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桃姣;朱友家;陈建刚;龚玲玲
目的:揭示增龄对大鼠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DNA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各以5只1月龄、8月龄和18月龄SD雌性大鼠分别作为性成熟前期组(IMG)、性成熟期组(MG)和更年期组(CMG).取输卵管石蜡切片,然后进行桔酸菁蓝染色和HE染色.结果:桔酸菁蓝染色的颜色深度相比,以MG组高,IMG组低.平均光密度值相比,峡部MG与CMG及IMG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MG与IMG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壶腹部MG与CMG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组间差异同峡部.HE染色显示:3组粘膜上皮细胞核着色相比较,MG颜色淡,IMG颜色深.结论:性成熟前随着年龄的增加粘膜上皮细胞DNA转录活性逐渐增加,性成熟期达高峰,由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中随着年龄的增加粘膜上皮细胞DNA转录活性逐渐减弱.
作者:谈新提;孟运莲;杨勇;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踝周部骨折、骨不连或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在33侧乳胶灌注下肢标本上解剖并观测了足背外侧区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足外侧区血管来自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及腓动脉穿支的降支,彼此相互吻合,并分支滋养趾短伸肌和皮肤,其中,跗外侧动脉是骰骨的主要血供来源.结论:以上述4条不同血管为蒂切取复合组织瓣,能一次性修复胫骨远端、踝部或距骨骨折、骨不连或合并软组织缺损.
作者:潘振宇;陈振光;张发惠;谭金海;郑和平;谢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昼夜血浆尿液渗透压变化.方法:72例新生(男42例,女30例),根据日龄分为A、B、C3组,3组日龄分别为~3、~7、~28 d.记录昼夜尿量,以FM-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仪测量血浆、尿液渗透压.结果:①A组昼夜尿量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A、B、C三组昼夜血浆渗透压分别为285±15、286±13、284±11、286±14、284±11、286±14(mOm·L-1);尿液渗透压分别为203±45、189士43、186±37、194±51、217±35、203士43(mOsm·L-1);三组昼夜血浆、尿液渗透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肾脏浓缩功能无昼夜差异.
作者:邵予;祝万君;吴本清;潘小梅;吴伟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普伐他汀组,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12周末观察肾组织HE及PAS染色,采用医学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面积(GA)、系膜基质面积(MA)、肾小球细胞定量指数(MSC).并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和血清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cr).结果:普伐他汀组与糖尿病组比较,肾小球MSC和MA明显减少(P<0.05),但高于对照组;UAER(P<0.01)、Tch、TG、LDL明显减少(P<0.05);血糖两组无差异性.Scr3组无差异性.结论:普伐他汀能抑制肾小球系膜基质合成,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进展.
作者:於文丽;汪必成;徐联芳;熊永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髁突颈部骨折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评价开放复位术后临床及X线结果.方法:对20例32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片显示均为伴有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的22侧,位于关节窝以外的10侧;骨折片间移位形成夹角,平均为42.78°,大于90°者5例,小于90°者27例.临床表现:咬殆关系紊乱、开口受限、开口型异常、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障碍、面型不对称等,手术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病人主观感觉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骨断端间对位良好.结论:髁突颈部骨折影响患者咬牙合功能;骨断端间移位形成夹角(大于40°)的病例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前后的X线诊断及随访应被认为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程勇;龙星;李小丹;杨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TEN及P53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肝外胆管癌标本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分析肝外胆管癌细胞P53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肝外胆管癌中PTEN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2/40),47.5%(19/40),而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0),0%(0/10);②两者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部位无关,但均与胆管癌的病理分级相关;③PTEN的表达与胆管癌的转移情况相关,而P53的表达与转移情况无关;④PTEN与P5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⑤本研究选用引物扩增出的P53 cDNA为431bp,电泳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PTE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低表达而P5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高表达,提示PTEN及P53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突变可能下调PTEN的表达.
