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伟;洪天配
多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风险,依据2008年美国ADA指南和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对于40岁以上、无禁忌证的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对于30~40岁合并任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也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100(75~162)mg/d,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好,且性价比高.
作者:杨文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基于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和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认识的加深以及对VILI高度重视,近年来不再主张以前以追求正常血气为目的采用大潮气量(VT)、低呼气末正压(PEEP)的通气策略,发展到提倡能限制肺泡跨肇压和尽量减少呼吸周期中肺泡内压和容积变化的保护肺的通气策略,以及保证达到合适血气值前提下,避免VILI或减少其程度,但肺保护性策略通气不可避免地引起肺泡塌陷,不能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复张.
作者:刘家朋;覃红梅;吴先荣;庞武成;官英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型ST段下移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92-2008年收治的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ST段下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伴缺血型ST段下移,B组伴非缺血型ST段下移,并依据年龄将A组分成几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CAD诊断率.A组48例中有23例(47.92%)有CAD,B组17例中无一例有CAD,A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B组(P<0.05),且年龄越大,诊断价值越高.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型ST段下移对CAD有一定诊断价值,且随年龄增长,诊断价值进一步增大.
作者:马茜;江洪;鲁志兵;胡钢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降压目标值是<130/80 mmHg;若24 h尿白蛋白≥1g,血压应<125/75 mmHg;老年人降压目标值≤140/90 mmHg;舒张压≥65 mmHg.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其血压处于什么水平,都要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降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荆(ARB),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CCB);单药不能达标应尽早联合用药,联合治疗方案首选ACEL/ARB+CCB,其次为ACEI/ARB+利尿荆.
作者:张雪扬;杜建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这是发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基础.
作者:蒋丹宇;李阳;王国锋;王心悦;于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胰岛素抵抗可致多种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其病因复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内科措施应是综合性的.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和戒烟,无效时可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作者:刘石平;周智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明确白细胞介素-2(IL-2)、IL-5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生的相关性,探讨Th1/Th2细胞平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45例Graves病(GD)、30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扣Th2型细胞因子IL-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GD患者血清中IL-5明显高于HT组和对照组(P<0.05),而IL-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T患者血清IL-2明显高于GD组和对照组(P<0.05),而IL-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T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L-2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C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5;r=0.475,P<0.01).结论 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在HT患者中以Th1细胞免疫占优势为主,在GD患者中以Th2细胞免疫占优势为主.
作者:沈浩;胡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常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来就诊,前者属恶性血液病,后者则为良性血液病,通过对已确诊的MDS患者与AA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检查常用参数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两种疾病的外周血细胞化验结果特点,为两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检查依据.
作者:王颖;林凤茹;郭晓楠;张静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与疼痛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62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35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采用简易疼痛问卷进行评价,并按性别、年龄、起病形式、发病年龄、病程、Hoehn-Yahr(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H-Y)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患者疼痛发生率(53.1%)高于对照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组及对照组女性疼痛发生率均高于同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随着H-Y分级的增加,PD患者的疼痛程度加重.结论 PD患者存在明显的疼痛情况,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作者:张紫娟;彭蓉;安星凯;毛雪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妊娠妇女中,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为3%~10%.不孕妇女中TPOAb阳性率是否显著高于一般妇女目前还存在争议.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TAI)对妊娠结局可能产生负面影响,TAI人群流产率与早产率都高于对照组,这在未经选择的一般人群以及行人工辅助生殖(ARTs)的人群中均有研究支持.TAI的干预有静脉注入免疫球蛋白、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和硒治疗几种方式.每种干预方法的机制及疗效评价均需更多证据支持.
作者:彭雯;王晓东;刘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治疗血脂异常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调脂治疗的临床证据、调脂治疗目标,并对临床如何选择调脂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李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DCCT、UKPDS及Steno-2研究的后续随访均发现,原强化治疗组在减少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风险方面持续获益,提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使糖尿病患者获益大.另一方面,ACCORD研究显示,在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降糖治疗使全因死亡风险增高.因此,血糖控制的目标值应个体化,不但要重视强化降糖,更要保证降糖过程中不出现低血糖反应.
