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杜卫东;夏超;项标;李俊杰;施军平

关键词:高血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氨基胍, 格列美脲, 肝纤维化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此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血糖模型组、复合模型组、氨基胍组和格列美脲组5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值,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评分、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含量的变化。结果氨基胍组、格列美脲组大鼠的血糖值较高血糖模型组和复合模型组均降低(均P<0.05);光镜下观察高血糖模型组和复合模型组出现肝细胞变性和纤维化改变。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格列美脲组肝细胞形态较正常,可见轻度水肿、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纤维化明显降低,α- SMA表达明显降低,TIMP-1、TGF-β1、AGEs含量也显著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氨基胍组肝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脂肪变性、水样变性、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TIMP-1、AGEs含量降低(均P<0.01),α- SMA表达增高(P<0.05),同时TGF-β1表达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促进了NASH、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降低血糖和减少AGEs形成后,肝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机制之一是激活肝星状细胞。格列美脲较氨基胍改善NASH、肝纤维化更明显。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和(或)免疫组化证实的胸部SFT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SFT发生在胸膜者18例,其中1例位于叶间裂内;发生在纵隔者1例;发生在肺内者1例。CT平扫1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欠均匀,内可见低密度区,3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5例患者中11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强化血管影,3例呈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18例胸膜SFT中4例可见“尾征”,1例带蒂。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魏培英;胡浩;郑永飞;孔建国;张华;吴恩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电图结合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搏动指数测定评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预后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痴呆患者也随之增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在欧美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VD则较AD常见。VD是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选择性和可逆性损害的综合征,所以VD具有一定可防治性,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曾琼;晏玉奎;徐益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抑制TUBA1C的过表达在卵巢癌细胞株CAOV3、SKOV3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抑制α-微管蛋白特异性1c链(TUBA1C)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株CAOV3、SKOV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初步阐明TUBA1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抑制TUBA1C基因的过表达质粒转染CAOV3、SKOV3细胞,CAOV3分为3组:CAOV3实验组、CAOV3空载体转染组和CAOV3空白对照组;SKOV3分为3组:SKOV3实验组、SKOV3空载体转染组和SKOV3空白对照组。采用RT- PCR法检测TUBA1C表达;CCK-8法及Transwel 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评价TUBA1C基因抑制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结果靶向TUBA1C基因的siRNA明显、特异性地抑制TUBA1C mRNA的表达水平;培养72h CAOV3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结果提示SKOV3实验组穿膜细胞数量为(0.95±0.12)个/视野,较空载体转染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OV3实验组穿膜细胞数量为(1.13±0.14)个/视野,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TUBA1C基因过表达可抑制CAOV3、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江若安;叶枫;王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舱外高流量氧疗联合康复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意外事件所导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除手术和药物外,其他治疗手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舱外高流量氧疗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韩丹;房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成人斯蒂尔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白血病化疗后因骨髓抑制,极易继发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因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抗感染治疗对于帮助白血病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后低细胞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已经基本恢复的情况下出现无感染证据的反复发热,应及时调整检查及治疗计划,以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1-3]。近来笔者收治1例急性白血病(AML-M2a)患者化疗后反复高热,经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终诊断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患者男,79岁。因“发热、咳嗽伴乏力、鼻衄3月”就诊,血常规检查:WBC 3.5×109/L, RBC 2.26×1012/L,HB 63.4g/L,PLT 1.49×109/L,于2012-04-08诊断“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常规:原始粒细胞Ⅰ+Ⅱ比例58.00%,形态学考虑AML-M2a。免疫分型提示原始髓系细胞占非红系76.69%。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活检符合白血病表现。诊断明确后分别于2012-04-18、2012-05-22接受GHAA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μg 皮下注射d1~5,高三尖杉酯碱2mg静脉滴注d1~5,阿克拉霉素10mg静脉滴注d1~5,阿糖胞苷30mg皮下注射d1~5)化疗2个疗程后复查骨髓常规,提示有核细胞中等,原始粒细胞2.50%。血常规:WBC 3.3×109/L, HB 133.2g/L,PLT 161×109/L。

    作者:王中栋;肖峰;钱文斌;陈军刚;谢炜丽;李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髓造血干细胞调控及其研究进展