作者:全晓明;李东华;陈孝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类抗菌剂,1993年在日本上市,其药理作用与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氧氟沙星(ofloxacin)相似,口服片剂具有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等特点.同时,它具有比氧氟沙星更强及更广谱的抗菌作用,作用强度也比氧氟沙星强.抑菌浓度与小杀菌浓度相近似,证实具有强有力的杀菌作用[1].现就应用国产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36例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病人与进口的左氧氟沙星片治疗32例病人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安鸿志;陈卓;张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原因引起女性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免疫发光仪检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激素(LH)、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结果:PRL血症垂体微腺瘤的FSH、LH、PR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E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子宫、卵巢功能改变引起的不孕LH、E2、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体功能不足的L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女性不孕症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赵海专;陈进;苏汉桥;吴鹏;苏汉文;孙端阳;龙文;李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EP),包括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的发病率及好发因素,并评价其各种诊断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VF-ET后EP病例临床资料.结果:IVF-ET妊娠168例中,发生EP 9例(5.36%),其中HP 6例(3.57%).在9例EP病人中,7例有明显的输卵管或盆腔疾患史;ET后12 dHP患者HCG值高于单纯EP患者;超声检查发现8例,漏诊1例.3例输卵管破裂的患者(包括2例HP)行开腹输卵管切除术,2例HP术后宫内妊娠自然流产;5例输卵管未破裂的患者(1例单纯EP,4例HP)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4例HP术后宫内妊娠继续,1例流产;1例早期发现的EP患者在阴道超声介导下穿刺抽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既往输卵管或盆腔疾患、宫外孕、输卵管手术是IVF-ET后EP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检查结合HCG值测定是其有效的诊断方法,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HP的较好方法,阴道超声介导下穿刺抽吸可作为未破裂EP治疗的一种选择.
作者:徐望明;杨菁;龙文;苏红;程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10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人行ERCP检查,其中97例接受内镜治疗.结果:首次ERCP检查的成功率为97.1%(102/105),为大多数病例提供准确的诊断,80例并发胆总管残余结石者采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取石治疗,97.5%(78/80)获成功;9(9/13)例胆管漏采用EPT、鼻胆管引流或置人聚乙烯支撑架治疗,8例胆漏在治疗后48 h内关闭,疗效肯定.8(8/11)例胆总管部分狭窄者行内镜放置聚乙烯支撑架.7例近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1例胆总管完全闭塞仅行诊断性ERCP本组内镜诊断及治疗的早期并发症为4.8%(5/1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怀疑胆道并发症时,应及时行ERCP检查,对于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和胆总管部分狭窄,内镜介人治疗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作者:邓涛;李文;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基因表达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M组)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对照组(C组)气管内用生理盐水.于给药后第7,14,28 d分别处死7只.组织学处理后切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CTGF、TGF-β1、FN、Col-Ⅰ和Col-Ⅲ在肺内的表达.结果:M组CTGF、TGF-β1、FN、Col-Ⅰ和Col-Ⅲ在肺内的表达CTGF的mRNA在肺内的表达显著高于C组.结论:CTGF作为TGFβ1的下游因子,其基因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如FN和Col-Ⅲ等合成而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叶旭军;徐启勇;叶燕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同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VC、MVV、TLC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身高体重指数(BMI)无显著相关;FEV1与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P<0.05),DLco与HbA1c、并发症积分及HOMA-1R呈显著相关(分别为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障碍,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其防治重点.
作者:余红缨;张妍;毕会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人膀胱癌相关蛋白(BLACP)基因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基因型在宫颈癌高发区--湖北省五峰县土家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与原发性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动态等位基因杂交(DASH)技术,对30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BLACP基因调控区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检测.结果:位于BLACP基因下游调控区的SNP rs3795147位点存在AA、AC和CC 3种基因型,且与宫颈癌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基因型CC和A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333和3.761;位于BLACP基因上游调控区的SNP rs3795148位点存在CC、CT和TT3种基因型,但其等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宫颈癌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BLACP基因上SNP位点型别的不同,可能导致了个体对宫颈癌的易感性不同.
作者:魏芸;伍欣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方法:用COX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结果:选用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8个变量中,用单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生活自理程度、血浆钙离子浓度、尿素氮(BUN)、肌酐(Cr)和本周氏蛋白是影响预后因素的重要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Cr和生活自理程度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高危因素.A组(Cr≥177 μmol·L-1)和B组(Cr<177 μmol·L-1)之间的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和24个月,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性骨髓的肾损害指标是简便而实用的预后因素.