作者:高洪伟;洪天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骨不全(OI)家系遗传方式.方法 对发现的OI家系进行现场调查,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总结并分析临床特点.对3例患者采用双膦酸盐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临床特征:该家系共4代60人,临床诊断Ⅰ型OI的患者共20例,现场调查存在蓝巩膜15例;牙质形成不全者16例;进行性听力下降5例;发生骨折者3例;先证者母亲和表姐分别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和Turner综合征.(2)家系图谱显示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治疗:先证者及其母亲和表姐接受双膦酸盐治疗2年,骨痛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显著增加,治疗期间未发生新的骨折.结论 (1)该中国汉族OI家系临床诊断符合Ⅰ型OI,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双膦酸盐可能是治疗OI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熙然;窦京涛;陆菊明;裴育;吕朝晖;李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2008年住院诊治的7例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7例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例为Evans综合征、6例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合并下肢静脉栓塞3例、脑血管及肺动脉栓塞各2例、脾动脉及冠状动脉栓塞各1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并发2个部位血管栓塞.6例D-二聚体升高.结果 予糖皮质激素、环孢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予阿司匹林、肝素、华法林等抗栓治疗.治疗2周.血栓栓塞症状消失,治疗1个月,复查血管彩超或CT,栓塞的程度和范围较前明显好转,凝血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目前除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感染外,其余6例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血栓栓塞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少见但严重的合并症,及时抗栓及免疫抑制治疗可获理想疗效.
作者:王红蕾;付蓉;邵宗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胃癌的症状常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己属中晚期,预后较差.但若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则预后甚好,5年存活率在80%以上.
作者:王艳斌;徐红;孙岩;李星花;张建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CAl2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NHL患者检测其血清CA125水平,判断CA125与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浆膜腔积液、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CA125升高与B症状、浆膜腔积液、IPI及LDH明显相关(P<0.05),并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血清CA125的测定对了解NHL疾病进展、疾病监测、评价预后和治疗反应有很大意义.
作者:隋小璐;李艳;高然;方美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1985年以来不同阶段各项影像学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到2008年4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并行手术病理确诊的10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划分以引入新的影像学方法为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病程3周至25年.95例患者住院期间监测到的低血糖波动在0.3~2.5 mmol/L之间.其中91例血浆胰岛素/血糖(INS/G)>0.3.各项术前定位影像方法的阳性率如下:1985-1999年,B超5.3%(1/19),胰腺CT 31.6%(6/19),胰腺MRI 0(0/2),胰腺血管造影DSA 50.0%(5/10).2000-2006年,B超24.1%(7/29),胰腺CT 52.6%(20/38),胰腺MRI 40.0%(2/5),胰腺血管造影DSA 84.6%(22/26),内镜下超声EUS 100.0%(24/24).2007年至2008年4月,B超32.0%(8/25),胰腺CT 61.5%(16/26),胰腺MRI 87.5%(7/8),胰腺血管造影DSA 76.9%(20/26),内镜下超声EUS 94.7%(18/19),超声造影UC 94.4%(17/18).结论 各项影像定位检查价值差异很大,自1985年以来,超声、CT、MRI及DSA定位诊断阳性率逐渐提高,自2000年,EUS以高的定位阳性率被认可,广泛应用.2008年,超声造影被尝试用于胰岛素瘤的定位,价值潜力很大.术前定位诊断方法多元化、简单化,术前定位价值逐渐提高.
作者:张婷婷;母义明;王先令;吕朝晖;杜锦;杨国庆;郭清华;杨丽娟;窦京涛;陆菊明;潘长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二甲双胍的应用已有50年历史.近年对其降糖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能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活性、增强胰升糖素样肽-1(GLP-1)的生物学效应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此外,二甲双胍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效应,并能降低凝血因子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及减少蛋白尿的作用,有益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风险.虽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压改变不明显,但是对盐敏感的肥胖患者血压有显著的降低.二甲双胍还能够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诱发排卵、降低流产率,对多毛和高雄激素血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二甲双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领域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作者:陈欢欢;周红文;刘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发生率和突变类型,并对突变转录本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CMPD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123例CMPD患者共检出90例JAK2V617F阳性,其中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100%,8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62.4%,低于PV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66.7%.90例JAK2V617F突变患者中共检出纯合突变35例,其中PV患者17例(17/35),占48.6%,ET患者17例(17/85),占20.0%,低于PV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F患者1例;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显示,纯合型突变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较杂合型突变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杂合型PV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高于杂和型E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6例有核型异常,但未发现特异性染色体改变.结论 ARMS-PCR可作为JAK2V617F突变较准确的检测方法,结合毛细管电泳可用于此突变的定量分析以及临床CMPD的诊断.
作者:沈益民;晁红颖;张日;冯宇峰;岑建农;姚利;沈宏杰;朱子玲;薛永权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