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韩静茵;胡祖应
碳酸杆酶御(carbonic anhydrase御,CA御),又称G250、MN,是新发现的碳酸杆酶家族的异构体之一,基本功能为可逆性催化体内水合反应,被认为是肿瘤相关抗原,具有潜在判断肾癌预后作用的分子标记物。笔者现对CA御在肾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德胜;吴海啸;吴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来源于纤维上皮的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约占女性乳腺肿瘤的0.3%~0.5%[1]。该病典型病例表现为实性、孤立、可移动的肿块,大体上与乳腺纤维腺瘤很难区分,在超声声像图上的表现与乳腺纤维腺瘤相似,故超声检查的术前正确诊断率低,仅有21.3%[2]。所有乳腺叶状肿瘤均有复发和去分化的潜能。由于现在对乳腺纤维腺瘤广泛采用非手术治疗,故鉴别乳腺叶状肿瘤和乳腺纤维腺瘤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义乌市中心医院近年来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作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超声检查在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杰;冯贤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矽肺是以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正常结构的破坏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结核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1]。因此,肺结核是矽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简称矽肺结核),两者相互影响,加速疾病的进展及恶化,是导致矽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矽肺结核发病率高,患者免疫力低下,治疗效果较单纯肺结核差[2-3]。近年来,采用免疫增强剂或菌苗提高矽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大量研究发现,母牛分支杆菌(微卡)具有预防及治疗结核病的作用,能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双向免疫调节剂,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4]。但其是否对矽肺结核有辅助治疗作用仍未十分清楚。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矽肺结核病患者应用微卡菌苗进行治疗,现将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娟;韩静茵;胡祖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女,72岁。因“突发中上腹胀痛2d”于2011年11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既往有肝病、肾病、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无异常发现。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性质待定,图1)。活检病理报告示:镜下纤维肉芽组织及坏死渗出物内见散在浸润的重度异型细胞(图2-3)。免疫表型:LCA+,CD20+, CD79a+/-,CD3-,CK-,EMA-,CgA-,Syn-。病理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组织量较少,未能进一步分型)。骨髓穿刺活检病理示:正常范围骨髓象,未见异型淋巴细胞。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1年12月26日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Y吻合)术,术中见胃十二指肠交界处肿块约8cm×6cm×3cm大小,质地硬,与横结肠粘连,侵犯胰头上缘。术后病理镜下:瘤细胞大,不规则,异型明显,散在分布。细胞核染色质粗,呈点彩状,靠近核膜,可见小核仁。免疫表型:CD20+,CD79a+, CD3-,CD45RO-,CD5-,CD10-,Bcl6+,MUM-1+。诊断:十二指肠球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细胞型)。患者术后恢复可,随访至今。
作者:柯萍;温晓伟;沈兰;邬万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2014年3月3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发布了《2014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这是该指南2008年版的更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心脏外科医师重视。
作者:王春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本刊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血压仍以mmHg表示。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具有手术复杂、涉及器官多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进步,近年来PD的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仍有3%~10%的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postpancreatomy hemorrhage,PPH),相较于胰漏、腹腔内感染及胃排空障碍等常见并发症, PPH则更为凶险,病死率高达20%~50%,且诊断与治疗流程尚未有定论[1-2]。本文旨在讨论PPH常见原因及其诊断与治疗策略。
作者:苗毅;林士波;高文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评价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3例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2011年123例,2012年120例,对比分析2年的预防性用药情况、抗菌药物初次给药时间及疗程分布、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频度分布情况。结果2011年预防性用药明显多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年预防性用药患者抗菌药初次给药及疗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预防性用药的54例患者中单一用药39例(72.22%),二联用药15例(27.78%),共用抗菌药物5类7种;2012年27例预防性用药均为单一用药,共用抗菌药物3类4种。结论2012年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较之2011年更趋合理,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成效显著。但初次给药的时机和使用时间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陈晓华;朱国芳;林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予贝复舒眼水滴眼,对照组术后未用贝复舒眼水,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鼻侧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术前1d及术后1、2、4、8周的基础泪液分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膜鼻侧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SIT、BUT、CFS与术前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后1、2、4周SIT均明显缩短,BUT均明显延长,术后1、2周CFS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可促进角膜上皮创面愈合及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
