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在检测胆管癌中的应用

尚丹;熊俊;郑启昌;胡俊华;郭兴军

关键词:多肿瘤标志物, 胆管癌, 蛋白质芯片
摘要: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在检测胆管癌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于手术前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诊断系统检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其中胆管癌32例、胆管良性病变28例.结果 60例患者中,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同时阳性者31例,其中胆管癌患者26例,其CA19-9大于500 U/ml者23例;胆管良性病变者5例,其中1例CA19-9大于500 U/ml.当CA19-9和CA242同时阳性时,诊断胆管癌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82.1%.结论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诊断系统检测胆管癌,当CA19-9和CA242同时阳性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作为临床诊断胆管癌的筛查指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雷公藤内酯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T7)对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巨噬细胞,给予不同浓度T7进行培养,以Griess试剂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以MT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活性.结果 T7在浓度0.4~3.2 mg/L、时间4~24 h范围内对MΦ分泌的NO和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T7可以抑制MΦ的活性.

    作者:何为;潘建青;曾叶;任燕;王辉丽;杨业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环氧化酶-2在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79例人肺癌组织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建立裸鼠肺癌细胞株A549移植瘤模型,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的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在人肺癌组织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65.8%,VEGF阳性率为72.2%,COX-2与VEGF显著相关(P<0.01).在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中,NIM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 NIM处理组肿瘤组织中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1).结论 COX-2与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

    作者:邢丽华;张珍祥;徐永健;张惠兰;刘剑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性及多重相关基因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甲硝唑的耐药状况,研究相关的多重基因突变,为深入揭示Hp耐药的分子机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分离培养54株Hp,以琼脂稀释法检测Hp的甲硝唑低抑菌浓度(deterimination of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PCR方法扩增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rdxA、frxA、fdxB),经分子克隆后DNA测序,分析敏感株和耐药株耐药基因的序列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武汉地区人群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67%;甲硝唑耐药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耐药临床株的rdxA和(或)frxA基因存在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 Hp对甲硝唑耐药不仅与rdxA有关,同时存在frxA、fdxB基因突变.frxA、fdxB基因的突变可能与rdxA在Hp耐甲硝唑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耿;田拥军;叶嗣颖;胡国平;廖芳;张正茂;曹雪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四氨基吡啶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延迟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对大鼠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用大鼠离体气管张力实验观察不同剂量4-AP对不同浓度组胺所致气管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单纯不同剂量4-AP诱导大鼠离体气管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0.05 mmol/L 4-AP与不同浓度组胺收缩气管呈相加作用;0.15 mmol/L 4-AP与组胺之间呈协同作用,即随着组胺浓度的增加,支气管收缩反应增加的幅度超过两者的相加作用;而0.45 mmol/L 4-AP反而使支气管对组胺发生舒张反应.结论不同剂量4-AP 对气管反应性的影响极不相同.

    作者:张少华;凌智群;胡茂琼;曹福元;王迪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反义寡核苷酸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反义寡核苷酸(ICAM-1-ASO)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其对心脏组织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 FITC荧光标记的ICAM-1-ASO(10 mg/kg)经小鼠颈外静脉注射6 h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取心脏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RT-PCR检测,观察心脏组织中ICAM-1的表达,研究ICAM-1-ASO对心脏组织ICAM-1表达的作用.结果 ICAM-1-ASO经静脉注射6 h后,在肾脏以及心脏组织中可见较多的颗粒状荧光分布,而在肝、肺、脾组织中仅见少量散在的荧光分布.RT-PCR检测表明ICAM-1-ASO(10 mg/kg)可降低心脏组织中ICAM-1 mRNA水平;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间ICAM-1的蛋白水平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ICAM-1-ASO经静脉注射6 h后可以明显抑制心脏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其作用的理想靶器官是心脏和肾脏.

