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进;曾宪鹏;叶啟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全膀胱切除术十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可行性及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先在腹腔镜下对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并在下腹部行小切口体外建成W形回肠代膀胱储尿囊,再在腹腔镜下行原位回肠代膀胱与尿道吻合术,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10例手术,历时420-480 min,平均456 min,术中出血600-1 200ml,平均850ml.术中未发生直肠损伤,术后10例均有不同程度漏尿,9例1周后拔除盆腔引流管,1例3周漏尿停止拔除引流管,无1例盆腔内感染及肠瘘,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1例盆腔淋巴结阳性.所有病例无漏尿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B超无肾积水表现,无慢性尿潴留表现.复查血生化指标无电解质紊乱.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持续腹胀,考虑为粘连性肠梗阻.其余病例术后随访1-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小切口全膀胱切除术十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方式,在基层医院开展亦有可行性.
作者:占习双;刘全明;吴天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业认同水平、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182名红十字会登记在册的专职和兼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使用《协调员职业认同感调查表》和《一般人口学信息调查》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到182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75.8%的对象年龄在25-40岁,男性占5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达77%,从事2年以上协调员工作者为54%.职业认同平均分为(39.38±7.65)分(满分50分),中位数为40.00分.以协调员总体职业认同的中位数40.00分划分为职业认同高分组和低分组发现:职业认同水平高的协调员所感受的工作本身压力和自身发展压力高于职业认同水平低的协调员(均为P<0.05);相反,其所感受的职业发展压力却低于职业认同水平低的协调员(P<0.05).获得社会支持高的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获得社会支持低的协调员(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有月平均收入和社会支持;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为聘用方式.结论:目前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业认同为中等水平,高收入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低,获得社会支持高的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高,非在编的其他(如临时工)聘用方式的协调员工作压力大.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协调员工作压力,给予更多社会支持以提高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
作者:何重香;司晶;黄伟;李玲;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作为热休克反应的主要的调节因子,在生命体应对各种有害刺激如热休克、缺血、炎症、氧化应激等条件时,可保护并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物活动功能.HSF1不仅可保护正常细胞的功能,也可在肿瘤细胞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同时HSF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消化系统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国民生命质量和健康寿命,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HSF1的结构功能特点并对HSF1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作者:梁文进;曾宪鹏;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伦理学问题日渐复杂起来.活体器官移植、脑死亡及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移植、器官获取及合理分配等方面均面临着相关的伦理学问题.对器官移植相关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及研究,并制定相关的伦理学准则及解决方案,是确保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并大限度地保护移植供者及受者相关权益的关键性举措之一.
作者:黄伟;叶啟发;曾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影响移植肾/人的生存.CMV感染一旦发生,治疗难度大,因此预防是关键.本文针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抗病毒药物分类以及预防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垒;黄康;彭贵主;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其他合并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AKI的发生情况,分为3组:N组,未发生AKI;M组,轻、中度AKI组(包括AKI 1、2期);S组,严重AKI组(AKI 3期);比较3组患者其他严重合并症放发生情况、ICU停留时间及早期死亡率.结果:术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N组为(652.34±520.90) U/L,显著低于M组(997.12±784.66) U/L及S组(983.71±576.33) U/L(P<0.05);术后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N组为(1 221.03±1 001.01) U/L,M组为(1 253.67±782.47) U/L,均显著低于S组(2 272.14±1 620.81) U/L(P<0.05).106例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66.98%(71/106);术后4周内,N组患者(35例)血肌酐值均恢复正常,M组(AKI 1期、AKI 2期)92.91%的患者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而S组仅有63.63%的患者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显著低于前两组(P<0.05).术后早期血行感染(BSI)的发生率为43.40%(46例),其中N组BSI的发生率为37.14%(13/35),M组为40.82%(20/49),均显著低于S组59.09%(13/22)(P<0.05).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0.57%(43例),其中N组为28.57%(10/35),M组为38.78%(19/49),均显著低于S组63.63%(14/22)(P<0.05).3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N组为(123.33±106.25)h,M组为(142.82±115.71)h,均显著低于S组(296.39±173.05)h(P<0.05).术后早期N组患者仅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2.9%,M组患者死亡3例,死亡率为6.12%,均显著低于S组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27.27%)(P<0.05).