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玲;程纯;严美娟;史淑贤;沈爱国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佳诱导条件.方法 体外分离、原代培养人脐血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以EGF+bFGF、ATRA、ATRA+EGF+bFG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其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DA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 比较各组对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诱导作用,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纹状体条件培养液>ATRA+EGF+bFGF组>ATRA组>EGF+bFGF组>对照组.结论 纹状体组织对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诱导作用优于其他各组,并且此作用可能主要源于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
作者:李荣平;季凤清;孙海梅;王屹;曾晓蓓;赵春礼;杨慧;李雪梅;贾晓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1型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1A、T2A)是否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是否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方法 取新生大鼠脑皮质,体外培养纯化的O-2A祖细胞、T1A和T2A,应用激光共焦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巢蛋白和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的表达;观察O-2A祖细胞、 T1A和T2A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液中生长方式的改变.结果 巢蛋白在O-2A祖细胞和T2A中表达,T1A不表达;SSEA-1仅在T2A中表达.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10d,T2A形成能增殖和连续传代的细胞球,细胞球巢蛋白标记阳性,贴壁后分化细胞具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样形态;但相同培养条件下的O-2A祖细胞和T1A生长方式无改变.结论 巢蛋白和SSEA-1在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T2A具有神经干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春鹏;张晔;夏春林;沈慧;张静;陆志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hPPARδ)的真核表达载体,为hPPARδ受体功能和基于hPPARδ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提供分子研究平台.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HepG2细胞总RNA克隆hPPARδ全长基因,与经BamHI、SalI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PPARδ-IRES2-EGFP,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hPPARδ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293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hPPARδ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293细胞中获得hPPAR6的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phPPARδ-IRES2-EGFP重组质粒.
作者:章涛;杨贵忠;袁野;万敬员;杨俊卿;蒋建新;周岐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下调上皮性钙黏附分子(E-cad)表达后,对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HO-891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E-cad的双链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HO-8910细胞中,抑制E-cad基因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RNAi效果;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RNAi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RNAi后HO-8910细胞E-cad表达显著下降,由63.7%降低为11.9%(P<0.01),RNAi有效;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能力明显提高,穿过滤膜的细胞数由13.4±3.93增至42.0±4.15(P<0.01);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提高,穿过滤膜的细胞数由23.24±3.71增至82.0±5.51(P<0.01).结论 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可能与E-cad基因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胡军;邵淑娟;赵瑾瑶;杨进;杨佩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发现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表达Prox-1、podoplanin、VEGFR-3和 LYVE-1等,这些因子和受体调控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或VEGF-D/VEGFR-3信号途径在淋巴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C、VEGF-D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有望治疗淋巴管新生障碍性疾病以及抗移植后免疫排斥和抗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主要综述了胚胎发育、先天性淋巴水肿、炎性病变和肿瘤等状态下淋巴管新生的变化及其机制、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的过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对于淋巴管新生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海杰;谭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发情周期各期下丘脑中食欲素及其受体(OX1R、OX2R)表达的变化,探讨食欲素对发情周期的可能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竞争性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competitive 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食欲素前体(Prepro-Orexin)、食欲素-A、OXIR和OX2R在发情周期各期的表达.结果 发情前期的OX1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发情后期,而prepro-OX和OX2R mRNA的表达各期间没有明显的不同.结论 食欲素可能通过结合OX1R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或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而参与排卵的发生.
作者:王俊波;王培军;凌树才;沈岚;孙百强;朱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培养高纯度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并应用检测ABP mRNA原位杂交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选用18~22d龄SD雄性大鼠睾丸,采用0.25%胰蛋白酶、0.1%透明质酸酶、 0.1%胶原酶三酶依次消化法分离支持细胞,置于32℃ 5% CO2的培养箱培养,48h后用20mmol/L Tris-HCl低渗处理培养细胞.培养1周后应用伊红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Feulgen染色对所培养的支持细胞进行鉴定,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ABP mRNA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结果 培养1周后所获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达95%以上.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ABP mRNA表达阳性,其形态结构特征与用其他方法鉴定为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致.结论 采用三酶连续消化及低渗处理法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高,而且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BP mRNA是一种新的、特异、有效的鉴定支持细胞及其功能的方法.
