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和意大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异同解读

李瑜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指南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病,2010年中国和意大利先后更新诊疗指南,对照解读有助于对本病的全面理解.两指南观点并无原则上差异,流行病学内容基本一致,两指南一致强调病理学是诊断NAFLD分期的金标准,意大利指南偏重临床诊断流程和对诊断方法的评价;而中国指南致力于制定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等诊断标准.目前尚无NAFLD的特效治疗方法,两指南均主张使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措施和药物,中国指南推荐较多保肝抗炎药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症与肝病

    近年来肥胖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症与多种肝病相关,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后者已成为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肝病.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成为公共健康的一个严重威胁.内脏脂肪组织(VAT)促使单纯性脂肪变性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此外,肥胖是肝硬化患者失代偿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亦似乎是肝细胞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甚至在急性肝衰竭时,高体重指数(BMI)意味着更差的预后,近来的研究提示肥胖在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进展中亦有一定作用,肥胖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预测因素之一.

    作者:丁晓东;范建高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病情严重程度95例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资料完整的95例TAO患者的临床资料,TAO的确诊参照Bartley标准,根据NOSPECS和磁共振(MRI)图像将TAO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至重度、危及视力3个级别.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95例TAO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Graves病治疗方式、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等相关影响因素与TAO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由于自变量间存在共线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用logitic多元有序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吸烟(3= -1.505,P=0.005)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β=0.031,P=0.005)2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戒烟、恢复并维持甲状腺功能及其自身抗体水平的正常能够预防或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戈荧;沈洁;范艳飞;刘仕群;李际敏;李云倩;陈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急性卒中误吸风险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卒中误吸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4 h内分别按普通检查法(颅神经检查和洼田饮水试验)及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颅神经检查、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同步的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结果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发现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47例(40.2%),常规检查法为25例(21.4%),该方法评估误吸风险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检查法(P<0.01).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预测吸入性肺炎的敏感度是82.4%,普通检查法预测吸入性肺炎的敏感度是41.2%,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是一种评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敏感方法.

    作者:李巍;孟然;李占元;张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糖尿病与肝病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发病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糖尿病与肝病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糖尿病能导致肝脏结构及功能损害而肝脏疾病导致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二者形成恶性循环,终预后不良.这里仅就糖尿病与肝病作以评述.

    作者:徐有青;冀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6例MM患者接受PD治疗.以同期46例VADT化疗的MM患者做为对照.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 (4)P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疗效均显著.初治组治疗有效率85.7%(18/21);复发和(或)难治组的有效率为80.0% (12/15);总有效率为83.3%(30/36).PD与VADT治疗初治MM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对78.1%,P=0.740),P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明显高于VADT组(80.0%对42.9%,P=0.039).PD起效快,治疗有效的患者均在1个疗程后达PR;63.9%患者在3个疗程内达到VGPR以上缓解,优于VADT组的30.4%.(2)PD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等.PD治疗初治MM较复发和(或)难治MM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更能坚持长期化疗以获得大缓解.(3)PD治疗的MM患者骨痛缓解快,全身骨密度增高较VADT组更显著[(1.138±0.102) g/cm2对(1.053±0.137) g/cm2,P =0.039)].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缓解率高,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

    作者:陆敏秋;吴梦青;白砚霞;左杏果;褚彬;石磊;刘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美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异同

    中美酒精性肝病(ALD)诊疗指南在2010年相继发表,由于东西方社会在人群、经济、文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就酒精性肝病诊疗共识方面的理解和操作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标准、评估系统和治疗5个方面就中美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的异同展开比较和阐述,分析各自特点和论点依据.

    作者:厉有名;沈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代谢综合征与肝病

    以不良生活方式、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IR)为纽带构成了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密切联系,尽管NAFLD未纳入MS组分中,但其作为IR的早期标志,与MS在代谢应激上的交互影响,引发了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和肝细胞损伤的“双重危机”.另外,MS对其他类型肝病的影响也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邢小燕;杨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3岁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突发胸痛7h”于2010 -08 -05就诊我院.患者于7h前打篮球时突发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剧痛,伴有左上肢酸麻及出冷汗,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1),行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中段大量血栓影(图2).予以血栓抽吸及药物抗栓治疗后收住入院,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嗜烟史、否认吸食、注射毒品史,否认家族两系三代内冠心病、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史及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入院后查肌钙蛋白Ⅰ 34.48 μg/L,Pro-BNP 2879 ng/L,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辛伐他汀片稳定斑块等治疗,次日复查心电图:胸导联ST段较入院时降低大于50%(图3),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6 mmol/L.

