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东;孙晓花;骆名进;滕建荣;章继红;金翠梅;郑美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50例脑梗死患者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结果279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组CC+CT基因型频率为47.1%,稳定斑块组为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034,95%CI(1.204~3.436)];易损斑块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25.3%,稳定斑块组则为1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682,95%CI(1.087~2.603)]。TT基因型和CC+TT基因型CCA的IMT分别为(1.06±0.08)mm和(1.13±0.08)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P<0.05)。结论PDE4D基因SNP8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浙江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斑块易损和CCA IMT增厚的遗传易患性标志之一。
作者:郑海滨;胡兴越;李卫玲;周元林;朱通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1的准确性,分析低诊断CIN2及以上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1,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病例资料,对照比较术前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EEP术前后CIN1的符合率为53.17%(67/126),CIN2及以上病变低诊断为CIN1的比例为46.83%(59/126)。绝经、HSIL及以上病变、HR- HPV阳性是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低诊断CIN2及以上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3.442、3.747、2.368。结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1中存在CIN2及以上病变的低诊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CIN1时要重视绝经、HSIL及以上病变和HR- HPV阳性等因素,参考细胞学诊断进行确诊。
作者:张君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是一种难治、易复发的皮肤病[1]。其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报道认为与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2-3]。为此,本院皮肤科对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了焦虑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任晓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常见的腹部症状及体征为腹部包块(6例,85.71%),腹水(5例,71.43%),腹痛(2例,28.57%)。实验室检查LDH升高4例,NSE升高4例,β-HCG升高2例,CA125升高2例,AFP升高1例;7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均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镜下表现为瘤细胞为大小一致的圆形、多角形细胞组成,胞质丰富淡染,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状、岛屿状,其间均可见纤维组织间隔分隔,间隔内见多少不一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PLAP、CD117、OCT4、NSE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该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对于需保留生殖功能的女性,术中冰冻检查的形态学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周荣璟;徐如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是插入导尿管后患者出现的包括尿急、尿频等的膀胱刺激症状,术后CRBD容易导致患者烦躁、谵妄,加重疼痛感,降低生活质量[1]。国外研究显示CRBD发生率达55豫。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缓解术中及术后疼痛。为此,我们在35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应用地佐辛,旨在探讨其在预防术后CRBD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治;沈国昌;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新生儿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血清T3、T4、FT3、FT4和TSH水平,按胎龄分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作胎龄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T3、T4和FT3水平分别为(1.34±0.40)、(141.50±39.62)nmol/L和(4.11±1.10)pmol/L,明显低于足月儿组的(1.70±0.50)、(160.88±37.59)nmol/L和(4.87±1.42)pmol/L,(均P<0.01)。胎龄与血清T3水平(r=0.36,P<0.01)、T4水平(r=0.30,P<0.01)和FT3水平(r=0.27,P<0.01)明显相关。结论新生儿出生时T3、T4、FT3水平与胎龄有关,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
作者:周芳;华春珍;阮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广泛适用于泌尿科、妇科等手术。该手术体位摆放要求高、难度大,是一种易导致并发症的体位[1]。传统摆放截石位时,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及膝部屈曲的度数等关键指标依赖护士的估测,对体位正确摆放缺乏客观衡量的指标,因此,摆放体位时常常出现两侧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及膝盖的高度不同,需要反复调整,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消耗护士的体力,并且常常因体位摆放不当引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2012-05-2013-05本院手术室对47例手术患者采用刻度标识法摆放截石位,既节省了护士摆放的时间,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史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前临床上对有手术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一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尤其是胆囊壶腹部、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患者。但随着内镜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师对胆囊解剖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入,一些人开始采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取得良好疗效[1-2]。我们自2004年开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以来,共有187例胆囊结石手术成功,其中近年收治的35例系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患者。为了进一步探讨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患者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和可行性,2012-08-2014-03我们进一步对该3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并进行了胆囊功能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军;孙玲国;杜萍;胡德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2-关联蛋白-1(CDK2AP1)对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 pGCLV- CDK2AP1- shRNA及重组空病毒pGCLV- GFP,分别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获得乳腺癌细胞株 MCF-7/RNAi- NC 和 MCF-7/RNAi- CDK2AP1。采用定量 PCR 法检测两组 MCF-7细胞株的CDK2AP1mRNA表达,xCELLigence/RT- CIM实时细胞电子分析系统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乳腺癌细胞株MCF-7/RNAi- NC和MCF-7/RNAi- CDK2AP1,相比MCF-7/RNAi- NC细胞组,MCF-7/RNAi- CDK2AP1细胞组的CDK2AP1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MCF-7中CDK2AP1低表达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魏任雄;李克强;毛联钢;李旭军;冯伟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CT检查已成为观察胰腺形态、测量胰腺体积、诊断胰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胰腺临床研究的进展。血清C肽水平是目前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由于C肽不受肝脏灭活,半衰期比胰岛素长,故血清C肽的浓度比胰岛素更加稳定,可更好地反映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目前关于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的改变与C肽水平的关系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采用CT检查,观察糖尿病患者胰腺CT的体积变化,分析每单位体表面积的胰腺体积与C肽水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心余;王兴民;钟海涵;徐小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入院时测定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轻中型急性胰腺炎(AP)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测定62例发病72h内轻中型AP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和CRP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CRP对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结果 D-二聚体和CRP水平在多数患者中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和CRP水平均可以有效预测胰腺坏死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927和0.961;其中D-二聚体水平在有无发生胰腺坏死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01),其预测精确性也略高于CRP。结论无论是D-二聚体还是CRP水平,对轻中型AP患者的胰腺坏死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D-二聚体的预测精确性更高。
