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hr病的CT诊断

提正太;杨海山;丛文联

关键词: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Fahr病又称特发性非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钙化症,或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1930年Fahr首次报告1例,是以双侧基底节、小脑齿状核、双侧丘脑及皮-髓质交界区中枢对称性钙质沉着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疾病[1].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硬皮病X线诊断1例

    硬皮病是一种胶原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计算机立体定位活检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

    目的:探讨计算机立体定位活检不能触及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变进行计算机立体定位活检,包括计算机立体定位穿刺活检(SCNB)和细针活检切检(SNLB)两种方式.结果:以SCNB检查61例,诊断符合率95.1%;以SNLB检查41例,36例定位满意,满意率87.8%.结论:计算机立体定位活检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捷;孙国平;彭东红;王国红;麦沛成;周冬仙;傅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蝶鞍内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

    病例女,64岁.视物不清半年,近日加重.查体: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作者:孙玲玲;于宏;王志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期妊娠胎盘大面积梗死B超检查1例

    病例24岁,孕4月余,轻度腹痛,伴阴道少量流血1天,临床诊断:先兆流产.

    作者:毕元溪;李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FDG-PET在鼻咽癌诊断、疗效监测及转移灶判定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FDG-PET)在鼻咽癌(NPC)诊断、疗效监测及转移灶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共53次显像分为2组.组1(9例13次)为无NPC病史而PET提示鼻咽癌.组2(32例40次)为临床确诊NPC,经放化疗后PET用于疗效监测.以标准摄取值(SUV)≥2.0定为葡萄糖代谢增高.将PET所示结果与临床及其它影像资料比较,并对每一病例进行了充分的随访(6~24月).结果:组1仅2例证实为NPC,余7例均为假阳性.组2中10例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与同期和/或随后的CT/MR及随访结果一致,PET预测NPC完全缓解的准确性为100%,PET预测完全缓解的时间至少可达6个月以上.余22例PET共发现11例鼻咽局部残留/复发病灶,40处全身转移灶,综合分析表明,1例残留/复发病灶假阳性,2例转移灶假阳性.患者追加治疗后,1例病灶消失,5例病情改善.结论:PET诊断鼻咽癌,准确性较差.对疗效监测,转移灶判定,PET拥有蚀特的优势.PET与其它方法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鼻咽癌的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王淑侠;唐安戊;乔穗宪;徐卫平;李东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鼻窦肿瘤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几乎来自各类组织的肿瘤都可发生在鼻窦.由于鼻窦肿瘤较隐蔽,常与鼻窦炎并存,症状含混,故易被忽略而延误就诊[1].

    作者:韩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梗塞的脑磁图表现(附2例报告)

    目的:分析2例脑梗塞患者的脑磁图表现,探讨脑磁图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进行脑磁图检查.结果:患者于安静状态下行双侧腕部正中神经电刺激,所得手区体感皮质诱发反应,发现患侧半球M20诱发反应消失,M35反应波幅明显降低.结论:脑磁图能早期确定大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和区域,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很有帮助.

    作者:魏慈;胡爱祥;吕佩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影像诊断客户机的硬件配置对调用图像速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影响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影像诊断客户机调用图像速度的关键因素,以选择适合的硬件配置方案.材料与方法:通过调换两组不同档次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随机存储器(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显卡、硬盘和主板来测试计算机各部分配件对速度的影响.结果:CPU和主板对速度的影响大,硬盘和内存对速度的影响较小,显卡对速度没有影响.结论:在配置客户机时应将主要资金投入到CPU和主板上,硬盘和内存只要容量够用即可,显卡则不用投入过多资金.

    作者:周意明;郭启勇;郝富德;高玉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正常成年男性乳腺的CT表现

    男性乳腺属于退化性器官,疾病的发生率远低于女性乳腺,常见病变为男性乳腺发育症、男性乳癌和转移性肿瘤等[1-4],有关的影像学表现已有文献描述[5-6].

    作者:文亚;吕发金;罗天友;胡志华;李咏梅;袁书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疗效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前后的作用.方法:对40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介入手术前后进行L5和S1的DSEP检查,测定其N40的峰潜伏期,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结果:术前DSEP检测的异常率达90.0%(36/40),主要表现为N40峰潜伏期延长;术后DSEP复查异常率明显减少,为15.0%(6/40),术前DSEP检测异常者术后DSEP复查表现为N40峰潜伏期较术前明显缩短.结论:DSEP检查是在介入手术前判断神经根功能受损程度和术后神经根功能改善程度客观、敏感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协助评价介入手术的疗效.

    作者:李鹤平;庄文权;杨建勇;陈伟;吴彩华;刘世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读片窗及答案

    作者:刘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一种基于形态学方法优化的种子填充算法及其在脑组织CT影像自动分割中的应用

    医学图像的自动组织分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本文将图像腐蚀和膨胀应用到基本种子填充算法中,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种子填充分割算法,并应用于脑组织CT影像自动分割中.在进行种子选取时,利用腐蚀方法去除种子噪声,使种子的选取达到优化.对分割后的图像借助膨胀方法消除空白点,使图像更平滑、清晰.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孙中原;张继武;常桂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且全部具有X线平片、CT、MRI、椎间盘造影后CT(CTD)、脊髓造影后CT(CTM)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共有38个间盘行间盘造影,34个间盘经手术证实.结果:在34个经手术证实的间盘中,28个为侧后方突出,5个为后正中突出,1个为侧方突出.结论:MRI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脊髓造影及CTM高,间盘造影及CTD可以精确地反映椎间盘的病理学改变.

    作者:屈辉;孙楠;程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左冠状动脉右室瘘的X线和MRI诊断1例

    病例男,18岁,活动后心悸、气短7年,伴紫绀,肺动脉第二音不清,左2~3肋间闻及双期杂音.

    作者:赵志锋;陈新;胡连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Fahr病的CT诊断

    Fahr病又称特发性非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钙化症,或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1930年Fahr首次报告1例,是以双侧基底节、小脑齿状核、双侧丘脑及皮-髓质交界区中枢对称性钙质沉着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疾病[1].

    作者:提正太;杨海山;丛文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复发及纵隔心包转移1例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高的间叶组织肿瘤.我们遇到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邵华;王关顺;王银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例特殊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例男,20岁,右小腿疼痛1年余,近1月加重不能行走.

    作者:贺芳;王爱珠;李泽波;张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表现

    目的:分析脑室内肿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三角区常见的肿瘤,表现为高密度、边缘光滑的均一强化的肿块,星型细胞瘤常累及侧脑室额角,室管膜瘤是幼年儿童四脑室内常见的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在儿童主要累及侧脑室三角区,并引起交通性脑积水,成人则多见于第四脑室.结论:脑室内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需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及相关病史.

    作者:赵鹏普;雷军强;郭页林;何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左胫骨骨神经鞘瘤1例

    病例女,34岁,于17岁时左踝扭伤,经治疗治愈,后无意中发现内踝部隆起并逐渐增大,但无不适感,仍能正常工作与劳动,近因肿大明显影响外观而就诊.

    作者:宋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少年Menetrier病1例

    Menetrier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我们近期发现1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X线影像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平;郑志刚;陈彩梅;田峰;许寿良;张学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