    作者:柳祎;孙宗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抗Fas核酶抑制小鼠T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抗Fas核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探索增强T细胞抗凋亡能力的新途径.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小鼠Fas基因的锤头状核酶,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其导入小鼠脾脏T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Fas的表达,细胞经抗Fas的抗体(JO2)作用后,通过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转染前后细胞Caspase-3活性的变化, MTT法测细胞的增殖,Annexin-Ⅴ凋亡检测试剂盒测细胞凋亡.结果①与对照组、空载体和突变核酶转染组相比,细胞表面的Fas水平明显降低;②与抗Fas的抗体孵育后,与转染空载体和突变核酶的细胞相比,转染核酶的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③经抗Fas抗体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高;④与空载体和突变核酶转染组相比,转染核酶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小鼠活化T细胞上高表达Fas,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其Fas水平,使细胞免于Fas途径的凋亡,从而增强其抗凋亡能力.

    作者:张敏;陈智超;刘仲萍;游泳;王海燕;仲照东;邹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利用噬菌体环肽库筛选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特异性结合肽

    目的应用噬菌体环肽库筛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模拟肽,为研制模拟TNF-α的新型多肽药物奠定基础.方法用亲和纯化的可溶性TNF受体1 (sTNFR 1)作为筛选配基,对噬菌体随机环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利用胞毒效应进行生物学筛选,并进一步对某些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经3轮筛选,每轮的投入/产出比逐轮提高,说明筛选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并得到模拟跨膜型TNF-α (TM-TNF-α)、可溶型TNF-α(S-TNF-α)的模拟肽和拮抗TNF作用的sTNFR 1 封闭肽.获得了TM-TNF-α的模拟肽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序.结论获得的模拟TM-TNF-α生物学效应的sTNFR 1结合肽,可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TNF-α肽类新药.

    作者:熊霞辉;石文芳;张磊;李清芬;姜小丹;龚非力;李卓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aspase3在哇巴因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哇巴因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哇巴因对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DNA片段分析、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的活性亚单位;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哇巴因能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Caspase3活化参与了哇巴因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熊安秀;金润铭;白燕;林雯;吴晓燕;费洪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6二磷酸果糖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 表达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AT2)及1,6二磷酸果糖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将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700 mmHg/s的糖尿病大鼠(24只)分组 :糖尿病对照组(7只),用等量的双蒸水腹腔注射;AT2激动剂组(8只),腹腔注射AT2激动剂(CGP42112A);果糖组(9只),腹腔注射1,6二磷酸果糖.另设胰岛素抵抗组(7只),仅给予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pH=4.5)腹腔注射.以上注射每天1次连续4周.记录心脏重量,通过凋亡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心肌细胞AT2 和bcl-2 mRNA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AT2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 AT2激动剂组、果糖组和糖尿病对照组的-dp/dtmax分别显著低于胰岛素抵抗组(均P<0.01),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T2的mRNA量和蛋白质表达量及心脏重量却分别显著高于胰岛素抵抗组(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AT2的mRNA量和蛋白质表达量AT2激动剂组>糖尿病对照组>果糖组(均P<0.01);各组Bcl-2变化正好与AT2变化相反.结论 AT2高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是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1,6二磷酸果糖通过下调AT2表达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