结论:患者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严重的急性肾损伤会显著增加患者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毅;胡晓燕;张秋艳;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吴茱萸碱对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给予腹腔注射吴茱萸碱2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溶剂.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胆囊收缩素1受体(CCK1R)在结肠的表达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两组肌条自发性收缩活性.结果:给药组大鼠8,12,24 h排便量、结肠肌条收缩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而4h排便量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CK1R在结肠全层皆有弥散表达,但肌层表达多,且给药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结肠CCK1R表达上调(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结肠运动,并可诱导结肠CCK1R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治疗肠道动力紊乱的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操寄望;余光;罗和生;全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佳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组,治疗剂量、血流量、抗凝方法相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肌酐、尿素氮、磷的清除率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情况.结果:CVVH和CVVHDF治疗后都能很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水平相当;与CVVH相比,CVVHDF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分子溶质磷的清除率略低.结论:CVVHDF清除小分子效果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学宇;潘丽;汪蓉蓉;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胰岛移植在近的十多年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回顾了胰岛移植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治疗过程的风险,比较了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的优缺点,另总结了胰岛移植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陈根;王志梁;元文勇;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用于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OSAHS患者91例作为OSAHS组,健康成年人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和谷氨酸脱氢酶法分别对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进行检测.血清Cys C及β2-MG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血清BUN、Scr在对照组和OSAHS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B2-MG在OSAH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β2MG在OSAHS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SAHS早期可能引起肾功能隐匿性损伤,血清β2-MG,sCys C的变化早于BUN、SCr水平的变化,提示血清Cys C、β2-MG有望作为较早反映OSAHS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张帆;袁琨;陈伟;蔡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移植物和移植受者的生存.胆道引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是否进行胆道引流一直是移植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综述了肝移植术中T管引流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T管引流的“利”与“弊”,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如改良型T管引流和经胆囊管胆道引流.
作者:彭贵主;王垒;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佳手段,但移植过程中会发生热缺血、冷缺血及缺血再灌注等损伤,影响移植肾近、长期预后.大量研究表明移植肾损伤与线粒体自噬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密不可分的联系,ALDH2在其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LDH2可以双向调控线粒体自噬,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减少或增加移植肾损伤.本文综述了ALDH2调控线粒体自噬与移植肾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肾移植领域提出可能的新靶点和研究方向.
作者:梁峻滔;贾方园;刘慧敏;姚亚君;孙一帆;钟自彪;王彦峰;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肝移植的巨大需求与可用供肝数量不匹配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各种替代治疗不断派生.对于细胞生物学及肝脏修复过程的研究进展,使得干细胞成为再生医学中治疗肝脏疾病的新热点.目前研究中,肝再生的细胞来源已经囊括多种类型细胞,如成人肝干细胞和胎肝干细胞、肝内干细胞群、成人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些高度不同的细胞,可以作为细胞悬液使用,或者与生物材料组合形成可植入的肝组织构建体,为肝再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干细胞全面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前,细胞治疗肝脏疾病仍有很多关键障碍需要克服.本文总结了以干细胞为基础治疗肝脏疾病领域的新技术,以及现有的挑战,提出了将来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张秋艳;叶啟发;王彦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动物模型,探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同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EV组(模型组)、Varicocelectomy组(治疗组),每组15只.术后取左侧睾丸,采用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变化,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左侧睾丸组织可见生精上皮排列紊乱,生精细胞广泛脱落,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凋亡指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Bax、Caspase-3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抑制睾丸生精细胞凋亡,且Bcl-2、Bax和Caspase-3通过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并调控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在精索静脉曲张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饶婷;程帆;宁金卓;李浩勇;余伟民;阮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乳糜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我单位收治的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乳糜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糜腹诊断与治疗的情况,并总结经验.