    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中,干细胞群对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成体干细胞(SSC)已经在多种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组织器官中得到鉴定,如肠上皮、表皮及造血系统等。定植在骨髓中的成熟造血干细胞(HSC)是SSC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各谱系的造血细胞并释放入外周血[1]。HSC具有干细胞的两大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HSC的自我更新通过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对称分裂,即两个子代细胞均保持干细胞特性,理论上这种分裂方式有助于维持干细胞池中HSC数量的恒定,当机体造血系统受到损害或移植术后这种分裂方式对于补充HSC的数量尤为重要;另一种方式是不对称分裂,即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维持干细胞特性,另一个子代细胞则多向分化成造血细胞成分。自我更新是维持HSC壁龛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发挥长期造血功能的先决条件。本文就HSC的调控及相关细胞因子、骨髓微环境和信号通路在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胡慧仙;徐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胫骨多段骨折

    胫骨近远端多段骨折,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和髓内固定应用的限制,钢板固定为临床广泛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胫前软组织条件要求高,需要广泛的软组织和骨膜的剥离,导致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加之老年人本身血液循环较差,易造成伤口愈合不良、骨折延迟愈合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骨折治疗理念转变,采用生物学固定已成为大家共识。其中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为代表技术之一[1-3]。我们采用MIPPO治疗老年胫骨近远端多段骨折3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连国;刘康;黄俊俊;黄余亮;叶健;史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立足强化降脂,提倡优化选择探讨适合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近期,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成为热点话题,这源自去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首次将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群纳入可从强化他汀治疗中获益的4类ASCVD人群,并依据降脂强度对他汀种类和剂量进行了明确推荐。新指南的颁布对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有何借鉴意义,应如何立足中国临床实践优化他汀治疗?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髓内外复合固定技术选择性治疗胫骨骨折

    胫骨干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骨折粉碎程度高,而且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固定非常困难,感染率也较高,使得目前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居高不下[1]。随着对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念的认识,临床上出现了“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桥梁结构,不仅维系了骨干的力线,而且可随时撑开或加压[2];弹性髓内钉(TENs)作为目前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够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剪切力及扭转力,保持成角、轴向、侧方及旋转的稳定性,维持复位状态[3]。结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势,本文将外固定支架和TENs结合用于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本院从2011-08-2013-01采用此系统治疗胫骨骨折2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杨训;陈伟凯;崔伟;周贤挺;贺行文;柳维;杨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蝎毒抗癌多肽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BMV)在体外诱导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PBMV作用后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APBMV作用后HL-6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APBMV对相关凋亡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法显示APBMV能够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对HL-60细胞增殖的IC50为15.64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APBMV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且呈浓度-效应关系。APBMV(16μg/ml)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6.1±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提示APBMV (4、8、12和16μg/ml)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78.60%、54.60%、25.50%和4.20%;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63.00%、271.00%、355.00%和447.00%。结论 APBMV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L-60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庄海峰;郑智茵;庄晓芬;周郁鸿;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0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大约有1100多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2], DILI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DILI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用药指导并报道如下。

    作者:王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11例临床分析

    偏侧舞蹈症是由基底核损害引起的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持续、不自主、无规律的运动,也可出现面肌抽搐等表现。而由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较少见,且误诊率高,早期易误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现回顾分析我院2007-2013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作者:蒋秀娟;李玉玲;陈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生长抑素治疗轻度胰腺损伤的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是一种含14个氨基酸的多肽类激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抑制胰液、胃酸等分泌,具有抗肿瘤活性,而且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重症非食管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肿瘤等[1]。胰腺损伤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较低,以前报道仅占2%~4%,近年来呈逐渐增多的趋势[2]。胰腺损伤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明确,胰腺损伤较轻并且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其他脏器合并伤患者。可在做好手术准备的情况下采取非手术治疗,给于抗感染、抑酶、抑酸及营养支持治疗,可能达到治愈目的。但大多数胰腺损伤患者须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决定。对于中重度胰腺损伤患者,术后应常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补液、保持胰腺周围引流通畅等对症治疗,目前普遍认为同时应常规使用生长抑素等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但对于轻度(I~II级)胰腺损伤患者是否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尚有不同看法,对此笔者收集本院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轻度胰腺损伤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步卓;冯跃;徐小平;夏利峰;张永涛;吴海俊;邓海山;李辉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高血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此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血糖模型组、复合模型组、氨基胍组和格列美脲组5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值,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评分、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含量的变化。结果氨基胍组、格列美脲组大鼠的血糖值较高血糖模型组和复合模型组均降低(均P<0.05);光镜下观察高血糖模型组和复合模型组出现肝细胞变性和纤维化改变。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格列美脲组肝细胞形态较正常,可见轻度水肿、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纤维化明显降低,α- SMA表达明显降低,TIMP-1、TGF-β1、AGEs含量也显著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氨基胍组肝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脂肪变性、水样变性、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TIMP-1、AGEs含量降低(均P<0.01),α- SMA表达增高(P<0.05),同时TGF-β1表达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促进了NASH、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降低血糖和减少AGEs形成后,肝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机制之一是激活肝星状细胞。格列美脲较氨基胍改善NASH、肝纤维化更明显。