    作者:李长运;曹林生;白智峰;毛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核因子κB和uP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非癌膀胱粘膜标本中NF-κB p65和uPA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内在联系.结果 NF-κB p65和uP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癌膀胱粘膜(均P<0.01);NF-κB p65和uP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89,P<0.01);NF-κB蛋白的组成性活化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P<0.01)和病理分级(P<0.05)有关;uPA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浸润深度(P<0.05)、病理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结论 NF-κB的组成性活化和uPA的高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NF-κB可能通过调控uPA的合成促进肿瘤的进展,可能是未来膀胱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文博;杨为民;周四维;鲁雄兵;张世林;陈春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连续小剂量吗啡腹腔注射对CCI大鼠抗伤害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收缩损伤(CCI)后小剂量吗啡连续腹腔注射对大鼠痛敏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c-fos基因及TrkA受体表达,探讨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CCI组,C组:CCI+生理盐水组,D组:CCI+吗啡组[5 mg/(kg·d)],分别于术前2 d,术后7、14 d进行热痛阈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7、14 d c-fos基因及TrkA受体的表达.结果 A组术后术侧热痛阈轻度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D组术后术侧呈现不同程度热痛阈下降,以术后14 d为著,B、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D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CI术后14 d脊髓c-fos基因、TrkA受体的表达较术后7 d明显增加,c-fos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于脊髓背角表层Ⅰ~Ⅱ、Ⅲ~Ⅳ层的中间内侧部,TrkA受体分布于Ⅱ~Ⅴ层.c-fos基因、TrkA受体的表达在B、C、D 3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连续腹腔注射不能有效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热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c-fos基因、TrkA受体的表达,可能与长时间使用吗啡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进一步升高,发生中枢可塑性改变,以及脊髓背角神经元μ-阿片受体脱敏感有关.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炎平对家兔血吸虫肝纤维化MMP-2、 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炎平抗家兔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血吸虫感染 +吡喹酮组(A组)及血吸虫感染+吡喹酮+肝炎平治疗组(B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低于A组(P<0.05); B组MMP-2、TIMP-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P<0.01, P<0.05).结论在抗血吸虫治疗后使用肝炎平,能通过减少肝组织MMP-2、TIMP-1的表达而发挥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金琦;唐望先;周晟;吴翠环;叶红;黄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模拟缺血再灌注的原代培养小脑颗粒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模拟中枢缺血再灌注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SD乳鼠的小脑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以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拟的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简称OGD).通过MTT比色和锥虫蓝染色,吖啶橙染色(AO)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检测方法,观察OGD再灌注对小脑颗粒细胞的损伤,以及OGD中用不同浓度的MT孵育不同时间,MT对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在OGD的细胞模型中,与OGD组比较1 nmol/L和10 nmol/L的MT孵育48 h后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100 nmol/L MT孵育24 h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药理剂量的MT(1、10、100 μmol/L)孵育12 h后细胞的存活率就明显提高(P<0.05);各剂量组细胞的存活率都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且,当MT浓度介于1 nmol/L和10μmol/L之间时,细胞的存活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提高.经OGD处理的细胞,吖啶橙染色(AO)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损伤呈现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MT能够抑制OGD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MT可防治脑中枢缺血再灌注引发的继发性损伤.

    作者:鲁志强;王西明;段秋红;卢涛;何善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血浆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状态下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血浆中的变化,从而了解甲状腺激素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28例,男女各1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14例,均为女性,正常对照组30例,男女各15例,均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测血脂、糖代谢指标及脂联素、促酰化刺激蛋白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促酰化刺激蛋白无明显差异,补体C3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明显降低,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空腹血糖及胰岛素也明显升高;甲减组的体重指数增加,血脂增加,而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甲状腺激素FT3、FT4成正相关,其它指标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甲状腺激素及甲亢状态可能促进脂联素的产生,而甲亢状态下脂联素的产生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余海英;张木勋;Katherine Cianflone;张建华;杨雁;王宏伟;卢慧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檗碱对兔阴茎海绵体的舒张效应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 Ber)对离体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条的舒张效应,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平滑肌张力变化记录技术观察Ber对离体兔海绵体肌条的作用.结果在离体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标本上①Ber、西地那非(sildenafil,Sild)、罂粟碱(papaverine, Pap)及氨力农(amrinone, Amr)均可浓度依赖性地引起舒张效应,其作用强度依次为Sild>Ber>Pap>Amr,EC50分别为0.84,6.20,15.00和27.69 μmol/L.②当NO合酶抑制剂L-NAME (0.1 mmol/L)存在时,Ber的大舒张效应由100.0 %降低到(84.0 ± 3.4)%.当同时加入L-Arginine(1 mmol/L)时,可部分对抗L-NAME的作用,Ber对海绵体的大舒张效应可恢复到(96.0 ± 4.5)%.③Ber (1,10 μmol/L) 浓度依赖性地增强乙酰胆碱(ACh)引起的舒张效应,ACh的大效应分别由(72.0 ± 3.6)% 升高到(81.0 ± 5.4)% 或(93.0 ± 6.3)%.④Ber(1,10 μmol/L)对KCl 去极化引起的收缩反应的作用微弱(P>0.05).结论 Ber对兔阴茎海绵体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其机制与影响NO-cGMP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谭艳;汤强;胡本容;向继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和脑脊液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大脑皮质和海马内GFAP和cyclin D1表达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癫痫发病及其与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戊四氮(PTZ)组,PTZ 60 mg/kg腹腔注射后2、4、8、12 h取脑,每个时间点、每项检测各8只.①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显示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③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匀浆后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④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在注射PTZ 1~2 min后出现癫痫发作,而对照组无癫痫发作;注射PTZ 4 h后GFAP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GFAP表达明显增强(P<0.05);注射PTZ 2 h后cyclin D1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1β、TNF-α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在注射PTZ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癫痫发作时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胶质细胞增殖并合成和分泌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珍;刘庆莹;朱长庚;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黑体果蝇七氟醚麻醉ED50值测定

