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抑郁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谈鹰;王庄;王亚仙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孤啡肽, 单胺类神经递质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 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 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 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造血干细胞调控及其研究进展

    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中,干细胞群对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成体干细胞(SSC)已经在多种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组织器官中得到鉴定,如肠上皮、表皮及造血系统等。定植在骨髓中的成熟造血干细胞(HSC)是SSC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各谱系的造血细胞并释放入外周血[1]。HSC具有干细胞的两大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HSC的自我更新通过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对称分裂,即两个子代细胞均保持干细胞特性,理论上这种分裂方式有助于维持干细胞池中HSC数量的恒定,当机体造血系统受到损害或移植术后这种分裂方式对于补充HSC的数量尤为重要;另一种方式是不对称分裂,即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维持干细胞特性,另一个子代细胞则多向分化成造血细胞成分。自我更新是维持HSC壁龛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发挥长期造血功能的先决条件。本文就HSC的调控及相关细胞因子、骨髓微环境和信号通路在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胡慧仙;徐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瘦素对大鼠肝纤维化星状细胞的作用及相关ERK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大鼠肝纤维化星状细胞(HSC)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原位灌注、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鼠HSC。通过台盼蓝拒染试验评估细胞存活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免疫组化鉴定,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将40只SD大鼠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加入10-7mol/L AngⅡ)、Leptin组(加入100ng/ml Leptin)、Leptin+AngⅡ组(加入100ng/ml Leptin+10-7mol/L AngⅡ)。分别采用3H- TdR和3H- Pro掺入法进行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测定。Western blot检测各处理组p- ERK1/ERK1、p- ERK2/ERK2、Ang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HSC存活率>90%,传代1次后HSC纯度>95%。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Leptin组、Leptin+AngⅡ组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AngⅡ组、Leptin组相比,Leptin+AngⅡ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明显增加(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AngⅡ组、Leptin组、Leptin+AngⅡ组的p- ERK1/ERK1、p- ERK2/ERK2、AngⅡ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与AngⅡ组、Lep-tin组相比,Leptin+AngⅡ组p- ERK1/ERK1、p- ERK2/ERK2、Ang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瘦素可通过上调AngⅡ水平,激活ER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HSC增殖和胶原合成,导致肝纤维化。

    作者:周光耀;金玲湘;林巍;潘陈为;诸葛璐;方佩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病死率较高的国家。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仍是有效方案之一,但其有效率仅30.0豫左右,且不良反应明显。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与DDP相比有更强细胞毒作用,且不良反应轻。替吉奥在体内转变为5-FU,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具有高度选择性,浓度亦高于5-FU,毒性仅为其1/7~1/4。本研究对比了本科近年来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或PF方案联合同步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意;董陈;沈琳;张占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传导测定对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特发性面瘫,即贝尔麻痹,是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中常见的类型。一般认为,特发性面瘫是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段水肿和受压缺血的恶性循环所致[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急性、单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d内达到高峰。临床上常用肌电图(electromyogra原phy,EMG)检查作为判断周围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帮助判断病情预后[2]。本文通过分析特发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运动潜伏期(la原tency period,Lat)和M波波幅(amplitude,Amp),并与自身健侧对比,旨在探讨其电生理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俊;牛国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立足强化降脂,提倡优化选择探讨适合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近期,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成为热点话题,这源自去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首次将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群纳入可从强化他汀治疗中获益的4类ASCVD人群,并依据降脂强度对他汀种类和剂量进行了明确推荐。新指南的颁布对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有何借鉴意义,应如何立足中国临床实践优化他汀治疗?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蝎毒抗癌多肽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BMV)在体外诱导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PBMV作用后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APBMV作用后HL-6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APBMV对相关凋亡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法显示APBMV能够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对HL-60细胞增殖的IC50为15.64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APBMV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且呈浓度-效应关系。APBMV(16μg/ml)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6.1±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提示APBMV (4、8、12和16μg/ml)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78.60%、54.60%、25.50%和4.20%;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63.00%、271.00%、355.00%和447.00%。结论 APBMV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L-60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庄海峰;郑智茵;庄晓芬;周郁鸿;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HBV携带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多的是HBV携带者。HBV携带者命名并不统一,但意义相同,分别有: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慢性HBsAg携带者、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V携带者等。2010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HBV携带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HBeAg阳性或阴性, HBV DNA阳性者。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这部分HBV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行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则需要进行抗HBV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者,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这部分HBV携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全世界有超过3亿的慢性HBV携带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其中1/3~1/4将发展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而HBV变异株感染者上述比例更高[2-3],全世界53%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4-5]。HBV引起的慢性肝病大多数无症状,只是在其漫长的感染过程中,间歇出现疲乏感或其它非肝病特定的症状。HBV感染时肝损害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HBV基因组特殊区域(前核心终止密码子,前S2启动密码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主要免疫表位的突变,均可影响肝损害的临床经过和病情严重程度[6]。慢性HBV携带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其病变谱包括从肝组织正常至肝硬化的不同表现,其感染状态包括免疫耐受的高感染状态至免疫清除的低感染状态。在我国,绝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慢性HBV携带者病情活动而发病的。