    作者:杜卫东;夏超;项标;李俊杰;施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淋巴结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寻找发现OSCC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的有效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 PCR检测8例OSCC患者的119枚淋巴结标本中CK19 mRNA表达水平,并与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化同时检测到CK19阳性淋巴结24枚,荧光定量RT- PCR检测到CK19阳性者48枚,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CK19阴性而定量RT- PCR阳性的微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Ⅱ区。淋巴结总体微转移率为20.17%。荧光定量 RT- PCR检测的CK19阳性淋巴结与 HE染色及免疫组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2.04,P<0.01)。结论对于OSCC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的检测,荧光定量RT- PCR对CK19 mRNA的检测较HE染色和免疫组化敏感,分子病理检测方法的应用可以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判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抉择。

    作者:徐加杰;葛明华;谭卓;方铣华;朱欣;郑传铭;王可敬;陈超;赏金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病死率较高的国家。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仍是有效方案之一,但其有效率仅30.0豫左右,且不良反应明显。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与DDP相比有更强细胞毒作用,且不良反应轻。替吉奥在体内转变为5-FU,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具有高度选择性,浓度亦高于5-FU,毒性仅为其1/7~1/4。本研究对比了本科近年来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或PF方案联合同步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意;董陈;沈琳;张占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Ku80在人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放疗前后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基于Ku80在辐射诱导的DNA修复中的作用,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Ku80的表达水平,并以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裸鼠模型评估放疗对Ku80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Ku80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接种到裸鼠上再以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并分别在24、48h后处死,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Ku80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表达的Ku80蛋白、mRNA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均P<0.01)。在肺癌亚组中,肺腺癌和鳞癌比小细胞肺癌表达更高的Ku80蛋白、mRNA水平(均P<0.01)。接种在裸鼠的人肺癌A549细胞经过不同剂量射线照射后Ku80 mRNA的表达增加,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Ku80在放疗引起的DNA破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肺鳞癌和腺癌的Ku80表达高于小细胞肺癌,这可能是肺鳞癌和腺癌放射敏感性逊于小细胞肺癌的原因之一。Ku80表达水平可能在预测肺癌的放射敏感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成为肺癌放射增敏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叶健;王利民;王娇莉;金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1型肝肾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研究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并探讨其与1型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伴腹水患者150例,其中单纯腹水(非SBP组)47例,住院期间无HRS发生;肝硬化并发SBP103例,其中1周内并发1型HRS患者28例(HRS组),另75例住院期间肾功能均正常(SBP组)。150例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即第1天)和人院后第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PCT、C- CRP,同时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肝硬化SBP组及HRS组入院第1、3、5、7天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S组入院第1、3、5、7天PC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BP组经过治疗1周内病情有不同程度改善,PCT水平也逐渐下降,HRS组治疗效果差,1周内PCT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伴SBP患者入院第1天检测的PCT、CRP及常规肾功能指标预测1型HRS的ROC曲线AUC依次为PCT 0.904、CRP 0.742、血尿素氮(BUN)0.724、血清肌酐(Scr)0.659,即PCT>CRP>BUN>Scr。假定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同等重要,以两者之和大值时对应的浓度为截断点,P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高。结论持续监测PCT可评估肝硬化伴SB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可预警HRS发生,从而可以提早实施干预措施。

    作者:洪小飞;应光荣;童秀萍;吴深宝;朱旭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海宁市农村居民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研究3种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下海宁市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比较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宁市4个镇18岁及以上居民147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CDS)、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IDF)和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修订版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诊断标准(ATPⅢ)分别计算MS的患病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一致性检验。结果按照CDS、IDF和ATPⅢ标准,海宁市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分别为8.41%、17.97%和23.59%;IDF和ATPⅢ、IDF和CDS、ATPⅢ和CDS标准间两两一致性分别为93.47%、86.24%和83.32%,Kappa值分别为0.83、0.41和0.41。结论在实际运用中,3种诊断标准可以结合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

    作者:王洁;盛敏阳;方芳芳;吴方;叶真;俞敏;张新卫;胡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