    目的在染色体水平对决定果蝇吸入麻醉药敏感性的基因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果蝇品系.方法用单瓶连续法测定7 d龄野生黑腹果蝇(HYM3, H)和黑体果蝇(black body,b)七氟醚麻醉ED50值,将两种品系果蝇七氟醚麻醉ED50值进行比较. 结果黑腹果蝇和黑体果蝇七氟醚麻醉ED50值分别为(0.790±0.023)%和(0.557±0.029)%,经t检验,两种品系果蝇七氟醚半数麻醉有效剂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黑体果蝇可用于决定黑腹果蝇对七氟醚麻醉敏感性基因的定位研究.

    作者:金传刚;田玉科;毕好生;刘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中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代谢变化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代谢变化与胃癌组织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5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胃标本,检测胃壁组织中CuZnSOD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uZnSOD在胃壁组织中的分布,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结果胃非粘液性腺癌Ⅰ~Ⅳ级癌灶组织中CuZnSOD活性分别为:(62.85±8.47)、(60.94±6.51)、(36.76±3.73)、(39.04±3.85)NU/mgPr;其癌细胞中CuZnSOD灰度分别为:(128.91±14.11)、(120.07±5.34)、(97.73±5.87)、(83.83±7.28).胃粘液性腺癌组织中CuZnSOD活性为(17.73±1.74)NU/mgPr;其癌细胞多不表达CuZnSOD.CuZnSOD在正常对照组胃泌酸腺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胃粘液性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结论胃非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分布在胃体和胃底的胃泌酸腺细胞,CuZnSOD具有促进其癌细胞分裂和增生的作用.胃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胃粘液性腺细胞,CuZnSOD与其癌细胞的发生、分裂和增生无关.

    作者:王少洪;彭杰青;沈金辉;方可君;王奕中;章克毅;周厚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高眼压鼠视网膜Fos蛋白表达的定位研究

    目的通过对高眼压鼠视网膜Fos蛋白表达的定位研究,了解眼内压升高会对视网膜上哪些细胞造成影响.方法前房加压灌注法制作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os蛋白在视网膜上的表达.结果灌注术后30 min,在节细胞层、内颗粒层及色素上皮层出现Fos蛋白阳性染色.结论急性眼内压升高可能主要对节细胞、内颗粒层(müller细胞)及色素上皮层细胞造成影响,而感光细胞可能不受影响.

    作者:刘海霞;周雄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 MCP-1和TGF-β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肺纤维化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己酮可可碱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每组12只,再各分为第7天和第28天组.测定28 d时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和溶胶原活性以判断纤维化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28 d时MCP-1和TGF-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溶胶原活性下降,而己酮可可碱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CP-1和TGF-β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1),己酮可可碱治疗组也有所增高,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己酮可可碱可抑制鼠肺纤维化,调节MCP-1和TGF-β的表达可能是己酮可可碱抑制鼠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辛建保;李艳;马万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