    作者:曹天高;盛吉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结石漂移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结石漂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URSL治疗时采用床边B超实时监测术中结石漂移情况。结果原位碎石成功32例(80.0%),结石一次清除23例(57.5%),碎石失败8例(20.0%)。进镜时B超发现结石整枚漂移9例(9/40),其中1例移入肾内;碎石时B超早于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整枚漂移12例(12/36),其中2例移入肾内;结石粉碎后B超发现有结石碎片逆向漂移16例(16/32),其中5例共7枚碎片漂移入肾内,其余漂移碎片后均被输尿管镜证实并在B超引导下成功清除。结论 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能早于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漂移,有助于减少结石漂移入肾内的风险。

    作者:曹刚;郑如华;金永有;陈尧康;虞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海宁市农村居民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研究3种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下海宁市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比较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宁市4个镇18岁及以上居民147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CDS)、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IDF)和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修订版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诊断标准(ATPⅢ)分别计算MS的患病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一致性检验。结果按照CDS、IDF和ATPⅢ标准,海宁市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分别为8.41%、17.97%和23.59%;IDF和ATPⅢ、IDF和CDS、ATPⅢ和CDS标准间两两一致性分别为93.47%、86.24%和83.32%,Kappa值分别为0.83、0.41和0.41。结论在实际运用中,3种诊断标准可以结合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

    作者:王洁;盛敏阳;方芳芳;吴方;叶真;俞敏;张新卫;胡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与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及亲缘性分析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 ABA)的菌株亲缘性。方法对20株PDR- ABA进行3种耐药相关看家基因(carO、gyrA、parC)和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检测。结果20株PDR- ABA中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获得性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和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耐药相关看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有义突变。结论 PDR- ABA存在5个克隆传播,其中1-3-4-5-9-15-16-18-20号菌株呈流行趋势。

    作者:杨越明;金法祥;钟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淋巴结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寻找发现OSCC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的有效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 PCR检测8例OSCC患者的119枚淋巴结标本中CK19 mRNA表达水平,并与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化同时检测到CK19阳性淋巴结24枚,荧光定量RT- PCR检测到CK19阳性者48枚,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CK19阴性而定量RT- PCR阳性的微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Ⅱ区。淋巴结总体微转移率为20.17%。荧光定量 RT- PCR检测的CK19阳性淋巴结与 HE染色及免疫组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2.04,P<0.01)。结论对于OSCC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的检测,荧光定量RT- PCR对CK19 mRNA的检测较HE染色和免疫组化敏感,分子病理检测方法的应用可以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判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抉择。

    作者:徐加杰;葛明华;谭卓;方铣华;朱欣;郑传铭;王可敬;陈超;赏金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11例临床分析

    偏侧舞蹈症是由基底核损害引起的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持续、不自主、无规律的运动,也可出现面肌抽搐等表现。而由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较少见,且误诊率高,早期易误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现回顾分析我院2007-2013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作者:蒋秀娟;李玉玲;陈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髓内外复合固定技术选择性治疗胫骨骨折

    胫骨干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骨折粉碎程度高,而且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固定非常困难,感染率也较高,使得目前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居高不下[1]。随着对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念的认识,临床上出现了“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桥梁结构,不仅维系了骨干的力线,而且可随时撑开或加压[2];弹性髓内钉(TENs)作为目前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够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剪切力及扭转力,保持成角、轴向、侧方及旋转的稳定性,维持复位状态[3]。结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势,本文将外固定支架和TENs结合用于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本院从2011-08-2013-01采用此系统治疗胫骨骨折2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杨训;陈伟凯;崔伟;周贤挺;贺行文;柳维;杨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严重并发症15例的急救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作为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患者病变的特点、手术材料和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症往往不可避免。冠状动脉夹层、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穿孔、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作为PC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已被广泛重视,虽然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如何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准确果断的处理,一直是介入医师及导管室护士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PCI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导管室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大程度地配合手术医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钱素娟;雷雪贞;王亦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电图结合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搏动指数测定评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预后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痴呆患者也随之增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在欧美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VD则较AD常见。VD是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选择性和可逆性损害的综合征,所以VD具有一定可防治性,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曾琼;晏玉奎;徐益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估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与正常人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体积的差异,评估OCT监测MS患者病程中轴突缺失的意义。方法选取MS患者30例(60眼),根据有无视神经炎(ON)发作史分为MS- ON组(41眼)和MS- NON组(19眼),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RNFL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体积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两组MS患者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MS- ON组和MS- NON组之间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也有差异(均P<0.05)。结论 OCT可作为MS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胡赛静;厉向;游逸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规范化诊治”适宜技术推广的效果评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正在迅猛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1]。基层医院和基层医师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主力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基层卫生院及街道卫生站的医师对糖尿病的诊治仍停留在随意化状态。本研究通过在本市推广“2型糖尿病规范化诊治”适宜技术,比较推广前后基层医师的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诊治水平以及患者达标率,从而对该技术推广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徐芬娟;沈斌林;沈国良;周新安;范蔚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医学》“病例讨论”栏目征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抑郁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 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 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 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作者:谈鹰;王庄;王亚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