作者:蔡晓红;赵卡卡;王望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器官是肝脏,卵巢转移相对少见。卵巢转移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7%[1],而大肠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4%~25.0%,平均7.0%左右[2]。结直肠癌一旦发生卵巢转移就意味着病变已进入晚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预后较差。笔者对31例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良;应晓江;叶平江;李振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剖胸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除CD8+各指标术后均有所上升(P<0.01)外,其他细胞学指标(CD3+, CD4+,NK细胞)术后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B组各指标在术后72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均P>0.05),但A组仍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干扰较小且恢复较快的一种麻醉方式。
作者:朱韵甜;陈亦蛟;周大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气管插管是建立气道的重要方法,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放及保持气道通畅多的是经口气管插管,随着光学喉镜在急诊科及麻醉科的普及,插管变得越来越容易[1],但插管后判断插管是否在气管内主要通过插管内有无气流、听诊双肺呼吸音、距门齿距离来判断,受主观影响较大,而床边B超检查不仅能快速判断插管位置,并能评估肺部情况。笔者对行气管插管的50例患者采用床边B超检查判断插管位置,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咏梅;吕旭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浙江医学》是浙江省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主办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和基础医学各科的科研成果和诊治经验等,以各级医务人员和各类医学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设有述评、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检测诊断、护理园地、综述、讲座、动态和简讯等栏目,欢迎来稿。
作者:《浙江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据统计,我国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而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已接近或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14年4月,我国肝移植注册网站登记肝移植26751例。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定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复发防治五部分内容。本指南采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主要参考2001牛津证据分级(表1),推荐意见强度主要参考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推荐分级等[1-2]。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总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儿童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测因素,旨在从临床特点中早期识别产ESBLs细菌感染病例,指导经验性治疗。方法收集195例尿培养阳性病例,对其中11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的临床特点,采用字2检验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195例中,大肠埃希菌为112例(占57.44%),其中产ESBLs菌株79例(占70.54%)。发病年龄<2岁、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存在尿路异常者更易致产ESBLs菌株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组年龄更小,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及存在尿路异常的比例更高,临床上发热、血CRP值升高的表现更显著,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组经验性治疗有效率较高,平均住院日更短(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尿路异常、发热、血CRP升高为产ESBLs菌株感染的预测因素(OR =4.657、2.961、5.721、1.442,P<0.05)。结论对于年龄<2岁、发热性尿路感染、存在尿路异常,培养前使用过抗生素,血CRP值较高水平的病例,更有可能提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可以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抗生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经验性治疗药物,而没有这些特点的病例,倾向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头孢三代抗生素可作为选择药物。
作者:余灵芳;陈敏广;杨青;庄捷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内眦赘皮是内眦角前方纵向的半月形皱襞,可分为眉型、睑型、睑板型和倒向型赘皮,它使眼距增宽,遮掩内眦角,遮挡部分视野,严重影响美观。内眦赘皮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在单睑和“内双”人群中约占70%左右,如重睑美容手术不同期矫正内眦赘皮,往往形成“半双”形态,影响手术效果,而传统方法矫正由于瘢痕发生率较高,使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该手术治疗,给医师和患者造成了许多困惑。
作者:刘尊敏;吴胜利;夏清;吴丽丽;朱薛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原tomy,PNCL)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由于手术为微创,术后疼痛往往被忽视,一般较少使用术后镇痛装置。但术后疼痛是躯体痛与内脏痛的混合表现,皮肤小切口、皮下与肌肉组织的钝性分离、肾盂穿刺口的扩张等创伤,术后造瘘管的持续引流,以及膀胱阵发性痉挛,均可引起术后疼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合理的镇痛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帕瑞昔布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断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我院近年来对采用PNC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术后予帕瑞昔布钠镇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龙波;余亮亮;尤升杰;周小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B超引导的经皮肾镜手术不仅为肾结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微创方法,同时也避免了X线定位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对于不合并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B超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仍是技术难点;正确掌握无积水肾结石经皮肾通道的建立方法,对于该术式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昌县中医院对2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施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慧;王超国;俞寅;黄斌;王惠红;何少峰;朱章国;沈柏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现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损伤、离子转运异常以及细胞能量利用障碍等因素参与了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持续激活奠定了其治疗心衰的基础[1],针对此靶点的药物近几年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代表药物主要是ACEI、ARBs和β-受体阻滞剂,现对心衰药物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承建;郭航远;孟立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