作者:黄东晖;赵虎;田永红;熊承良;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下丘脑中食欲素(Orexin)及其受体(OX1R、OX2R)在妊娠、分娩以及泌乳期表达的变化,以探讨Orexin与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竞争性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Competitiv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中Orexin前体(Prepro-OX)、Orexin-A、OX1R和OX2R在妊娠、分娩以及泌乳期的表达.结果 Orexin-A和OX1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别存在于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以及妊娠和泌乳期大鼠的下丘脑室旁核 (PVN)和视上核(SON).泌乳第1d的Prepro-Orexin mRNA和OX1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妊娠后期和泌乳期.OX2R的表达在生殖各时期之间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Orexin可能参与大鼠泌乳早期的生殖功能调节,下丘脑的PVN及SON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部位.
作者:王俊波;凌树才;沈岚;孙百强;朱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血糖对排卵前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20d ICR雌鼠,建立急性高血糖模型;取高血糖模型雌鼠和正常雌鼠超排卵,分别于hCG注射后的0、2、6和10h取卵巢组织,石蜡切片,TUNEL检测凋亡,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连接蛋白connexin-43的表达,相同时间点取生发泡期(GV期)卵母细胞统计生发泡破裂(GVBD)和第一极体(FB1)的发生率.结果 1.高血糖组卵巢湿重与小鼠体重的比值与排卵数目均低于正常组(P<0.01);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CG注射后6h、10h颗粒细胞表达connexin-43在高血糖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3.高血糖组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hCG注射后6h、10h差异显著(P<0.05);4.高血糖组卵母细胞GVBD发生率低于正常组,于注射后2h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血糖环境下卵母细胞发育延迟,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增高.这种发育延迟与颗粒细胞间connexin-43低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陈睿;吕丹瑜;李英;乔杰;陈瓞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巨噬细胞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S-100+、CD68+、 HLA-DR+、CD83+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数量或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SARS死亡患者脾内白髓中S-100+树突状细胞数较正常平均减少80.49%,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脾红髓中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平均减少39.48%,体积是正常平均值的2.21倍.脾白髓中HLA-DR+抗原呈递细胞明显减少.SARS死亡患者脾与正常脾中均无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结论 SARS患者免疫系统中抗原呈递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支持SARS是一种病毒性免疫缺陷病.SARS病毒不能引发树突状细胞成熟.巨噬细胞的体积增大处于激活状态,提示巨噬细胞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战军;唐军民;唐岩;李枫;梅芳;王国涛;顾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正常及损伤的周围神经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相关分子(NIDD)的表达定位与变化.方法 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nNOS及其相关分子NIDD mRNA表达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杂交与间接免疫荧光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其表达定位情况.结果 nNOS及NIDD mRNA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施万细胞(SCs)中,损伤后表达增多,分别在神经夹伤后2周以及切断后1周的近、远侧断端中出现表达高峰.原代培养的SCs中也检测到nNOS及NIDD,其mRNA分布在核周细胞质区域.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对nNOS相关分子NIDD的表达有影响,SCs表达NIDD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