    作者:胡烨文;叶红华;潘伟民;陈晓敏;杜先锋;王世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人血白蛋白泡沫定位支气管胸膜瘘所属支气管1例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双腔球囊导管定位支气管胸膜瘘(BPF)所属支气管,已有大量报道证实双腔球囊导管定位BPF所属支气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然而,我们在临床应用中感到:该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妨碍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人血白蛋白泡沫定位BPF所属支气管的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斌;金普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叉头型基因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意义

    近来研究发现,部分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不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持续性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重塑有关[1].虽然哮喘气道重塑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导致胶原增多这一中心环节有关.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其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是终末的环节有关.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系统治疗前后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叉头型基因3(Foxp3)和MMP-9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

    作者:杜建新;蒋悍东;杜春华;成炜;王丽娜;郭成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和意大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异同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病,2010年中国和意大利先后更新诊疗指南,对照解读有助于对本病的全面理解.两指南观点并无原则上差异,流行病学内容基本一致,两指南一致强调病理学是诊断NAFLD分期的金标准,意大利指南偏重临床诊断流程和对诊断方法的评价;而中国指南致力于制定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等诊断标准.目前尚无NAFLD的特效治疗方法,两指南均主张使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措施和药物,中国指南推荐较多保肝抗炎药物.

    作者:李瑜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增益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脏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桡动脉增益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AI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9年1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原发性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患者共102例,分析心率为75次/min标准化的桡动脉增益指数(AIrP75)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性占68.6%,平均年龄(65.0±9.6)岁.AIrP75与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peak myocardial systolic velocity,Sm)呈负相关(r=-0.24,P=0.017),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呈正相关(r=0.22,P=0.027).将AIrP75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AIrP75仍与LVMI(β =0.354,s =0.164,sβ =0.214,95%CI 0.028~0.681,P=0.034)及Sm(β=-0.042,s =0.020,sβ= -0.209,95% CI -0.082~-0.002,P=0.040)独立相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脉搏波增益指数(AIrP75)与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心肌收缩功能受损独立相关,提示动脉僵硬度增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受损的早期标志.

    作者:赵威;李学宇;崔鸣;郭丽君;冯新恒;高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应用进展

    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它为我们提供了冠状动脉的解剖信息,但是它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且不能提供狭窄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好能在造影的同时增加一项简单、快捷的检查,该检查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狭窄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以评价冠脉狭窄引起的功能改变.如今该检查已经被运用在常规临床工作中,即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本文将就FFR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戴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Chartis系统辅助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气肿1例临床观察

    目的 介绍Chartis系统辅助的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的方法及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对2011 - 05 - 0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行Chartis系统辅助的BLVR治疗的诊治过程及短期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Chartis系统辅助的BLVR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各指标得到了改善,6MWT中SpO2min略有提高,且出现SpO2min时的步行距离有所提高.术后第4天出现1枚气道瓣膜脱出,经重新植入后恢复良好.结论 Chartis系统辅助的BLVR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侯刚;王玮;王秋月;李振华;康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血尿酸与冠脉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对冠心病的影响仍有争议.国内外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血清高尿酸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1].SYNTAX评分能更充分及全面的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尿酸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作者:金莉子;刘天民;马英东;陈筱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脂血症与肝病

    肝脏是内源性血脂和脂蛋白合成及代谢的主要器官,高脂血症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因素.一方面可因血脂增高,造成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增加及在肝细胞内堆积,从而引起肝脂肪变;另一方面,肝病患者也可因肝脏脂质代谢障碍发生高脂血症.二者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目前,应重视肝病患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早期预防,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进一步辅助使用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等药物,减少高脂血症及并发症和肝硬化的发生.

    作者:韩英;韩者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实施与推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实践中肝功能异常为常见的原因,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常见原因.临床医生在处理NAFLD这一日益增多的“新的疾病”及其代谢并发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谈谈中华肝病学会新版NAFLD的诊疗指南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

    作者:范建高;陈源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事实上是一个肝脏脂肪性病变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衰竭,甚至部分患者发生肝细胞性肝癌.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密切伴随,并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二者共同的发病基础.NAFLD已经成为MS、2型糖尿病(T2DM)和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NAFLD成为T2DM和CVD高危人群,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NAFLD对预防T2DM和CVD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博大精深 上善若水——访我国著名医学专家陈洪铎院士

    文章介绍了陈洪铎院士几十年来从事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点滴心得.在国外,他第一个发现了朗格汉斯细胞在免疫机制中的新作用;回国后,在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工作,体现了陈院士渊博的学识、坚韧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作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2002年),将患者分为一种、两种、三种口服降糖药物单用组(SING、DOUB、TRIP)和不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组(NONE)及对照组.对比分析随访第6年(07年)和第8年(09年)各组颈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的IMT值与斑块发生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 TRIP组09年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与07相比略有降低.(2)TRIP组09年动脉IMT与07年相比有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动脉IMT值显著升高(P<0.05).(3)TRIP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低于同期其他各组对应的动脉斑块发生率(P<0.05).(4)口服降糖药物联用种类与动脉斑块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5)本研究证明INS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餐后2h血糖(2hPG)和INS为髂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三种口服降糖药联用的三联疗法能控制胰岛素升高,延缓甚至逆转脉内膜增厚进程并且能够抑制动脉斑块发生,是较全面的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综合疗法.

    作者:巴根;王奇金;缪雄;丁长花;冯正康;黄勤;邹大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