK19阳性者48枚,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CK19阴性而定量RT- PCR阳性的微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Ⅱ区。淋巴结总体微转移率为20.17%。荧光定量 RT- PCR检测的CK19阳性淋巴结与 HE染色及免疫组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2.04,P<0.01)。结论对于OSCC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的检测,荧光定量RT- PCR对CK19 mRNA的检测较HE染色和免疫组化敏感,分子病理检测方法的应用可以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判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抉择。
作者:徐加杰;葛明华;谭卓;方铣华;朱欣;郑传铭;王可敬;陈超;赏金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结石漂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URSL治疗时采用床边B超实时监测术中结石漂移情况。结果原位碎石成功32例(80.0%),结石一次清除23例(57.5%),碎石失败8例(20.0%)。进镜时B超发现结石整枚漂移9例(9/40),其中1例移入肾内;碎石时B超早于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整枚漂移12例(12/36),其中2例移入肾内;结石粉碎后B超发现有结石碎片逆向漂移16例(16/32),其中5例共7枚碎片漂移入肾内,其余漂移碎片后均被输尿管镜证实并在B超引导下成功清除。结论 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能早于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漂移,有助于减少结石漂移入肾内的风险。
作者:曹刚;郑如华;金永有;陈尧康;虞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BMV)在体外诱导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PBMV作用后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APBMV作用后HL-6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APBMV对相关凋亡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法显示APBMV能够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对HL-60细胞增殖的IC50为15.64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APBMV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且呈浓度-效应关系。APBMV(16μg/ml)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6.1±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提示APBMV (4、8、12和16μg/ml)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78.60%、54.60%、25.50%和4.20%;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63.00%、271.00%、355.00%和447.00%。结论 APBMV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L-60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庄海峰;郑智茵;庄晓芬;周郁鸿;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近期,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成为热点话题,这源自去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首次将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群纳入可从强化他汀治疗中获益的4类ASCVD人群,并依据降脂强度对他汀种类和剂量进行了明确推荐。新指南的颁布对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有何借鉴意义,应如何立足中国临床实践优化他汀治疗?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意外事件所导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除手术和药物外,其他治疗手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舱外高流量氧疗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韩丹;房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多的是HBV携带者。HBV携带者命名并不统一,但意义相同,分别有: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慢性HBsAg携带者、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V携带者等。2010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HBV携带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HBeAg阳性或阴性, HBV DNA阳性者。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这部分HBV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行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则需要进行抗HBV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者,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这部分HBV携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全世界有超过3亿的慢性HBV携带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其中1/3~1/4将发展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而HBV变异株感染者上述比例更高[2-3],全世界53%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4-5]。HBV引起的慢性肝病大多数无症状,只是在其漫长的感染过程中,间歇出现疲乏感或其它非肝病特定的症状。HBV感染时肝损害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HBV基因组特殊区域(前核心终止密码子,前S2启动密码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主要免疫表位的突变,均可影响肝损害的临床经过和病情严重程度[6]。慢性HBV携带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其病变谱包括从肝组织正常至肝硬化的不同表现,其感染状态包括免疫耐受的高感染状态至免疫清除的低感染状态。在我国,绝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慢性HBV携带者病情活动而发病的。
作者:曹天高;盛吉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生长抑素是一种含14个氨基酸的多肽类激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抑制胰液、胃酸等分泌,具有抗肿瘤活性,而且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重症非食管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肿瘤等[1]。胰腺损伤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较低,以前报道仅占2%~4%,近年来呈逐渐增多的趋势[2]。胰腺损伤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明确,胰腺损伤较轻并且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其他脏器合并伤患者。可在做好手术准备的情况下采取非手术治疗,给于抗感染、抑酶、抑酸及营养支持治疗,可能达到治愈目的。但大多数胰腺损伤患者须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决定。对于中重度胰腺损伤患者,术后应常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补液、保持胰腺周围引流通畅等对症治疗,目前普遍认为同时应常规使用生长抑素等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但对于轻度(I~II级)胰腺损伤患者是否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尚有不同看法,对此笔者收集本院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轻度胰腺损伤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步卓;冯跃;徐小平;夏利峰;张永涛;吴海俊;邓海山;李辉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原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起源的、高度恶性小圆形细胞肿瘤,主要发生在小脑,也可发生在小脑以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和交感神经,主要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两类。既往文献报道多为cPNET和骨pPNET的临床、病理或影像表现,由于发病率低,故均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分析,而软组织pPNET的影像表现国内文献报道很少。笔者搜集经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软组织pPNET共8例,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软组织pPNET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作者:陈海波;王颖;杨丽;余日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大约有1100多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2], DILI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DILI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用药指导并报道如下。
作者:王馨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