作者:陈梦玲;程纯;严美娟;史淑贤;沈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去卵巢大鼠抗氧化及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SD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7组:高脂、雌激素,低、中、高剂量SI干预、假手术及正常对照组.对前5组摘除双侧卵巢后恢复1周开始干预,实验周期为12周,灌胃给药,每周称重1次,分别在去卵巢及处死时(12周)抽取尾静脉血,实验结束后取内脏及骨骼标本,分别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及骨密度等指标,共63只大鼠完成实验.结果 SI干预组股骨重量高于高脂与正常对照组,干预可提高AKP、GSH-Px酶活性.高剂量干预对维持大鼠股骨密度的作用与雌激素相似.SI干预可缓解因去卵巢造成的骨丢失.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的抗氧化、骨代谢酶活性及骨转化存在一定影响,适量干预能逆转因去势造成的骨密度下降.考虑到植物雌激素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能力低下,采用SI在临床开展干预的剂量与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余清;王文蔚;李安乐;刘存丽;王一龙;胡万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尼克酰胺、β-细胞调节素(betacellulin)、bFGF、HGF诱导人脐血CD34+细胞向胰岛细胞的分化.方法 用磁性细胞分选试剂盒(MACS)分离出CD34+细胞后在含5%FBS,1×ITS,4.7mg/L亚油酸,10-4mol/L 2-磷酸抗坏血酸的低糖型DMEM中培养,扩增后于培养第5d加入尼克酰胺、betacellulin、bFGF、HGF进行诱导,并于诱导14d、24d留取细胞.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细胞中胰岛细胞标志物,并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4+细胞的平均分离纯度>90%,达到分离要求.RT-PCR检测到诱导后的CD34+细胞表达nestin、ngn3、IPF-1 mR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诱导的CD34+细胞中出现nestin和insulin阳性表达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9.8±2.7)%.ELISA检测发现诱导组和未诱导组培养液中的insulin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体外联合应用上述因子能诱发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
作者:张芳婷;万汇娟;区文超;龙霞;叶静;于洁;鲁树坤;房家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的内吗啡肽2(EM2)阳性神经元向延髓背角(MDH)的投射情况.方法 荧光金(FG)追踪与EM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结果 将FG注入MDH后,TG内可见大量FG标记的大、中、小型神经元;TG内也可见各种直径的EM2阳性神经元;TG内的许多FG标记神经元呈EM2阳性,FG/EM2双标神经元多为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TG内的EM2阳性神经元向MDH投射.
作者:廖衡;陈涛;李云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孤束核吻侧段(rNTS)内脑啡肽阳性(ENK-ir)终末与γ-氨基丁酸(GABA-ir)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 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合免疫金颗粒标记的电镜双标技术.结果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rNTS内有大量的ENK-ir纤维和终末及散在的GABA-ir神经元.ENK-ir终末与GABA-ir神经元之间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可见ENK-i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圆形清亮突触小泡及大颗粒囊泡表面.ENK-ir轴突终末与GABA-ir及阴性神经元胞体及树突之间形成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的突触联系,以对称性突触为主.结论 rNTS内的ENK-ir终末可能通过抑制或增强GABA能神经元活性,或直接抑制味觉感受神经元活性的方式,参与NTS内味觉信息的感受和调节.
作者:刘玲;闫蕴力;赵金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诱导人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佳条件.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培养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脐带血获得的贴壁细胞的CD34、CD90、CDl66、HLA-ABC、HLA-DR等免疫表型;并用不同诱导因子组合:1.维甲酸(RA);2.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3RA+EGF+bFGF;4二甲基亚砜(DMSO)+丁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后,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各组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苷酶-C(Gal-C)等神经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抗原的表达.结果 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CD90、CD166、HLA-ABC表达阳性;无论那一种诱导因子组合,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比率均高于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即各组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数>神经元的细胞数>星型胶质细胞数.对于少突胶质细胞(Ga-C)以RA+EGF+bFGF组合诱导率高,达57.02%,其次是DMSO+BHA诱导组.而对于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的分化各组比较,以RA组高,其次是DMSO+BHA诱导组合.结论 RA对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的诱导作用较好,而RA+EGF+bFGF组合对于少突胶质细胞诱导作用明显.