作者:左学兰;谢燕;韩定芬;曾宪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胆管癌裂解物对转染全长野生型P53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腺病毒作为介质,将全长野生型P53转染入DC,然后用胆管癌裂解物修饰已转染全长野生型P53的DC(LywtP53DC),检测这种DC表面分子B7-1、B7-2、MHC-Ⅰ、MHC-Ⅱ表达的高低,诱导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能力,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和对动物模型治疗作用.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胆管癌裂解物刺激的野生型P53DC表面高表达B7-1(86.70%±0.07%)、B7-2(18.77%±0.08%)、MHC-Ⅰ(87.20%±0.05%)、MHC-Ⅱ(56.70%±0.07%),单纯DC低表达;LywtP53DC能够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杀伤率为81%.LywtP53DC治疗组和其它组在肿瘤生长的直径大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LywtP53DC治疗组中,肿瘤生长明显减慢.结论:全长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胆管癌裂解物联合修饰的DC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显著地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胆管癌免疫效应.
作者:孙华文;陈勇军;唐启彬;邹声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硬膜外腔注射甲氧氯普胺、氟哌利多、枢复宁三种镇吐药,观察对术后PCA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妇科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4组,即甲氧氯普胺组、氟哌利多组、枢复宁组、枢复宁+氟哌利多组,通过PCA泵分别将镇吐药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枢复宁组和联合用药组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和氟哌利多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分别为26.8%,16%,60%和73.7%(P<0.01),单用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利多预防术后PONV的效果不理想,联合用药组PONV发生率低,但与枢复宁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枢复宁单用及与氟哌利多联合用药都能很好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杜朝晖;王焱林;张宗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初步观察并探讨人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蛋白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检测TRAIL受体在MC-63骨肉瘤细胞上的表达;用MTT试验检测TRAIL对MG-3细胞的抑制率及加入Caspase抑制剂后TRAIL对MG-63骨肉瘤细胞株抑制率的变化.初步分析TRAIL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机理.结果:当TRAIL单独作用于MG-63骨肉瘤细胞株时,可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当TRAIL分别加入广谱的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spase-8的抑制剂zIETD-FMK、Caspase-3的抑制剂zDEVD-FMK与细胞株MG-63共同孵育时,TRAIL的抑制作用均被阻断.结论:TRAIL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死亡受体结合,然后激发细胞内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
作者:祝少博;侯炜;喻爱喜;曹长军;方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髁状突经眶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23侧)薛氏位片与髁状突经眶位片进行回顾性的对照分析.结果:髁状突经眶位片能清楚显示髁状突内外侧缘,对髁状突骨质细微结构(骨皮质、骨小梁)的显示明显优于薛氏位片,在颞下颌关节部分组成结构(关节窝、关节结节)的显示不如薛氏位片.结论:髁状突经眶位对颞下颌关节病损,特别是早期病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如与薛氏位片相结合,将是一套较完善的X线检查方法.
作者:唐兴桥;袁嘉骥;潘鄂武;彭宙锋;郑晓华;李宏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5例鼻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5例鼻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17例(68.00%),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Survivin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25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平均凋亡指数(AI)为1.92%±0.86%,平均增殖指数(PI)为41.48%±5.10%;Survivin表达阳性组AI(1.71%±0.61%)显著低于阴性组(2.29%±0.72%),PI(43.35%±4.80%)显著高于阴性组(37.50%±2.9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Survivin基因可能通过肿瘤细胞凋亡的抑制和细胞增殖参与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明萌;邹典定;王大斌;赵东赤;夏东;易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高脂乳剂建立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HLP)模型,研究化痰活血方对HLP大鼠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的影响.方法:使用2%~1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胶电泳法检测血浆中sdLDL水平.结果:化痰活血方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浆sdLDL(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能有效地降低高脂大鼠血浆sdLD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
作者:叶勇;梅国强;刘松林;雍雪莲;张茂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