作者:车海斌;卜建朝;倪卫国;马海峰;柯纪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手汗症是指在紧张、兴奋或高温时,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造成手掌排汗增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手汗症给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极大的不便。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手术能有效地治疗手汗症[1]。长期以来,手汗症的手术治疗从直接开胸到三孔腔镜,到二孔腔镜,再到单孔腔镜,临床手术操作非常成熟且疗效满意。我院收治59例手汗症患者,均采用单孔无气体胸腔镜下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林惠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黄酮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观察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变化;采用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技术,测定内皮细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Hcy(10-3mol/L)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舒张幅度为:(66.26±3.71)%],黄芪黄酮(10-2,10-1,1,10g/L)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改善Hcy(10-3mol/L)所致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伤[(66.71±7.29)%,(74.67±6.64)%,(81.73±5.92)%,(85.94±5.85)%,均P<0.01],其作用与SOD类似,而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 NAME)可以阻断黄芪黄酮的作用。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Hcy显著抑制内皮细胞NO产生[(7.53±1.31)vs(16.61±1.52)×10-6mol/g,P<0.01],抑制NOS[(3.28±0.24)vs(8.35±0.37)kU/g,P<0.01]和SOD活性[(8.69±1.54)vs(14.74±1.57)kU/g,P<0.01]、以及诱导超氧阴离子的生成[(179.14±14.82)%vs(100.00±8.95)%, P<0.01];而黄芪黄酮(1g/L)和SOD均可逆转Hcy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均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黄芪黄酮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改善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NOS-NO途径,从而具备血管内皮的保护功能。
作者:余健;连苗军;何正飞;陈志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读与遵从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对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就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合作共同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非ICU住院的264例有药敏报告的感染病例,调查该病例使用的抗菌药物与微生物药敏解读的符合度,以是否遵从药敏结果分组观察,比较患者基本情况、治疗72h的疗效、预后及细菌耐药机制的影响差异。结果29.55%的患者选择与药敏一致的抗菌药物;30.30%的患者根据药敏调整使用抗菌药物;40.15%的患者仍使用与药敏不一致的抗菌药物。遵从药敏组和非遵从组患者的血WBC计数有统计学差异[(8.5±5.1)×109/L vs (6.8±4.7)×109/L,P=0.011],两组72h疗效有差异(P=0.016),而转归无差异(P=0.112)。比较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47例,以及感染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病例14例,发现是否针对耐药机制使用抗菌药物与患者转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6、0.023)。结论正确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读,尤其是耐药表型的判断对感染治疗效果有影响。对于重症或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需要临床和微生物人员的共同合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作者:赵岚;丁士标;谢利军;潘亚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DW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和13例恶性单发结节实性部分的ADC值(b值取200、500、800s/mm2),比较其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实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b值取200和500s/mm2时恶性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1)。b值取800s/mm2时良恶性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200,500,800 s/mm2时ADC值判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94,0.66。b值为200s/mm2时价值大,诊断阈值1.92×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1.4%,准确率为93.7%。结论 DW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b值取200s/mm2时更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作者:王晓阳;贾庆;高源统;吴伟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后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NAFLD造模成功后,给予吡格列酮组大鼠10mg·kg-1·d-1吡格列酮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后处死并留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血红蛋白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改善,MDA的含量显著下降,且该组肝脏组织内HO-1表达较正常组、模型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诱导NAFLD大鼠肝脏组织内HO-1的表达,减弱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改善NAFLD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青红;阮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少年人群由于自制力有限,对于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吸引力更是难以抗拒,如果他们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则构成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
作者:宋海东;孙晓花;骆名进;滕建荣;章继红;金翠梅;郑美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妇科手术领域的主流。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大多数以往需开腹的手术都能用腹腔镜处理,但若不熟悉掌握其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易造成患者损伤。泌尿系统与子宫附件的解剖关系密切,容易伤及,尤其是输尿管、膀胱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16%~0.27%和0.18%~0.40%[1-2]。故笔者对我院482例腹腔手术中12例泌尿系统损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王青云;周月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由两个以上外口和瘘管,内口相连并有空腔或支管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1],常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其多由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约占全部肛瘘的5%~10%[2]。临床医师常常凭触诊及肛门镜等检查技术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位置较深、瘘管走向复杂无规律及支管较多或多次手术后瘢痕较多,有的瘘管走形及内口的位置很难确定,故需要较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供临床参考。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且手术证实的2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发现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分支的走形、数目及内口、外口的位置、数目有其独特的诊断优势,现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阳玉钦;蒋天安;夏宏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