作者:季凤清;王屹;孙海梅;李荣平;王丹妮;曾晓蓓;赵春礼;王秀琴;杨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shRNAs对胃癌细胞系BGC-823胃泌素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 设计4条针对胃泌素基因不同位点的寡核苷酸序列,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相应的shRNAs.以10nmol/L、20nmol/L、40nmol/L和80nmol/L的终浓度,将4条shRNAs分别转染胃癌细胞BGC-823.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胃泌素表达的抑制效果,筛选有效的shRNA.应用RT-PCR进一步验证其对胃泌素mRNA的抑制效应.应用MTT法检测4条shRNAs在不同浓度下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结果 转染后24h、48h及72h,胃泌素表达均被明显地抑制,并呈现浓度及时间依赖的趋势.shRNA3转染后72h,mRNA及蛋白水平表现出佳的抑制效率,分别为(54.27±0.042)%和(41.69±0.038)%.RT-PCR结果显示,shRNA3对BGC-823细胞胃泌素mRNA的抑制率为48.1%.MTT结果显示,除shRNA4处理组外,其余3组处理细胞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趋势.结论 4条shRNAs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地抑制了胃癌细胞BGC-823胃泌素的表达,shRNA3可能为有效的胃泌素-shRNA.shRNA对胃泌素表达的抑制,显著降低了BGC-823细胞增殖能力.
作者:丁一;李军扩;邢文英;乐晓萍;张钦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丘脑前核-海马下托复合体神经元环路的突触结构及谷氨酸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HRP束路追踪结合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结果 在丘脑前核内,可见HRP顺行标记的海马下托复合体传入轴突终末,终末多为卵圆形,内含圆形透亮突触小泡和数个线粒体.其做为突触前成分与HRP标记的树突或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谷氨酸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胶体金颗粒标记胞体、树突、轴突终末等.HRP标记的轴突终末和一些非HRP标记的与突触后成分形成非对称性突触的轴突终末(Gray Ⅰ型)内,胶体金颗粒密度明显大于背景(胞体、树突、Gray Ⅱ型轴突终末等)的胶体金颗粒密度.其平均胶体金颗粒密度为突触后树突的3倍多,为对称性轴突终末(Gray Ⅱ型)的6倍多.在两张邻近的连续切片,γ-氨基丁酸(GABA)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ABA胶体金颗粒浓重标记Gray Ⅱ型轴突终末,背景标记极少;而非对称性轴突终末(Gray Ⅰ型)胶体金颗粒标记极弱.谷氨酸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ray Ⅱ型轴突终末胶体金颗粒标记极弱.GABA阳性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对称性突触,在同一树突上可见GABA能轴突终末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和其他轴突终末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结论 丘脑前核内来自海马下托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轴突终末是谷氨酸能的;来自海马下托复合体皮质投射神经元轴突终末,在丘脑前核与投射至海马下托皮质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
作者:马晓凯;王滨;范凯;付元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鼠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回肠5-羟色胺 (5-HT)及其受体(5-HTR)、细胞因子IL-2、IL-6的变化,探讨脾虚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像分析、放射免疫和免疫印迹法.结果 大鼠脾气虚合并胃溃疡模型中5-HT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回肠黏膜上皮及肠腺细胞;5-HTR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主要位于肠绒毛及腺体间结缔组织,在肠壁平滑肌、肌间神经丛也有表达;5-HT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含量均增加,免疫印迹法示回肠5-HTR含量增加,且随病程进展,而进一步升高;经过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上述异常变化得到纠正.在造模初期,IL-2、IL-6的分泌活性增加,随着脾虚胃溃疡发病的进一步发展,IL-2、IL-6的分泌活性降低.结论 大鼠脾气虚胃溃疡模型中回肠组织5-HT及其受体含量的增高,是大鼠脾虚胃溃疡发病的机理之一,加味四君子汤能通过纠正这些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IL-2、 IL-6分泌活性的改变可能与大鼠脾虚胃溃疡的病程发展相关.
作者:赵素贤;王秀琴;杜鹃;孙海梅;曾晓蓓;李宝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