结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1例患者改用剖腹探查结扎肝门区淋巴管,另1例患者经穿刺引流后症状缓解.2例乳糜腹患者经治疗后未见其他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肝移植术中严密结扎淋巴管,早期、及时治疗术后乳糜腹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付贞;范林;钟自彪;王彦峰;黄伟;彭贵主;周大为;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量化他克莫司浓度个体化变异,以此评估他克莫司术后药物浓度波动度,进一步预测以此相关的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感染等远期预后.方法:收集64名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患者连续6次药物浓度监测值.分别计算各患者的变异系数(CV),分为高变异组(20名)和低变异组(44名).比较两组人群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身高差异,绘制两组人群术后6个月连续6次后他克莫司谷浓度Tac C0和剂量矫正Tac C0曲线.回归分析计算两组的风险指数(OR)和95%置信区间(CI),以此评估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后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身高、体重及BMI值均无明显差异.高变异组比低变异组6次Tac C0及剂量矫正Tac C0值波动程度明显要大.回归分析发现,高变异组发生后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小球病或移植物丢失的风险指数为133,95%CI为0.87-2.37,而低变异组为1.84,95%CI为1.04-3.25.高变异组明显高于低变异组.结论:他克莫司浓度个体内变异的标准化定量可以衡量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波动度,可作为衡量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波动程度及相应风险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玲;徐千;魏婉慧;王彦峰;乐江;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兔脑死亡模型,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的热休克蛋白(HSP) 70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8的水平变化,评估脑死亡者进行小肠移植手术的可能性.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n=30)和脑死亡组(n=30).两组均在脑死亡后2,6,8h采集小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热休克蛋白(HSP) 70 mRNA表达,并以竞争免疫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IL-8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小肠受损不明显,脑死亡组小肠损伤随时间点延长而逐步加重.脑死亡组HSP70 mRNA随脑死亡时间而增高(P<0.05).结论:小肠组织受损情况会随脑死亡时间而变化,HSP70 mRNA表达量增高.
作者:艾紫叶;赵慧佳;时玉颖;魏婉慧;徐千;王彦峰;叶啟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改良和补充兔Tenon's囊组织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为开展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药物研究提供成熟的原代成纤维细胞.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无菌条件下摘取组织,机械剪碎,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角蛋白的mRNA水平.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形态,7-10 d从组织块周围大量爬出,15 d铺满培养皿;免疫荧光法鉴定显示,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阴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细胞中波形蛋白mRNA水平远远高于角蛋白.结论:改良和补充了兔Tenons囊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方法,为后续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抗瘢痕化的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莫国艳;田代志;张丽萍;罗继红;李杜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公民捐献与移植手术技术及免疫抑制剂等进展,肝移植发展迅速,已成为各种不可逆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高质量的供肝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1,2].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心脏死亡或脑死亡供体均不可避免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损伤,合并有更复杂的病变,对低温损伤更为敏感,这是制约肝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亟待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供体肝脏获取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有鉴于此,我们综合了国内多家移植中心的经验,并借鉴国外的标准[3,4],制定了供体肝脏质量控制标准,重点阐述供体维护、器官获取及器官保存等内容.
作者: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于前房角开放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施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观察施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患者20例(26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30 d以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测前房参数,以及于术后1,3,30 d观测引流器位置参数.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6±4.7) mmHg,术后7d眼压为(8.2±2.7) mmHg,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前房平均深度为(3.42±0.75)mm,术后1d为(1.91±0.83) mm;术后7d为(2.15±1.08) mm;术后30 d为(2.90±0.74)mm.术后1d前房深度参数与术前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前房深度参数与术后30 d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引流器尖端距角膜平均距离为(53.6±27.1)μm;术后7d为(65.0±34.1)μm;术后30 d为(102.4±48.8)μm.术后30 d引流器位置参数与术后1d及7d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能有效控制眼压.但是术后早期可以观察到暂时性的前房结构改变.我国患者在选择该术式时可能需要更加谨慎.
作者:朱研;万珊珊;邢怡桥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