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奇;张音;马克宁
本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内分泌科进修期间收集1994~1999年FCPD8例作一报导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0~53岁,均无食用木薯史.8例患者均明显消瘦,BMI15~19Kg/m2,其中6例有慢性或阵发性腹痛史;有7例患者在院外诊断为2型糖尿病2~6年,平均3年,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其中有2例有酮症倾向,入院后经检查发现有胰管结石;1例患者以腹痛、黄疸、呕吐急诊入院,入院后经检查发现胰管结石,血糖明显增高而确诊为FCPD,8例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胰管结石,胰腺纤维钙化表现,8例患者入院时血糖明显增高,在18.1~27.6mmol/L之间,做胰岛素释放试验提示胰岛素,C肽明显降低.8例患者入院后均用胰岛素治疗,有3例血糖控制稳定后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手术2次.
作者:贾奇;张音;马克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进行了胰岛素、胰岛素与磺脲类降糖药物联合疗法,对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肖红;黄秀珍;王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早期出现微量蛋白尿.糖代谢紊乱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使肾小球微血管形成微血栓,微血栓促进血小板大量活化,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临床蛋白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终导致肾功能衰竭[1,2].杏丁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致血管收缩,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作用[3].本文报道用杏丁治疗早期DN患者24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爱华;王瑛;李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2000年4~12月于我院门诊行胰岛功能检查,提示β细胞功能衰竭,开始用诺和灵治疗的,曾用口服降糖药有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143例,根据病人病情监控程度分为监控组和非监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病程,胰岛素用量,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监控组较之非监控组平均病程短,胰岛素用量少,开始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时并发症也较少.结论:严密的病情监控有利于早期发现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
作者:单春艳;陈莉明;郑少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研究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美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给药前后血糖、血流变、眼底等变化观察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戴玲;翟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0~1996年采用胰岛素局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12例,女8例,年龄55~76岁,病程3月~5年.
作者:郭元平;王亚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48例男性Ⅱ型糖尿病人,进行了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现报告如下:观察对象对照组,选择男性健康者23例,年龄45~65糖尿病组,随机选出48例,年龄45~65岁,病程2~15年,无急性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85岁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作者:杨肖红;马宏辰;黄明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1~4],尤其是来自英国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明确证实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12%),其中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25%,对大血管并发症无不良影响.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收集了我院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2型DM134例,其中肝功能异常者67例,除肝源性DM、心衰、肝炎、胆石症等原因引起肝功能异常者22例外,2型DM合并肝损害共45例.并对这45例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进行检测分析以研究2型DM合并肝损害降糖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作者:王鹏华;靳建明;张志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女,42岁,新近发现Ⅱ型糖尿病,服用优降糖治疗,近半月来疲乏、无力、易出汗、失眠、焦虑、恐惧、寡言少语.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呆滞迟纯,急查血糖为2.46mmol/L,立即停服优降糖,给予10%葡萄糖静点,口服糖水,2~3天后,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付键;饶玉阶;罗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采用二甲双胍对IFG伴IR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按ADA标准诊断的空腹血糖异常并伴超重或肥胖(BMI≥25)的患者共计56例,IGF(≥6.1~<7.0mmol/L)诊断依据两次FPG及OGTT或馒头餐试验(100克面粉)排除糖尿病.其中男女比例为25:31,年龄平均47.68岁.
作者:方向明;禹世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患者甚至可因严重植物神经病变而发生猝死.其对症治疗尚无良方,而病因研究较多,目前虽无一致性的看法,但却提供了可能的治疗途径.这对预防意义较大,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李剑波;陈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30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改变,并探讨了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与病程、血糖控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黄敏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于2000年3月~8月,对3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后对照方法,使用康立舒胶囊进行为期2个月的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王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与单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我们对60例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6年10月~2000年5月间应用胰岛素泵治疗30例以呕吐为主症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瑞霞;张丽萍;伊继锋;井庆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06年Naunyn等人首先提出肝性糖尿病这一术语以来,人们对各种肝病引起的糖代谢紊乱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时糖代谢异常多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部分患者终发生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5].
作者:彭全升;袁彬;朱建洋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